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題
Begining
對于人來說,城市是人群生活的載體。城市的外表并不會讓人產生特殊情感,但在這座城市中留下的痕跡和故事會讓人對城市產生歸屬感,進而緊密相連。如何將城市、建筑與人連接起來?我們從一位面點師身上獲取了靈感。最初,面點師讓竹蜻蜓飛行,在遼闊的高空自在漫游,尋找東方香料的樂趣,最終落地于東莞。竹蜻蜓將香料這座城市播種、收獲,面點師烘焙出美味食物,香氣彌漫就留存在城市上空。無限分之一,一家由年輕主理人創立、將傳統東方香料&西式烘焙概念融為一體的東方香料烘培品牌,在此落地發芽。▼項目鳥瞰
漂浮的建筑裝置 氣味的具象化
Floating architectural installations – Materialization of scents
建筑本身是一種容器,容器尺度放大到可以容納人便成為了建筑。回到最初的思考,如何將城市、建筑與人連接起來?我們嘗試用新的方法來表達觀點。我們用氣膜構造了一個香味傳播的建筑裝置,站在高樓從上往下看,36個氣膜裝置規整鋪開在建筑上方,如同輕盈的氣體分子寂靜地懸浮在空中;立于四周平地,一個氣球突然從屋頂漂浮了出來,隨意飄動,建筑由靜態變為了動態。
▼氣膜建筑裝置
在高樓林立的商業區,城市空間原有的疏離感被打破,人群情感、城市痕跡變化和建筑相縫合,氣味成為了城市與人群之間的橋梁。
▼遠觀裝置
城市痕跡 保留的生活記憶
Urban traces – Preserved memories of life
把氣味保留在建筑中,普魯斯特效應有了固定的發揮之處。城市不是靜止的,他是持續流通的、變化的。因此我們在建筑內部墻壁上,設置了一排規整秩序的圓形小孔,連接空間的內與外。
▼裝置上規整秩序的圓形小孔
除了外觀上“看得見”的香味,空間內部,我們也在小孔內保留了一些香料標本,作為一個小小的展覽空間,嘗試以收集竹蜻蜓撒下的“香料種子”的方式,留住一些人群生活過的痕跡。
樹脂的通透和秩序化的小孔排列,當人群進入空間內部,視線被吸引至此。白天,室內外的光線跟隨人的視線在小孔之間流轉,完成光線、空間與人的對話;夜晚降臨,暖色的燈光透過小孔、透過氣味散發出來,建筑就成為了城市的一部分印記。
▼圓形小孔細部
在建筑里 烘焙的治愈感
In the building – The healing sensation of baking
米色空間里的暖意盈盈,是烘焙帶給城市生活者的治愈感。建筑自身的空間感和舒適性同樣值得關注。我們結合烘焙店本身的“治愈感”,將整個房子的外觀和內部都設計為溫暖的米色空間。治愈,成為建筑最基礎的底色。
▼在此休閑的人們
▼入口處
▼米黃色色調
▼主要室內空間
作為一個為香料烘培店設計的建筑作品,作品的實用性和觀賞性也需要表達。在氣體裝置后面,我們搭建了一座浪漫的香草花園,園內種滿綠色的香草植物。既可以是為烘焙店的香料園,也能成為顧客觀賞的景觀一角。當人從米色的內部空間踏入這片綠色花園,與香料最原始的氣味接觸,亦在與最初尋找香味的“竹蜻蜓”產生某種共鳴,舒適和松弛感跟隨建筑本身,在空間里漫開。
▼室內外邊界
▼客座座椅
漫長的人類進化史中,居住地也隨著人類的進化不斷變化,歷經成百上千年的變遷,低平矮小的村莊演變成如今高樓林立的城市,人群與城市從未分割。
▼夜覽,Night view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一直思考著城市、建筑與人的關系,業主何先生對地圖香料的呈現與熱情給予了我們極大的靈感啟發,也與我們想要用建筑將人與城市相連接的想法不謀而合。屋頂充氣裝置的生產制作、費用控制、后續維護都是極大的考驗,在何先生的無條件支持下,我們最終完成了這件“看得見”的氣味裝置。我們希望,建筑本身變得有溫度與氣味,將無限分之一的香料氣味在城市與人之間流轉。
▼平面圖
項目名稱 | 漂浮的香味 無限分之一
設計公司 | 泛域設計Fununit Design
空間設計 | 朱嘯塵 陳璐 謝宜臻 成博偉 董駿 華海
軟裝設計 | 陳琳 翁亮亮
視覺設計 | 胡曉嫻
空間主材 | ETFE氣膜、藝術涂料、水泥、防腐木地板,亞克力,不銹鋼
項目攝影 | 奧觀建筑視覺AOGVISION
項目規模 | 315㎡
項目地址 | 中國 東莞
完工時間 | 2024/01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