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 山水秀建筑事務所 | 格樓書屋
【項目名稱】格樓書屋
【設計單位】山水秀建筑事務所 ?Scenic Architecture Office
【項目地點】上海市徐匯區濱江公園
【項目功能】書店和咖啡屋
【建筑面積】350平方米
【建筑高度】9.76米
【結構系統】鋼格架墻+鋼格柵梁
【建筑材料】鐵灰色氟碳漆、竹木地板及格柵吊頂、鋼撐鋁合金幕墻框、超白中空LOW-E玻璃、不銹鋼欄桿、水泥纖維掛板等
【設計/建成時間】2014/2016
【業主】徐匯濱江開發投資建設有限公司
【設計小組】祝曉峰、梁山
【結構和機電設計】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攝影】梁山
格樓書屋位于上海黃浦江西岸的徐匯濱江公園,基地四周被開闊的江景和茂密的綠樹環繞。在開放的自然中,我們希望這座通透的書屋在融入環境的同時,為人提供親切閑適的內在空間。從寬大的濱江步道、或是從幽深的鐵軌花徑接近基地,會看見若干高低錯落的平臺漂浮在樹林中,支撐它們的是一組鋼格架構成的片墻。一部曲折的樓梯把這些平臺聯系起來,把人帶進一個個方位各異、大小不一的空間。這些空間依托于平臺,又相互開放聯通。幕墻玻璃和格架墻都是通透的,它們模糊了平臺之間和室內外的空間層次。在任何一個角落坐下,周圍的樹林和格架上的書籍都是觸手可及的景物……居一隅而窺全豹,“格樓”再現了這種林中的空間體驗,使抽象與具象在連續的尺度中得以共生。
▼地四周被開闊的江景和茂密的綠樹環繞
▼結構與設備
格架墻用間距300mm的豎向C型鋼和間距400mm的水平鋼板焊接而成,格架內可以直接安放書籍或其它物品。這些鋼格片墻用埋灌的方式安插在混凝土基礎上,2-3片墻支撐一塊鋼構平臺,斜向的鋼樓梯則把這些不同高度的平臺聯系起來,成為一個能夠傳遞側向力和抵抗水平扭矩的結構整體。水、暖、電的管線沿樓梯抵達各個平臺,穿過梁洞接入末端,所有屋面排水、空調和照明的設備由此得以隱藏在總共450mm高的平臺中。在這里,使用功能、設備系統與結構的高度整合,使建筑得以在本體的層面上與空間乃至家具真正融為一體。
▼2-3片墻支撐一塊鋼構平臺
▼格架內可以直接安放書籍或其它物品
▼書架既是支撐結構也是劃分空間的墻
建筑內部的空間雖然是完全貫通的,但卻藉由錯落的平臺和格架墻形成了不同氣氛的室內空間。入口的通高空間成為門廳,四步之上的第一平臺是空間動線的樞紐,連接門廳、樓梯、首層的室外平臺,并提供咖啡售賣服務;沿樓梯拾級而上,依次錯層的三塊平臺提供了相對內向的空間,使人能夠靜心閱讀。在書屋里,書架既是支撐結構,也是劃分空間的墻,朝向不同的格架墻在室內可以指引路線和限定空間,人的視線會被格架上的書本吸引或被導向室外的風景。使用超白中空玻璃的幕墻增加了書屋的通透性,推拉門的軌道被處理成與室內外樓面齊高,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界限,讓人在室內外可以感受到平臺和格架墻形成的豐富的空間層次,這種漸次引伸的層次在內部的人與外部的風景之間建立了能夠感知的關聯。到了書屋頂層,放寬的樓梯可以成為小型聚會和演講的場所,而頂層的戶外平臺,又是通往屋頂露臺的坡道起點,室內的活動可以一直延伸到開放的露臺上,享受壯觀的江景。
▼玻璃幕墻增加了書屋的通透性
▼結構、家具和空間三者的融合
通過結構、家具和空間三者的融合,格樓書屋成為一種實體媒介,在人與環境之間建立起尺度和知覺上的積極關聯。我們相信,這種能夠引發生活體驗的關聯正是建筑內在精神的起點。
▼依次錯層的三塊平臺提供了相對內向的空間
▼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界限
▼頂層放寬的樓梯可以成為小型聚會和演講的場所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更多實景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