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澗lim咖啡餐吧坐落于蘇州白馬澗龍池景區。景區整體占地7平方公里,是蘇州高新區的生態“綠肺”,作為蘇州少有的“山區”,景區內的湖光山色尤其秀麗多姿。項目南臨龍池,北接鳳潭,我們希望能夠借此創造一個觀景建筑,將自然風光引入休閑體驗中。
▼湖邊遠看 ? 徐英達
本次設計為建筑改造,其一大難點就是原結構與新功能空間要求的矛盾。原建筑為坡屋頂木結構嫁接混凝土框架的臨時建筑,原建筑外形比例及材質不符合品牌簡約年輕化的調性。并且,原建筑原始結構復雜,由于使用規范無法對其結構進行拆除或改動。方案經過了數輪的推敲,最終,在完全保留原有結構與墻體的情況下,設計師打造了一個具有標識性、獨特的休閑餐吧。
▼建筑原狀 ? 徐英達
為了與原有建筑的坡屋頂形式有所呼應,并延續品牌一貫的坡頂白墻的設計元素。設計師用純凈的白色方盒子外殼將原有的建筑包裹在內部,立面以坡屋頂形式的窗洞向內延伸,將原有建筑與外部方盒子相連接。
▼白馬澗改造步驟 ? 平介設計
▼入口視角 ? 徐英達
采用這樣的手法,一方面,使外部新建的立面表皮與原始結構脫開不影響原有結構,創造出表皮與原建筑之間的半私密天井;另一方面則以建筑體量削減法的方式,運用屋型開窗形式延續坡頂元素,增添建筑的趣味性。
白色、純凈的立面投射出棧道兩側斑駁婆娑的樹影,整棟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
▼外立面光影 & 外立面夜景 ? 徐英達
穿過遠處山澗棧橋,與對面純白色的建筑遙望,建筑主體隱匿于山林樹木之間,只一角露出林外,舊有建筑以全新的姿態與面貌盈盈佇立,仿似訴說自己前世與今生的故事。
▼山路鳥瞰 ? 徐英達
▼湖邊鳥瞰 ? 徐英達
新建的外立面以鋼結構框架與水泥纖維板組合搭建,局部新建外墻與內部原始墻體圍合形成內庭院,引入自然光線。
▼新建外墻與原始墻體圍合形成內庭院 ? 徐英達
原景區建筑共計三層。改造后,地下層的主要功能為后勤區,一層為入口與包廂區,二層為開放餐飲區。三層建筑平面通過旋轉樓梯連接起來。
▼剖透視 ? 平介設計
室內原始結構復雜,梁柱布置緊密,對內部空間的處理影響很大。設計師用傘狀圓柱對原有密集的方柱進行包裹;天花以不規則圓形分割,打破原有屋頂的沉悶。
▼一層吧臺 ? 徐英達
▼建筑通過旋轉樓梯連接起來 ? 徐英達
地面一層是顧客進入咖啡廳的區域。在平面功能排布上,設置了前臺、入口大廳與包廂。前臺與入口大廳設置在平面的東側,而兩個包廂設置在了較為安靜的西側。兩個包廂一南一北,透過外窗,各可欣賞到龍池和鳳潭的不同風光。
▼二層看向湖面 ? 徐英達
▼二層看向窗外 ? 徐英達
室內的傘柱如樹干拔地而起,屋頂的“樹冠”向四周延展,與室外棧道兩旁的樹木形成形態上的呼應。使用者在室內游走,仿佛行走于純凈的白色“森林”之中。
地下一層整體可分為三個功能區域:倉庫、衛生間及廚房。衛生間作為顧客與后勤人員都需便捷到達的區域與旋轉樓梯一起,被設置在了中部位置。倉庫與廚房被分置左右。
兩個由新建外墻與原始墻體圍合成的內庭院,分別被設置在了大廳區和南向的包間內。由此,一層平面不僅有景區內外向、開放的自然景觀,同時也有較為內向、私密的人造景觀。
▼一層面向景區開放的自然景觀 ? 徐英達
地面二層根據原建筑平面,在保留結構柱網的前提下,設置為開放餐飲區。開放式的平面設置,保證了未來空間使用的靈活性。旋轉樓梯位于餐區東側,保證了用餐區平面的完整性。
▼景區看建筑 ? 徐英達
在湖光山色一應俱全的風水寶地,如何提供給參與者舒適的享受與交流空間?如何平衡各項要素的關系?都顯得尤為重要。白馬澗休閑餐吧追求簡約而又富有青春活力,改建建筑沿用LIM咖啡一貫的簡約白色要素,用屋頂形開窗形式巧妙保留原有建筑坡屋頂形式。
遠觀隱匿于山林之中,近觀融匯于樹影之內。一抹露出的純白色與周圍對比鮮明、奪人眼球。山林間樹木林立,建筑內白色森林傘狀圓柱拔地而起,建筑將為白馬澗龍池景區帶來年輕的活力與美妙的休閑體驗空間。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白馬澗龍池景區休閑餐吧
項目完成年份:2022
建筑面積:400㎡
項目地址: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白馬澗景區
攝影版權:徐英達 ?
設計團隊:楊波,葉雯恰,吳子君,肖明峰,肖湘東,楊楠,茍永琮,孫嘉怡
委托方:蘇州白馬澗龍池風景區,LIM咖啡
結構設計:上海衡泰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施工方:橫平豎直(蘇州)建筑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很有想法的設計呢~室內外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