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建筑 ?扎西培楚
在喜馬拉雅山脈以東,有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峻嶺,這就是中外聞名的三江并流的橫斷山脈地區。香格里拉,地處三江并流腹地,作為歷史上茶馬古道的重鎮,不同民族文化在此交匯融合,造就了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環境。從二十世紀初約瑟夫·洛克初次將橫斷山區展現于世界前,再到詹姆斯·希爾頓筆小說里的凈土,香格里拉以其自然風光與民俗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客來此尋找心中的家園。
老喀拉卡爾藏餐廳照片 ?扎西培楚
二十年前,一戶名叫白瑪的家庭在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外城區開了第一家藏餐廳,這家名叫喀拉卡爾藏餐廳虔誠的追求“在’溫暖’的香格里拉,開一家溫暖的店,等候一群溫暖的人來”的理念,生意追求不溫不火為度,誠信真實食材為底。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希望以白瑪·喀拉卡爾的積淀為基礎,展現香格里拉獨特的地域文化,設計改造一個新的復合空間,一個能讓旅客品嘗到香格里拉原真的藏族美食的舒適餐廳。同時,我們設想這個空間也是香格里拉各界文化人士相聚與交流的家園。這里可為諸如文化沙龍,攝影展,座談會等各類文化活動提供場所。通過舒適優雅的環境與豐富的文化活動將大家連接在一起,期待文化與思想的交流能夠迸出精彩的火花。
外立面夜景 ?扎西培楚
場地由兩部分組成:三層餐廳及兩層庭院式住宅。現有三層建筑為十年前建成,旁邊的老宅為九十年代所建,老建筑為10年前業主自建的磚混建筑,存在立面造型與所在地文化環境不符,空間利用低并在冬季存在嚴重的保暖問題。
設計過程 ?平介設計
建筑軸測圖 ?平介設計
在一個具有強烈地域性建筑文化的環境里如何以現代的手法,設計出一種既具現代感又蘊含藏地文化特色的空間形態與建筑是貫穿項目始終的目標與挑戰。基于這個目標,設計團隊也考察了香格里拉周邊諸多傳統建筑與新建的口碑項目(梅里既下山、阿若康巴酒店等)。受限當地政策(新城規劃對立面風貌控制的要求)與項目預算,我們放棄了最初基于評估后認為結構不合理性提出的重建想法,轉向通過對建筑外立面及室內空間進行改造的方式,以增加本土文化特征并提升室內環境品質。而在整個過程里我們嘗試打破當地對于建筑盲目追求傳統元素與材料堆砌而忽視使用體驗的現狀,回歸并關注地域建筑的樸素、內斂與溫暖,以及對使用體驗的尊重。
建筑街景?扎西培楚
建筑街景雪景?扎西培楚
建筑街景夜景 ?扎西培楚
建筑外立面改造運用了藏族傳統建筑的門窗元素,包括藏式九宮格窗(藏語 稱 格尼)與飛子木窗頭(藏語 稱 八蘇),并使用退臺形式的窗套營造傳統藏式建筑門窗所具有的層次與韻律,所有窗戶均采用雙層中空玻璃和加厚型材以保證室內保溫效果。在窗頭與窗套的材料選擇上,我們使用了銹蝕折形鋼板代替傳統的木材,以解決木材在高原室外環境下不耐久的問題。外墻涂料使用了淡夯土黃真石漆來制造傳統藏房的夯土墻的粗糙紋理質感,通過對傳統元素的現代演繹,采用在地成本可控的現代用料以回應當地居民對地域建筑的“記憶”。在立面照明設計上我們同樣避免使用直射光源而采用底部和凹槽打燈去突顯材料和立面的質感。
室內改造與設計
建筑剖面圖 ?平介設計
建筑模型 ?平介設計
施工過程 ?扎西培楚
室內改造的需求是要增加使用面積,改變原有功能并改善原有不合理的布局,同時提升整體環境。在整體功能布局上,一樓作為新擴張的空間用于開拓針對年輕人的新餐飲業態(酥油下午茶、自助藏餐、本地自釀酒吧),二樓保留原有功能(吧臺和開放式餐廳),通過調整布局改善餐廳空間利用,三樓通過重新梳理交通流線與空間布局改造為包間層并提升私密性以應對傳統藏餐就餐習慣。
