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如薄霧,淡如砂石,將自然流動鑿刻在靜止牆面;或粗樸,或柔潤,詩意光景好似將自然的存逝凝于一刻,盛滿著光的靈動,層層探入生活本質。
必設計 Studio B 對本案住宅構思起念于萬物的稍縱即逝, 因此,到處可見設計師玩轉材質、層次的巧思,同時揉合屋主對侘寂的見解,而使屋子擁有中西文化的古韻、新舊碰撞的意趣。
家宅裡住著一對懂生活的夫妻和一位小小孩,先生喜歡露營,也是業馀 DJ,而女主人著迷于各種老件,兩夫妻共同創業,是“KOZY SALON 可以沙龍”主理人。
先前曾委由陳維宗設計師操刀店面,這回也同樣將自宅交付同一雙手,正因對于日式侘寂的理解,彼此有不謀而合的默契,才讓日子以質樸筆畫刻寫成雋永故事。
Q:如何詮釋“侘寂”?
日本侘寂美學在于擁抱缺陷,接受短暫與不完美,不只吻合屋主自創品牌精神,她也將這份信念帶進自身生活中:剔除多馀元素,還原最初本質。
為了傳達“侘”之意境,決定以材質的純粹鋪陳,并擇定特殊涂料呈現泥牆的質樸感,引入粗獷不羈的刷紋,帶出牆的主次之序,加上屋主親自挑選的古董家具,合併著中西風情,織就出靜寂卻充滿力度的居家場景。
圓弧則出現在天花和壁面上,一來為的是淡化天花高低落差,二來是連貫玄關、客餐廳動線,尤其是沙發背牆的弧形轉折。“我們在此利用更衣室轉角空間整合紅酒柜需求,并順著柜體拉出圓弧壁面,拓增出儲藏室,同時撫平兩座古董柜量體、弱化長廊式格局架構,流線串起客餐廳關係”。
Q:何以讓不同風情的家具和諧共存?
和諧的關鍵就是去創造“空間的包容性”。透過點、線、面的串連,從色彩、材質或線條等面向佈下基底。這次運用了色彩,并延續屋主自家沙龍店(同是必設計操刀)“圓弧”主軸,貫徹她心中對侘寂之詮釋。
考量老件家具多是柚木,因此在空間配色上刻意選以米灰調,讓場域形如空氣、陽光般存在,以若有似無的框架成就家不可或缺的地位,藉此平衡了視覺輕重,這也因此讓低調內斂的老家具隱隱發散著光芒,成為屋中亮點。
Q:本案格局調整思考是怎樣的?
建商原始規劃下,其實是 3 大 1 小,共計 4 房格局。我們在評估家庭人數、實際使用情形后,最終將一小房作為主臥更衣室,而部分則用來擴充客廳面寬,滿足女主人擺放老柜的念想。同步打開工作室隔間,將實牆改為彈性隔間,讓男主人在工作之際,也能掌握家人動靜,使之兼具工作室與客房之用。
基本資料
高雄鼓山 / 新成屋 / 電梯大樓 / 室內 40 坪(123平米) / 格局 3 房 2 廳 2 衛 / 居住人數 2 大 1 小
< 屋主需求 >
? 欣賞侘寂之美,視為生活哲學
? 女主人喜歡老件家具,希望能結合整體設計;並指定加裝吊椅
? 一房作為男主人工作室,保留格局彈性
1. 玄關設計:
推門而入,木地板綿延推向窗邊,盡顯開闊馀裕,但若仔細觀察,地坪實以微幅高地差界定出落塵區,連同建材也有所不同,以 SPC 木地板取代了屋內海島型木地板。 設計師更進一步地,以柜體延長過渡,既拉開玄關與餐廚距離,也在視線前方落下一角端景,鑿開一方壁龕,為女主人收藏的菩薩像尋得展示之地,加以一盞燈、一幅掛畫,使侘寂之韻瀰漫。
2. 客廳設計:
循步向前,客廳天花似拱門般收斂著兩側橫樑,框下漫漫日光。儘管設計師讓電視牆接手玄關柜而推出,卻以吊柜+木質平臺形式呈現,正因他仔細拿捏色彩、柜體輕重配比,平衡了視覺。
屬于茶幾、地毯的圓柔,還有吊扇、吊椅的慵懶,處處呼應著曲弧語彙,無形間柔軟了家的氛圍,注入一股愜意情調。
旋身一望,粗獷刷紋述說著無常之美,使兩座老柜并列擺放,各展風情,成為公領域主景。“比起按照固定居家框架:把電視牆作為主牆,我們把屋主的品味放在第一位”,因此于牆襯入鮮明大膽手感紋理,鮮明了律動。
3. 餐廳設計:
隨主牆牽引,餐廳即在視線一角,以一組歐風古董餐桌椅撐起餐區焦點。
伴著餐廳狹長廓形,設計師藉由柔和收邊、模糊領域邊界,改變原本過于方正、緊湊空間感,就連阻隔廚房油煙的滑門都以玻璃保有光的穿透性。
4. 主臥+更衣室設計:淺淡米灰涂料輕覆于牆,伴著窗光篩灑而入,讓一切看似細緻而鬆軟。
弧線存于房內任一處,在壁面轉角、天花與家具的收角,甚至是窗簾滑軌,猶如身處洞窟之中,享有大隱于市之閒逸。
增擴而出的更衣室隱身在布簾之后,分為梳妝區與更衣區,而為了擺放女主人的梳妝臺與收納老柜,及滿足夫妻所有衣物的收納量,設計師在不壓縮客廳深度之時,推敲出恰如其分的規劃。
5. 小孩房設計:
莫蘭迪粉瀰漫一室,小孩房隨著地坪層層攤展,“考量小朋友正值喜歡跑跳的年紀,因而將活動便利性視為首要”,于是以臥榻、架高和室、原地坪,三種高度落差豐富使用情境,如此不僅能予以孩子不受拘束的游戲空間,還同時擴充出更大的收納容量。
鋪床和室基于孩子仍須陪睡階段而設,一旁則循著窗邊臥榻外推出 L 字落地收納,于上相應置入書柜與衣柜,至于馬戲團壁紙所框下的留白,即預留了書桌位置,滿足10 年內成長變化。
6. 家具配置:由于女主人從小就在臺南古宅長大,耳濡目染之下,格外著迷于老物件,因此在選品方向上早有定論,而無論是客廳的古董柜或更衣室內的老柜,抑或餐桌椅,皆來自臺南“鳥飛古物店”。
然而,尋找古董家具靠的是緣分,因此屋內也選入不少現代經典之作,如丹麥現代主義大師 Hans J. Wegner 所設計的名椅 Y chair 或丹麥 &Tradition Flowerpot VP9 桌燈,都緊扣著實木、弧形主軸,還有客廳那盞出于美國品牌 Fanimation 吊扇,就像舊時記憶裡的手扇,更添韻味。
7. 燈光設計:
從一家三口生活方式可見他們對氛圍感的重視,因此全屋照明也以燈飾為主,如奶油燈老件、經典燈具等各種燈款,再輔以間接光,或局部于樑下採用軌道燈方式補足不同燈光需求,同樣納入可調色溫、亮度的控燈系統,回應日常種種情境。
8. 主要用材:
日本特殊涂料、天然木皮木作柜、壁紙、乳膠漆、海島型木地板、SPC 木地板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