? 國內外最創新的室內設計思維
探索室內設計的新事物和新方法,催生設計創意,助推中國青年設計力。
本期看點:戶型改造
大家好,我是你們超級可愛的佳佳妹呀~
北京衛視播出的《暖暖的新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在節目中有這樣的一個奇葩戶型——室內有10間大小不一的房間,前前后后的房門多達13扇!一家七口生活“暈頭轉向”95㎡迷宮之家里。
面對如此奇葩“迷宮”住宅,怎樣才能改造出“暢通無阻”的家?
▲改造前戶型圖
改造前
1. 家居動線完全混亂
動靜區分界不明顯,各個空間的隱私性不夠,一個小朋友要四個老人照顧。
也是因為廚房到兒童房的距離不僅遠,還很繞,小朋友哭了或者發生什么事情,在廚房烹飪啥也聽不見,非常不方便。
2. 動靜區劃分不明顯
設計師需要根據現有的戶型來重新劃分動靜區,避免各個空間相互干擾的情況出現。
最大的問題就是原來的廚房得換到原來廁所的位置,這就要慌了,原來的衛生間下水不好容易返水,廚房位置還漏水,簡直"腹背受敵"。
3.客餐廳與廚房相距15米,動線過長,利用率低。
4.空間昏暗擁擠,長時間生活會覺得很壓抑。
▲改造后戶型圖
▲改造后平面圖
改造后
1.根據屋主們的生活需求及特殊的空間結構,設計師改造后,將房屋劃分為東西兩個區,東區為小夫妻活動區域,包括主臥、衣帽間、衛生間。
西區為次臥、廚房、餐廳、兒童活動區和客廳。
2.客廳、主臥及次臥還完美的引入了庭院的自然光線,告別了之前的昏暗壓抑空間。
3.動線也合理規劃了出來,讓原本的“迷宮”逆襲為“暢通無阻”的家。
相對比改造前的暗淡門廳,改造后的門廳空間用白色,紅色及燈帶,加上超大鏡面的設置,打造出了一個寬敞明亮的空間,一進門便讓人感受到一種暖而美的喜慶感。
門廳的右側是衛生間,設計師將原有非承重墻進行了局部拆除,擴大了門的寬度,將原有零通風、零采光的儲物間,改造成了一個衛生間。
衣帽間這個空間,是對原本的廚房和小客廳進行了重新規劃,一整面頂部墻燈的設計,從視覺感受上提升了房頂高度,讓這個本無直接自然光的空間,整體感覺干凈透亮。
收納窄柜和隱藏式化妝抽屜,讓女主人擁有了一個超大的首飾盒,并配有上翻鏡,抽屜一秒變梳妝臺。組合桌的設計也打打派上了用途。
衣帽間另一側是主臥空間,設計師在保留臥室該有的功能性基礎上,并沒有用過多繁雜的設計,只在床頭位置,平貼了一組大面積個性張揚的磨砂墻貼,希望屋主夫婦永葆青春與活力!
通往西區走廊的一整面墻略顯空落,所以設計師設計為照片墻,承載著一家人的滿滿回憶,非常溫馨。
步入西區,眼前的風景與東區截然不同,與其說這個改造后的空間是餐廳,不如說是連接窗外風景的景觀房,讓人不得不愛。
改造后的廚房,與餐廳僅有一門之隔,當玻璃門打開時,就是寬敞的空間,當門體關閉時就是封閉的廚房,有效避免了油煙帶來的困擾。
客廳是一家人共處頻率最高的空間,改造前家里沒有電視,家人溝通聯系較少,改造后,設計師設計了一整面的電視墻,多重格子柜體,即可用來展示,也可自由放置裝飾。
比起改造前的雜亂小黑屋,這樣設計后的客廳在觀感上變得井井有條,設計師還開設落地窗,增加了采光面積,幾盆清爽的綠植更是平添了些許生機。
設計師利用夾道房改成兒童活動區,為了給孩子更多自由活動的空間,省去多余家具的設計,一面樂高墻的設計實在暖心,可以滿足孩子喜歡拆卸和組合的特性!
還在一側安置了一張身高測量紙,可以記錄孩子長高的每個瞬間,一個躲貓貓的帳篷,小巧可愛,可以增加親子間的互動。
兒童活動區域的功能柜體,巧妙實用,讓人贊不絕口,表面上是收藏能力超大的普通柜子,但只要拉開柜子上的兩個拉手,就能放下一張大床,可供人休息。
而旁邊的小柜子同樣暗藏玄機,輕輕一拉就能展開一張兩邊都能坐人的桌子,兼顧辦公和輔導孩子作業。
次臥是家里老人的臥室空間,設計師為老人打造了一間干凈整潔的臥室,沒有過多的裝飾,簡單舒適。
暖心的設計師還特意為老人房,挑選了森林椰樹的立體圖案,希望可以幫助兩位老人,找回往日軍旅生活的記憶。
榻榻米床的運用,只需要把床墊掀開,就能成為一個超能裝的柜體,被子、衣物、雜物等可以完美收納。
改造后的庭院比起改造前簡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綠植鮮花包圍的吊椅,設計了一排貼墻的竹子,宛若竹林。晚上的時候,這個庭院又呈現出不一樣的美景。
設計師對庭院的細節處理也非常到位,地板板材選用耐水性較好的防腐木,并將地板抬高二十公分,拼貼時留有空隙,方便排水。
免責聲明:
以上圖片及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僅供學習研究之用,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