餐廳入口 ?扎西培楚
餐廳一層 ?扎西培楚
原建筑一樓為臨街鋪面,多數時間處于閑置狀態,我們將原有臨街鋪面打通使一層擁有了開敞的空間,在受限于原始結構無法全部拆除墻體的位置,我們通過在兩側墻體開門并使用鋼質門套作為結構加固,使該部分形成了一個新的門廳,我們在此設置新的入口作為餐廳次入口,并增加衛生間使一層可作為功能完整的獨立空間使用。通過重新布局廚房送餐流線將原廚房出口移位與主入口分開,解決了之前廚房出口與餐廳入口在高峰期沖突的問題,讓餐廳主入口有一個完整的前廳。
火塘空間 ?扎西培楚
餐廳一層 ?扎西培楚
在康巴地區的傳統藏房里,火塘是一家人日常生活的中心。在一樓弧形空間處,我們以藏族傳統的火塘為原型做了現代的演繹與表達,以重現藏房里大家圍爐喝茶、圍爐而話的生活感,以呼應當地居民的傳統生活場景。
餐廳一層 ?扎西培楚
原建筑天花橫梁的方向與高度關系較為混亂,是設計過程中很難處理的部分。受限于橫梁走向與高度,加之受到經幡飛舞和藏族生活中銅器的啟發,我們放棄了最初用吊頂隱藏橫梁的想法,在一樓使用金屬垂簾圍繞火爐做向外輻射的弧形垂簾,隱藏了混亂梁位的關系。同時我們將垂簾的高度設置由周圍向火爐逐漸降低,在視覺上與火爐的煙罩相融合,讓地面與天花板的產生聯系。
餐廳二層 ?扎西培楚
二樓是原餐廳的主要經營空間,也是許多人對餐廳曾經的記憶所在。在二樓的設計上我們盡量保留原室內布局。我們在桌椅的選擇上采用了與原來相同的桌椅形式,以求保留其原有的空間感受。我們采用藏族傳統的矮桌與坐榻,其高度能讓使用者處于一種自然的前傾姿勢從而營造出親近感。我們在桌椅的選擇上采用了與原來相同的桌椅形式,以求保留其原有的空間感受。天花設計上,我們則將金屬網垂簾平行排布,以呼應形狀與布局方正的藏式方桌與坐榻。
餐廳大包間 ?扎西培楚
餐廳小包間 ?扎西培楚
原建筑三樓主要作為相對私密的包間層使用,但因缺少硬性隔斷存在私密性不強的問題。受制于三樓無法拆除的承重磚墻結構,我們通過與在墻體開門洞加鋼制門套支撐結構的形式,重新布局了三樓的交通流線,利用原有墻體和新的輕質隔墻,分割出了三間彼此隔離并帶有休息區的包間,并增加了中性洗手間以增強整個三樓的私密性,解決了此前二樓與三樓共用洗手間的情況。
室內陳設上也盡量采用了藏式特色擺件,如極具藝術代表性和宗教屬性的藏族傳統繪畫“唐卡”。唐卡因宗教屬性唐卡的掛放多為供奉用途,在包間里我們使用了在藏文化中象征尊貴與敬畏的紅色作為懸掛唐卡背景墻。通過背景墻顏色與燈光,我們希望在利用唐卡做空間點綴的同時,傳達一種對藏文化的敬仰。
街邊酥油燈 ?扎西培楚
外立面細節 ?扎西培楚
公園視角 ?扎西培楚
地處藏區,施工期間并未受疫情影響,項目于2020年竣工已投入使用。此次改造有效汲取香格里拉藏地文化特質,為當地基于城市控規和風貌控制的新城區建筑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走入餐廳,一股溫暖的氣息撲鼻而來,坐下來,喝一口酥油茶,夾一塊牦牛肉,吃一口糌粑,與同行之人細語交談。這里不像拉薩朝圣一般充滿儀式感,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的樸實與平凡。
項目信息:
項目地點:中國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安康巷4號
設計單位:平介設計、云南福龍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項目團隊:扎西培楚,楊楠, 李宗鍵
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
攝影:扎西培楚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