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淮揚菜遇上詩意自然,當東方美學邂逅餐飲空間——可游、可品、可饗,新自然主義餐飲空間龍吟山房,以沉浸式巨幅“立體山水畫”詮釋東方美學之意趣,從多維視角展現新自然主義本色,浸潤著藝術的當代視野和山水畫的自由精神,通過空間與飲食文化的結合鏈接人與自然,創新現代餐飲體驗。
設計師以藏于南京博物館的明代畫家謝時臣《仿黃鶴山樵山水圖》為靈感,用建筑思維結合“三遠”法營造龍吟山房的建筑空間,一層曲徑通幽打造疊景,如同置身山腳下,眼前樹木蔥蘢層巒疊嶂,深邃渺遠。二層借助不同功能空間對整個建筑外景進行分割,為客人營造不同的景觀,行于其中恍若置身山間,感移步換景之喜。三層視野高遠開闊,通過天窗和露臺為建筑充分留白,也為客人保留了一份仰望藍天白云的愜意。
【可游】
可游于“立體山水”之中,讓心靈遠離塵世喧囂,逍遙游于人文自然之所,不受拘束而與天地精神往來,尋覓一方寧靜。
【可品】
可品靜逸山水、詩意空間、愜意時光、藝術人文。山水自然與人文自然、藝術與設計融合統一,龍吟山房意圖以更多維度、更多形式的設計表達,喚起人與自然、生活與藝術的對話,希冀營造靜謐、自然、藝術、詩意的意境空間,為客人帶來多維度的美學盛宴。
【可饗】
可饗之所,推杯換盞,盡享美味珍饈。依水、覓泉、印月、聽雨,觀山、觀湖、觀云,每間包廂各攬一景,宜動宜靜,為客人帶來不同意境的饗宴體驗
基于“新自然”的核心理念,設計師創造性地將中國人文山水畫的自然哲學觀融入到龍吟山房空間設計中,構建獨特的“自然敘事”與龍吟山房自然生態
自然之自然
新自然主義蘊含著本于自然、歸于自然的樸素理想,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重塑自然,借景營造,自然而然地生發空間,傳達龍吟山房品牌的自然觀
筆墨之自然
取自然界中的土、石、樹,水等元素、通過創造性的設計表達,營造一個新的“自然”。通過框景、借景、造景、情景營建方式,引導人游走于空間,從多方位、多角度欣賞景觀,感受龍吟山房品牌倡導的人與自然共生共融的人文自然觀。
心中之自然
喻情于景,感懷興志。在意象設計中托物言志,為客人提供有情懷、有溫度、有詩意的自然空間,傳達龍吟山房品牌的空間情懷
精神之自然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將“自然檔案”系列藝術作品植入空間,將就餐功能空間體驗帶入精神性審美體驗,從品味體驗升華為品位體驗,體悟人與自然、美食與生活的真諦,傳達龍吟山房品牌的“新自然主義”哲思
龍吟山房力圖營造一種“身處自然之中”的體驗感,讓空間不再僅僅是物質的載體,更是精神情感的皈依。因此,龍吟山房試圖在人文自然風景之中,給人以“天然”的審美體驗。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里云:“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
“景、時、情、境、意”五個維度的空間設計,其宗旨不在復現自然,而是通過建筑景觀化、內在空間室外化等形式取消建筑與景觀之間的界限,讓其自發地互融互鑒,抒發對自然的感懷。所以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林、風、泉、影、畫等均是有“情”之物,進而達到“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而為象征”的境界
景形態空間 建造
通過“高遠”、“深遠”、“平遠”三遠布局建筑空間;借、納、移經營內外景觀;疊、讓、透設計內外空間結構關系;建造具有次序、有節奏的靈動空間環境
時時間空間 趣造
借用光影、水影、燈光等景觀趣造,在光影變幻中,讓時間與空間相生相息,賦予空間以時光流動、季節變換的“白駒過隙”之感。
情人文空間 臆造
通過手作工藝、互動景觀、藝術裝置等將“新自然”理念、人文關懷精神、情感記憶符號進行再現表達,以心造意、以情喚思,在情思之間營造出有人情、有人意、有人趣的餐飲空間
境美學空間 營造
以山水意趣營構、以寫意神韻表達,通過亭、廊、園、臺、林的布局,和光、水、石、霧等自然藝術的烘托,為食客提供意境之美,為心靈提供靜謐的棲所
意精神空間 創造
龍吟山房在藝術觀念、藝術氣息和藝術語言的表達中,將藝術神韻融入了餐、物、場、境的設計,從而傳遞中國特有的東方哲思與當代氣象,不僅是餐飲空間,更是精神空間
以中國山水畫的神韻解構式地營建空間、以中國寫意畫的意象闡發式地表達空間,以當代東方藝術的觀念重塑空間,以系統品牌定位的邏輯打造空間,以當代創新的審美感營造意境空間,是縱橫一線打造龍吟山房品牌空間的核心理念
△藝術品
△平面圖
項目名稱|龍吟山房青龍山莊店
項目地址|中國 南京
甲方團隊|陳康金、嚴金鳳、陳耀明
項目面積|1500 m2
設計機構|縱橫一線
創意總監|元墨(鄒彬)
設計總監|周偉
主創設計|元墨、周偉
軟裝設計|元墨、周偉
參與設計|盛漢杰、徐哲、王海
燈光設計|朱海燕
景觀營造|東籬草堂
藝術品主創|元墨、李穎、呂晶?
藝術漆|關少
家具制造|態度家具
標識制造|南京鑫匯創
空間攝影|瀚墨視覺 葉松?
空間視頻|瀚墨視覺 梁振興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