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概況Project overview
項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區唐大莊村,一個保存著北方傳統平房建筑形態的村莊。這里的房子由紅磚砌成,具有中國古建筑的元素,彩繪圖案,木結構的坡屋頂等傳統特征。對這些傳統建筑特色的提取與重構,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設計任務。多么工作室受委托將原本總面積只有80平米的平房和小院改造成了一個精品民宿酒店,意在原始建筑和場地的特色條件下,以現代幾何元素注入全新的內核,重塑建筑脈絡,實踐對傳統建筑的重新想象。
▼院落外觀
重構
Reconstruction
在這次改造中,我們希望保留傳統建筑的痕跡,并在現代語境下賦予新的意義。保留屋檐的經典元素,同時簡化彩繪,使傳統元素在整個建筑中成為抽象的表現形式。
▼改造前
▼西廂房立面
▼東廂房立面
▼東廂房入口
為了給空間注入靈魂,我們提取了原始建筑中的紅色,并進行了色度的調整,將其定義為此項目的主調,顏色從此不再是視覺體驗,而是精神性的表達。在建筑的外立面和室內家具中,以適當的比例貫穿其中,就像一個微妙的音符,為整個項目帶來了一種詩意的氛圍。
▼彩繪屋檐下建筑的延續
▼保留的原始紅磚墻和為項目設計的躺椅
我們在庭院中引入一條主軸,以曲線的形式勾勒出幾條岔路,分割出四個不同尺度的內部庭院。在視覺上營造出空間層次感,也在功能上實現了靈活性和可變性。紅色火山石鋪就的景觀區為建筑增添了一抹別致的色彩,而水泥路面則流向各個客房空間,引導著客人行走的方向和空間范圍。此外,我們用具有張力的幾何形狀構建了客房入口,使其具有一種新京味兒的入場儀式。室內原本面向院子的墻體被拆除后,大面積的落地玻璃代替了相對封閉的窗墻體系,室外庭院與室內空間就此成為交替的風景。
▼分解軸測圖
▼弧形走道流向入口
▼院子入口區域
▼屋檐下看向大門
我們試圖在現代的脈絡里展現古老的韻律,用空間讓時間的記憶共生。在舊有建筑的坡屋頂下,將屋脊部分打開,展露出原有的木梁,又在屋頂剖面關系上做出變化,用曲面勾勒出傳統的坡屋頂形象,將古老的建筑語言融入現代的空間里,讓歷史在現代里得以傳承。在這個4.1米挑高的空間下,我們設計了柔和的間接照明,每一條光線都在勾勒空間的輪廓,給人以具有精神性的空間體驗。
▼西廂房的人字坡頂
▼由西廂房看向院子
▼室內外的和諧統一
設計手段化解施工困局
Design strategies to resolve construction challenges
這個項目是我們迄今為止最具挑戰性的小項目之一。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是業主沒有請專業的施工單位,而是雇傭了散工來進行施工。這導致工人的水平和責任心難以掌控,對于項目的完成度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在經歷了一系列施工錯誤之后,我們做出了一個決定:通過設計的手段深入介入施工,盡可能地減少施工方的犯錯機會。▼傳統建筑下的新內核
▼人字吊頂與自然光
▼東廂房客房概覽
▼山墻上的條形窗
我們將室內所有的家具、柜體等都設計成了預制拼裝形式,無論是明顯可見的構件還是隱藏在內部的龍骨,每一塊木板都被精確地定位在特定的位置上。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放施工師傅的大腦,只要師傅按照我們提供的拼裝圖紙進行操作,最終的效果就能與設計圖紙契合。這種設計策略不僅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的錯誤和不確定性,還提高了施工效率。這也源自于工作室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和設計手法,將傳統榫卯節點簡化并應用于家具組裝中,不僅僅是為了實現功能性,也是美觀和藝術性的表達,以符合項目自身的風格和理念。
▼家具拼裝軸測動圖
▼人字頂的光影效果
▼窗外的躺椅
▼客房玄關
▼為項目設計的掛鉤與衣架
▼區位圖
▼平面圖
項目名稱: 寸二民宿
建筑、室內及景觀設計: 多么工作室
項目設計 & 完成年份: 設計時間2021年,建成時間2023年
主創建筑師: 盛樂、王維
設計團隊: 周騰、豆會會、王春浩、趙丁一
家具設計: 多么工作室
項目地址: 北京,中國
建筑面積: 88㎡
用地面積: 150㎡
攝影版權: 多么工作室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