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進避世的山野
品茶喝酒爬山發呆
看太陽東升西落
暮色漸漸降臨
...
項目前身是當地人自建的一幢三層小樓,位于半山之上,一部分山體橫穿延伸至房間內部,裸露的石頭用水泥簡單涂抹修飾。院門邊緊挨著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平房,走進去卻別有洞天。據介紹,這個天然溶洞是原房主太爺爺那輩的人們在原有溶洞的基礎上一點一點開鑿擴挖出來的。
設計師將這個塵封已久的空間打造成年輕人的“神仙洞”,進入嶙峋的洞穴,外界的烈日與憂愁便與你再無關系。陡峭的崖壁上泛著微微的紫光,頂部懸吊的波紋板藏著星空,似是穿越,迷離而奇幻,在此暢飲幾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然的溶洞酒吧,這世上能有幾處呢?
歷史留下沉積,陽光永恒不變。得益于光影的配合,風景也跟隨人的腳步向室內延展,生發令人心生向往的松弛感。一張隨性的長桌茶臺、具有生活包漿感的老木件、落地斜倚的大畫,是空間慵懶的自語。
設計師特意在一層主樓建筑上方增加了長長的格柵屋檐,一直貫通到餐廳連廊,既可遮風擋雨,又能徜徉在自然的風中。拿個蒲團落坐于此,發呆,看書,聊天,坐看光影在墻面、地上攀爬嬉戲,山里的風吹過門廊,格外輕松。
藝術、自然、文化,都有治愈和啟發的力量。穿越城市的重重藩籬,我們通過設計后的場域、建筑形態、室內空間,與天空、大地、自然重新建立連接。
質樸干凈的餐廳,山巖如畫,用“框景”的方式,強調出連綿的畫面,打開全部的折疊門。既能感受山風的輕撫,還能直面山巖,感受時光流淌過的印記,觸摸歷史的肌理。
被山體橫穿的一部分室內空間,設計師將它打造成伏羲山最具特色的餐廳包間,讓人們在美食中感受原生態風土鄉情,體驗靠山而食、依山而居的生活方式。
山野的真實,來自山體滲透著的水氣,燈光略過熠熠生輝。這一刻,粗糲質樸和精致現代在一個空間中重疊交錯。在這里吃飯,最是安心,有“靠山”在,還有什么好怕的呢?
背靠大山,山谷悠遠,僻靜而安寧。設計師深挖稀缺性場地潛力,發揚其獨特性、唯一性,最大化的利用環境優勢,要讓民宿所有房間、任意朝面都能看到風景,要讓久經喧囂的人們在此感受到獨特的安寧。
現代人入住民宿,既向往原生態的環境,又離不開現代舒適的設施,因而客房設計著重關注細節,確保每一處都是簡潔的、當代的。干濕分離、私密性、景觀浴缸、高端小眾的洗護系列,體貼地滿足了客人對品質的需求。
為滿足喝茶觀景,舉辦小型會議、沙龍、發布會等,設計師在三樓屋面擴建了一個多功能復合空間。不僅增加了建筑外立面的層次感、空間感及在地性,還能對樓下的客房起到一定的保溫和隔熱作用。
在自然的沐浴中擁抱美景,也享受心靈的安寧,那是悠遠的時光留下的沉積,游魚花香,鳥語蟬鳴,秋實果香,蕭瑟侘寂,四季四時之美,體悟萬象。
起心動念棲身民宿,是一場精神的放松。考慮到帶娃出行的父母局,設計師預留了兒童娛樂區,為父母們提供偷得浮生半日閑的空間條件,讓他們有余力做回年少無憂的自己。
△兒童娛樂區復合型多元化的精品民宿
伏羲山風景獨特,建筑與環境之間的平衡不可忽視。隨著鄉村旅居興起,民宿便承載起旅游轉型升級后更高層次的市場需求。延續中原文脈、激活鄉村活力、在成片成海的民宿堆里成就標桿,讓這里可以實現一切遐想——酒吧、美食、星空、山野以及不受打擾的自我凝視。
周末從鄭州市出發,不過一個小時,經過蜿蜒曲折的山道,路過形態各異的民宿,最終在觀景大道旁的一個山坳里,便能看到這棟波浪型頂造型的民宿,四周無任何建筑遮擋,就像一座遺世獨立的小島,透著溫暖的燈光,靜靜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平面圖
DESIGN PLAN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屋面加建平面圖
項目信息
ABOUT THE PROJECT
項目名稱 | 羲涀庭院
室內設計 | 鼎合設計
方案設計 | 孫華鋒、付靜
陳設設計 | 大境陳設
攝影團隊 | 明境建筑攝影
視頻拍攝 | 馬曉明
設計時間 | 2021年10月
落地時間 | 2022年4月
項目面積 | 1300㎡
項目所在地 | 河南省鄭州市西南古城新密
主要材料 | 微水泥、藝術涂料、實木、做舊鋼板、波浪板、電動霧化玻璃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