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客堂位于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海晏村。2008年海晏小學停辦后,操場上搭建起簡易的倉庫結構,成為村民舉辦紅白喜事的公共聚餐空間,當地的習俗稱之為“客堂”或“客事房”。應2024年滇池風土藝術季的邀請,為客堂做提升改造。
▼落日時分的海晏客堂
就海晏村而言,一方面由于其獨一無二的地理位置,絕美變幻的日落晚霞,讓她在疫情后爆火——這種由壯麗的天穹景觀所引發對濱水空間平等和公共的向往,似乎照見了杜天榮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記錄下,滇池邊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她也是中國眾多普式鄉村的代表:多個年代建造物的并置,形成一幅時間壓縮后的圖景,而云南特有的氣候和習俗,為忽略氣密(airtight) 的溫控提供了條件,構造物搭建的方式更加肆意自由。當這些記錄被放在一起,自然地構成了關于覆蓋(depth of canopy)的研究:正是因為“覆蓋”的經濟、便利與臨時,在一定時間內帶來對空間的有效占用。修修補補、拆拆改改的非設施化策略,成為討論客堂改造提升的起點。
▼客堂航拍
因此,提升與利舊并行。對于涉及結構,衛生,以及操作分區的部分作出必要的提升和采購。如調平廚房屋架結構、更換整體屋面,增設排油煙與下水隔油設備,替換整體照明燈具等;增加室外雨棚,同時規范廚房區域的一些動線,避免了客人的穿越。而在材料和物件上則盡可能利舊、翻新。煙道、土灶、大部分的墻面瓷磚、地面以及家具等,都僅在原基礎上進行翻新,或者干脆打上“補丁”。客堂大廳的原有已銹蝕的屋面,則清理后直接用鐵銹轉化劑將其穩定。整個過程中,經濟性成為了衡量這一系列操作的關鍵。
▼客堂前院
一般來說,當地的客事要持續三到五天,在客堂辦席宴請實惠又方便。常年累月的使用中,村民自發建立的團隊摸索了一套完整的流程,分工明確,有條不紊,能從容地應對七八百人的宴席。這種松散又持續的臨工模式,所謂“和而不同、各美其美”(living together with difference),也許就是海晏客堂最動人的那一面。而剩下的部分也將是最精微的調整——是打開廚房墻體、擴展檐廊,感受鄉親們那熱熱鬧鬧一起做菜燒飯的煙火氣;或是在大廳引入天光,配以照明,體會那同在屋檐下座無虛席的幸福;亦是在前院,收集植物,整理標識,延續村里家家戶戶門前養花的習俗。這些微調(attunement)力求釋放出空間的潛力,就像演奏前做最后音準調校。更準確地說,是它們讓那些潛在的體驗被反彈出來(counter-experience),與內心曾經的記憶達成共鳴。
▼客堂前院
藝術季開幕后,客堂的翻新工作也暫告一段落。原校舍部分的改造的自習圖書室和海晏衛生所即將投入使用,其余的留白空間也會逐步被填充。假以時日,我們期待海晏客堂可以成為當地共愉(conviviality)生活的表達。
▼左:往昔滇池 ?杜天榮 右:海晏村晚霞 ?雁飛建筑事務所;Left: Bygone Dian Lake ? Du Tianrong; Right: Haiyan Village Sunset ?Yanfei Architects
▼關于海晏村加建覆蓋的記錄
村民出于增加使用面積、修補屋頂漏水等目的,常常會在建筑的屋頂或周邊增加覆蓋。受到材料經濟性、風貌政策、大眾審美流行趨勢、小型化設備持續迭代等因素的影響,增加或替換覆蓋使用的技術及材料不斷改變,多個年代跳躍式發展狀況被壓縮在一起,所呈現的迷人圖景,引發了關于覆蓋的記錄。
▼客堂航拍
打開天窗、增添雨棚等修修補補的策略,讓客堂自然地融入到村落中去,同時暗示了它的公共性。
▼客堂功能布局
建立使用的日常與輕質架構所呈現的平庸之間的對話,日常中見新意(focusing the familiar)。
▼正門入口
▼客堂前院
圖中記錄了微調(attunement)的方式。比如打開廚房的墻面,面向院子展現村民一起做飯的生動場景;為方便油煙機及管道的安裝,將傳統柴火灶用來炸炒的一側與用來蒸飯的一側對調;原煮湯用的破舊開裂的地爐,調整位置重砌后,在周圍形成環路,更方便操作;通過拆除墻體,重新劃分空間,增大衛生間女廁的寬度,并用最簡單的方式做了界面處理。通過諸如此類的動作,以盡量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效用。
▼廚房改造前的工作場景
▼改造前后廚房、衛生間及周邊區域的平面疊合圖
▼柴火小院
▼柴火小院
出于衛生考慮,廚房內立面進行了全面改造。脫落和損壞的白色瓷磚已經被綠色瓷磚取代,爐子前的墻壁已經覆蓋了易于清潔的鍍鋅板。
▼廚房洗菜、洗碗區域
▼入口處的半開敞活動空間
上圖中的大窗為宴會廳原側門所在之處,側門與相鄰的大窗互換位置,不僅在廚房前用水池限定其外延區域,避免了從后門進入的客人穿越廚房繁忙的流線,也變相拓展了廚房的使用范圍。
▼客事自發團隊的組織結構
海晏村的客事一般要持續三到五天,需要主家提前跟客堂負責人預定。村里有幾個不同的團隊承辦客事,由經驗豐富的廚師擔任主廚,負責組織團隊,食材采購等工作。每次參與的團隊成員不固定,根據客事的規模由30-50人組成,加入團隊的村民按日結算報酬,成為一種相對自由的“臨工”模式。客堂完成提升改造后,更多年輕人愿意選擇在這里舉辦婚禮。
▼工作模型
模型中紅色的部分表達了加建和替換的鋼結構、天窗以及洞口處理。
▼待翻新木質家具
▼客堂與公廁之間的長條院子
▼客堂后院及后勤入口
▼總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立面圖
▼屋面節點圖
項目名稱:海晏客堂
地點: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大漁街道海晏村
建筑設計:雁飛建筑事務所+筑象建筑工作室
業主: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
項目發起:滇池風土藝術季組委會
設計時間:2023.08 – 2023.12
建造時間:2023.10 – 2024.01
主持建筑師:水雁飛、楊雄
項目建筑師:王溱、劉恒
設計團隊:孫昊、左壯壯、張翔、于驍原、張雯雯、楊夢婭、侯茜、賈建
研究團隊:李格格、饒嬈、羅西堯、陳的洛
結構咨詢:和作結構建筑研究所/張準
層數:地上二層
基地面積:2258.8 m2
建筑面積:2394.1 m2
攝影:陳顥、雁飛建筑事務所
項目總顧問:丁楓
藝術顧問:聶榮慶
海晏村村委負責人:李龍、李忠良
工程EPC:云南精誠建筑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設計EPC:昆明新正東陽建筑?程設計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云南美展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陳凡旺
瓷磚贊助:東鵬瓷磚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