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郊的岑卜村,毗鄰于淀山湖,田野與民居交錯的村落,中心有幾個大體量的舊廠房。在新農村建設中,已化身為村中的商業中心。每逢節假日,村里如同集市般聚集著遠離喧囂、尋找鄉野的人群。
▼茶室外觀
9米高的廠房,保留著極其簡單的工業建筑元素:粗壯的牛腿柱、纖細的鋼架托著單薄的坡屋頂。在村里統一規劃后,內部被刷白,已掩蓋了大部分工業線索,留下的巨大空間體量,在鄉村中似乎格格不入。何況業主欲將之改造為一個傳統韻意的茶飲空間,鄉野、工業、茶飲應該如何在這里交匯?
▼建筑與周邊環境鳥瞰
▼鳥瞰立面
▼露臺區域
造風亭
Wind Pavilion得益于工業廠房的開闊特點,我們在空曠的空間內部植入一個小尺度的“亭”,由它在工業與茶飲間搭建橋梁。特地回收的舊木料,飽含著時間的痕跡,以傳統的榫卯方式搭建,構筑于廠房的中心區域,勻質的空間有了核心感和時間感,重組“舊”以獲“新”。
▼室內空間概覽
4根立柱,4根橫梁縱橫交錯,老船木做地臺,一個極富符號性、歷史性的亭落成。三片白色長紗掛垂而下,隨風而起,在室內也能感知室外,意為“風亭”。
▼造風亭
▼4根立柱,4根橫梁縱橫交錯
▼老船木做地臺
▼三片白色長紗掛垂而下
▼細紗隨風而起,在室內也能感知室外
筑斜墻
Oblique wall斜向片墻,一方面切分空間屬性——一側為開放的散座區與主吧臺區,一側為私密的臺階餐飲區與后勤區。另一方面也為風亭創建視線導引,在方正的空間打破平衡,引入不穩定感。進入廠房的客人,順著斜墻的引導,自然轉向開放散座與風亭。
▼隱藏光源
吧臺沿著斜墻布置,可以在這里展示茶藝,也可供客人喝茶用餐。吧臺取材于一塊自然邊的老榆木整板,以最簡單直白的方式構建起來——七字型木楔擱于土墻之上。斜墻端頭的圓洞,是對背后空間的暗示——樓梯搭建的臺階餐飲區,在大空間的開放與小區域的獨立之間創建聯系。
▼斜向片墻與圓洞
▼樓梯搭建的臺階餐飲區
布小徑
Path pavement在造亭與筑墻之后,則是通過一些踏石、碎石、屏風、綠植,串聯起這個空間內的不同位置的“景”。所用材料力求自然、鄉野,以呼應廠房所在的場所,包括灰白色的碎石子、回收的整塊舊枕木、大小各異的老石板。這些常用于室外的材料用在室內,讓廠房的殼變成了一個灰空間,讓人能呼吸自然、感知戶外。
▼踏石、碎石、屏風、綠植
▼屏風區域
小徑從室外開始,舊石板引入至室內吧臺,舊枕木環繞風亭,風亭與廠房邊界的變化,改變著小徑空間的比例,猶如在街巷穿行。
▼小徑
做家具
Furniture making
除了建筑材料上的可持續利用,這間中式茶飲空間的內部家具也全部是舊物利用,每一件都具有它的獨特性,包括非遺傳人打造的竹椅、用京磚和老木做的桌子、老榆木做的桌板等等。
▼室內細部
▼竹椅與老木做的桌子
▼平面圖
項目名稱:以“舊”為“新”—舊廠房改造的新中式茶飲空間
項目類型:室內改造
設計方:大海小燕設計工作室
項目設計:2023年
完成年份:2023年
設計團隊:郭東海 燕泠霖 周婉婷
合作燈光設計:熊涵
合作軟裝設計:方鴿
項目地址:上海
建筑面積:190㎡
攝影版權:恩萬建筑攝影
客戶:一步草堂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