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城市的意象需要更多的記憶和文化。福州,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它的記憶與文化一定離不開“船政”。
“船政書局是福州馬尾船政文化的輸出點,也是它的落點。通過設計,這個空間可以擁有更完善的文化表達。它不僅是一個書局更是一處精神空間。”
——胡之樂萬境設計創始人&設計總監
自古以來,閩越之地——福州,便因善于造船和用船而聞名遐邇,行舟千年的它,也是中國船政文化的發源地。1866年,左宗棠創辦了中國的第一所海軍學校——馬尾船政學堂,福州馬尾因此成為了近代中國海軍的搖籃,船政文化由此萌生。
而如今,位于船政學堂舊址的船政書局以“船艙和書局”,呼應百余年前的“造船與造才”。它嘗試用一種新的隱喻,來傳承和表達船政文化,并將它的精神內涵融入人們的生活。
△船政書局場地鳥瞰
船政書局,位于福州市馬尾區船政文化廣場內,原建筑為當地船廠的倉庫,作為該區域文化精神的聚合點,它匯集了船政文化的宣傳、教育以及學術研究等多種功能。
它的設計,以“造船”回顧歷史,以“營書”望向未來——它通過抽象而現代的語言,在室內構建起船舶;同時也以圖書館式的服務與體驗,探索文化傳播的新模式。
設計以“船”為元素,將整個書局想象為一艘在文化浪潮中航行的方舟。借由傳統船舶的空間布局,書局中形成了多元而豐富的空間組合。船首、船倉、船尾,都被抽象化為不同的室內空間,而開放的甲板、半開放的艙室等象征性的船舶空間,也以現代化的方式,在這艘方舟上被重新演繹。
1浪潮與甲板改造后的書局,由原來的一層空間變為了帶夾層的兩層空間,通過方舟船首的巨大臺階相連。首層作為閱讀與展示的區域,以書為主,猶如文化浪潮,引人進入知識的海洋。
二層則作為休閑與活動的區域,被設計為甲板,邀人登上船首,繼而可以在一個開放性的空間中停留與思考。而兩層之間的大臺階,不僅成為了連貫上下的通道,也將船首變為了一處階梯狀的活動空間,豐富了室內的使用功能。
2精神的船艙
方舟中部的中庭,是整個書局的核心。設計以船艙為喻,將它營造為了一處讓人沉浸其中的精神空間。
中庭之下,可移動的書架提供了靈活的空間布局,構建出了一個滿足閱讀、展示等多種使用場景的復合型圖書室。
而中庭之上,巨大的船舶骨架高懸,回溯著船政的歷史。頂面的黑色鏡面像水面一般,將一切倒映其中,仿佛時空在此映射,時間在此沉淀。
3閱讀的船室
方舟的船尾還呈現出了另一種形態的艙室。這個圓形的閱覽區,呼應著船舶中較為封閉的船室,因而被設計為了書局中更加安靜與獨立的一處閱讀空間。
4船舶的零件
除了對船舶抽象的空間表達外,設計還將造船的零件作為裝飾元素,為許多細節賦予了船的意象
。
船舶上的欄桿、鋼梯以及貨箱,都以現代化的手法被重現。新的設計語言、新的材料,與舊的空間、舊的形制,在對比中融為一體。新舊結合,呈現出了書局文化內容的時間跨度,而這些碎片化的設計,也將船政文化的精神滲透進了空間的每一個角落。
項目名稱|馬尾船政書局
項目地點|中國 福州
項目類型|復合空間改造
設計公司|WJ STUDIO萬境設計
主創設計|胡之樂
設計團隊|徐業友 蘇白雪 張永慧
竣工時間|2021
項目面積|1200㎡
項目業主|陽光城集團
業主人員|張偉 熊晴星 袁建榕
燈光設計|方方 易宗輝
軟裝設計|深圳市布魯盟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攝影|Studio FF 張錫
視頻拍攝|張錫
。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