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群里面有不少會員問我布局畫圖和模型畫圖有什么區別,其實我也好奇大家到底是用布局畫圖比較多,還是模型畫圖比較多呢?正好最近收集了一些內容可以分享,大家也可以說說自己對這倆者的看法和理解出來討論下,看完我的文章順手參與下吧:你們平時是用什么畫圖的呢?1月14號(周三)晚上8點,海青老師公開課上還會有嘉賓老師做客,現場為大家解答關于布局畫圖的一些問題>>詳情點擊進入
一、對模型空間和布局空間的解釋
模型空間和布局空間的問題很多人理解的并不透徹,現在先來明確布局空間和模型空間的概念。
覺得下面的解釋挺不錯的,網上摘抄這個內容給大家看看:
你在一張紙上寫些文字畫些圖形,然后再把一張白紙蓋在上面,結果什么也看不見。 在這張白紙上開個小方孔,小方孔上貼個透明紙,你就看到下面那張紙上的一部分。 拉開這二張紙的距離,你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小。
底下那張紙稱為“模型空間”,上面那張紙稱為“圖紙空間”,那個小方孔稱為“視口”。二張紙的距離用zoom設置。
這里要注意的是:小方孔只是為了讓你看看,因為方孔上粘了張透明紙,所以,在上面那張紙上不能修改下面紙上的內容。
把小方孔上的透明紙掀開,便成了一個真正的孔,你可以拿筆伸過這個小方孔去改下面紙上的東西了,這叫“激活視口”。
一個小孔能夠看到下面那張紙上所有內容,這便是一張小小的圖紙能夠畫整幢大廈,只要調整二張紙的距離,那么,把圖框畫在上面的紙上,管他下面是多大的東西,總能裝進。作用明白了?
距離太大,你想要清楚地看看局部的,那再開一個小小孔,當然要把那張紙剪開,使得小小孔能貼近些,這便能在一張圖上表現不同的比例。
因為有可以表現不同比例這個作用,所以中文版把圖紙空間又稱為“布局”。
通過這個簡單易懂的解釋大家應該明白。
二、布局(圖紙空間)與模型空間的一些特點
1.模型選項卡可獲取無限的圖形區域。在模型空間中,按 1:1 的比例繪制,最后的打印比例可以交給布局來完成。 另外布局空間可以批量打印圖紙,大大提高了打印的速度。
2.圖紙空間可創建多個視口,并可以刪除、復制、移動、縮放、拉伸視口;模型空間為單個視口,繪圖工作在這里操作。
3.在圖紙空間可通過視口的特性,實現將疊加的圖層分離,來表達不同功能的圖紙;模型空間要通過多張圖紙來表達。
4.激活圖紙空間的視口,進入模型空間進行修改圖紙,那其他圖紙也會相應的改變,不需要一張一張的去修改;模型空間需要一張一張的去修改。
5.一張圖紙有幾種比例的話,圖紙空間可通過視口比例快速的實現;模型空間則需要換算比例大小來統一。
6.減少占用空間,與模型空間繪圖相比,要達到同樣的目的,布局空間可以大大節省空間。
7.同樣,一張圖紙有幾種比例要標注的情況下,圖紙空間只需在標注特征比例里面設置(將標注縮放到布局)就可在圖紙空間實現一個標注樣式來標注(當然要在前面的參數要設置好的情況下);而模型空間需要設置幾種標注樣式,同時還要將這個圖進行縮放來達到同一張圖的統一。
例如:在一張1:10的圖中,有2個比例,一個是1:10的剖面圖,另一個是1:2的大樣圖。在圖紙空間只需設置一個1:1的標注樣式---在標注特征比例里面設置(將標注縮放到布局)并分別設置1:10和1:2的視口,在圖紙空間用這個1:1的標注樣式進行標注就可以統一。
在模型空間需要設置1:10和1:2的標注樣式,在前面的參數要設置好的情況下,需在標注特征比例里面點擊(使用全局比例),然后分別輸入2和10.并分別標注,因為同一張圖紙需統一大小,所以這個1:2的圖需要放大5倍才能跟1:10的圖統一,具體操作可以把這個標好尺寸的1:2的圖做成一個塊,然后SC放大5倍,這樣才能實現統一的效果。
如下圖所示:
以上幾點可以說明,在圖紙空間繪圖可以節省所占空間,方便修改,且更加快捷。
三、關于布局空間繪圖的相關內容
1.MV新建視口
2.PS退出視口
3.MS進入視口
4.視口比例:進入視口,Z空格鍵---1/Nxp(N為視口比例)
5.模型空間和布局空間的轉換:Chspace
6.Ctrl+1/MO 打開特性同樣可以選擇視口比例,設置好比例后記得要鎖定這個視口。
7.圖層的設置
總體來說是要將每一張圖的圖層分好類別,不至于在應用的時候出亂,這里有幾種方法:有的是按照圖紙編號+圖層名稱來命名,有的是按第幾張圖紙張數+圖層名稱來命名,有的按照圖紙名稱+圖層名稱來命名···用的方法不太一樣,目的是相同的,都為了能更好的表達區分圖層,便于應用。
綜上所述,大家不難看出布局空間繪圖的一個優勢,現在流行布局繪圖也有一定道理的,特別是對大型的項目來說,布局繪圖已經成為一個趨勢,在這趨勢下我們也要順勢而上,抓住這個機會學好布局繪圖。
評論(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