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個小伙伴談人生聊夢想。
他告訴我說:我想要成為一個五星級酒店設計大師。
于是我問他:你打算什么時候去一線城市?去一線公司?
他說:我為什么要去一線城市? 在濟南這不行嗎?
我說:如果前提是五星級酒店的設計大師,那么想實現這個夢想最有效率的選擇應該是去一線城市的一線設計公司!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室內設計這個事如賣油翁一般,唯手熟而。也就是說設計是一門實踐學科,必須要多練習才可以成長。
那么在濟南或其他的二、三線城市,一年有幾個酒店讓你去做呢?也就是說在二、三線城市整體的五星級酒店的需求發生頻率非常低,同時二線城市向下級城市輻射的商業半徑也不大,而且都是更小的城市,需求概率同樣也非常低。這意味著不考慮你的實際設計水平的情況下,即便是沒有競爭,有五星級就全給你做,在一個周期內你也是做不了幾個五星級的,所以相同周期內你的鍛煉機會不飽和。
那么一線城市和企業就完全不同了,首先一線公司面對的是全中國或全世界的大型市場需求,對一個城市來說可能不需要很多五星級酒店,可是中國那么大,這些需求聚沙成塔,匯聚到一線城市的公司時就會非常龐大。
同時,一般業主一定也是有向好效應的,能找大師就找大師,能找一線公司就不找二線的,能用北上廣深的就不用二、三線城市的設計師。(馬太效應)
那么這意味著:在一線公司里,項目發生的頻率非常高,你鍛煉的機會非常多,你在這個行業里才可以用大量的訓練機會去彌補常識。有了完善的常識后,你才可能二次構建這些常識,把它們淬煉成見識。當對酒店行業有了差異于別人的見識,有了真正的真知灼見后,你才能邁步走向大牌設計師。
隨便一搜淘寶上竟然有那么多的CCD公司的項目資料。你看,這就是我說頻率問題。
第二,世界上沒有好項目,只有好業主。
好業主遇到好設計公司才會產生好項目,特別是五星級酒店更是一個復雜系統的博弈。也就是說:業主、設計方、施工方、管理方,這幾個關鍵因素中最差的那個因素,決定了項目的低線在什么位置。大家都看到過一個大師的作品被施工方糟蹋的樣子吧?
這意味著也許你在小城市里有五星級酒店做,但往往也是和國內的小牌子管理公司合作,業主一般也不會非常的”壕”,選出的施工企業也不一定很職業,于是幾個變量相乘,結果一定是高度的不確定,你能不能做到一個高完成度、高精度的作品呢?這不好說。
不好的業主,最最要命的是:不專業!如果整體系統的所有環節都不專業,你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很low的人打交道,去教育影響他。要是業主本身的鑒別力差,那簡直就是一場惡夢!試問你又有多少精力面對專業和創新?也就是說你成長的效率會變低。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那么你真的意識到我們一生中真正的、唯一的財富其實就是時間了嗎?那么你把時間浪費在這些很low的人和事上,卻期望有個有效率的人生,這不是扯嗎?
當別人在一個成熟系統里,高速的積累認知的時候,高速的學習和積累高質量人脈的時候,你卻在花自己的時間給low逼們犯的錯買單,這不就是人生悲劇嗎?
同樣在一個競爭的市場里,高質量的業主提供高質量的需求,他也一定會找高質量、低風險,能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大的成熟公司)。因為甲方業主也害怕溝通成本過高,他們也怕遇到low的團隊。
第三,生存結構鎖死你的思維方式,想要改變現狀的思維方式,必須變道行駛,更換你的生存結構。
一個復雜的系統的星級酒店行業,一定是強大的社會分工的結果,針對它的設計也是一樣,你要有很強的專業能力的同時,你還必須要有很強的綜合能力來調動社會資源。說實話,這種才能要么是天生的,要么就是適宜的生存環境培養的。
設計這個行業本身就是社會盈余行業,只有富裕社會才能發展,你從來沒聽說過牛逼的設計企業來自非洲最窮的地方吧?同時設計這個行業只有實現了高度社會分工才會讓這個行業發達,如果分工不發達,設計就不叫設計了,叫手工藝人。
那么在中國什么地方的社會盈余最多呢,社會富裕程度最高呢?什么地方的分工最細密最專業呢?當然是一線城市。
因為一線城市的一線公司會形成這樣的一個大的社會氛圍和小的公司氣候,在這樣的環境里,你實現自我的可能性才會更大。也就是說你有機會修煉你的“不同”,形成你的差異價值,去迎接更專業和細化的分工。
所以我總結了一個簡單的公式:
時間*頻率=水平
之后小朋友問:這么說,如果我不去一線城市,想做到頂尖的五星級酒店的設計師就沒有希望了嗎?
我說:不是沒有希望了,是成本太高了,結果太不確定,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決策。
所以,我覺得你去一線公司學習,可能會降低這個事的實現成本和時間,有相對的確定性。
當然,如果你要是改一個突破方向,你說你現在死磕餐飲設計,我倒是覺得的非常靠譜。
小伙伴問:為什么?
我說:很簡單,這是個匹配度的問題。
第一,餐飲行業是普世行業,總體需求發生的非常的茂密,而且整體社會的經濟周期的波動對這個行業的影響不劇烈,因為你什么時候都要吃飯嘛。
第二,餐飲行業在二線城市的需求非常旺盛,二線城市(如省會城市)對三、四線城市的輻射和作用非常明顯。同時三、四線城市隨著現在的城市商業體和服務行業提升對餐飲的升級需求非常大,而這些小業主,從成本和配合的角度考量,他們一般不會找全球性的公司去做。即便這些大牌設計公司愿意做,但是這個需求太龐大了,他們也做不過來,再加上餐飲業牽扯到當地的消費具體的習慣和文化,外來的和尚真的不一定念得好這個經。所以這個事的本質就是:餐飲業是高頻率的相對小額的設計消費。這個市場里:剛需,高頻,量大,無覆蓋性壟斷性的企業,是有非常多的機會的。
第四:比較圖
行業軸長度決定了一個項目從立項到完成的一般性周期,行業軸越長,分工和協調越多,所需要的時間越長。
專業聚集度指的是專業的分工和專業的深度。
需求頻次是指需求發生的頻次。
需求剛度是指需求的社會性必要性和可替代性。
標準性是指出品是否有嚴格的標準化要求。
差異性是指提供的產品是否追求差異。
你看,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出什么適合你,或者說你自己的資源和什么樣的需求匹配。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的追求真的是要成為做星級酒店的設計大師的話,我認為你去一線城市一線公司是最理性的選擇,如果你的追求是某一個領域的設計師大師的話,我覺得你應該向內梳理和認知一下你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從身邊的,你擅長和熱愛的事上尋求突破。
贊
0
評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