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居室能夠成為喧雜世界中的庇護所,它能夠融于環境,側面反映出居者的鮮明個性,更能帶來美好舒心的生活氛圍。
本案屋主是一位95后的青年,也許是因為從小被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所以能夠感受到他具有遠超同齡人的沉穩與內斂,喜歡出國旅游,熱愛健身的他向往著簡約自由的生活空間。
異地項目在落地的過程中總會出現許多坎坷,但好在這些小插曲都被化解,最終呈現出令彼此都滿意的效果。
空間建構在情感與結構之間的探索
打破地下室固有的陰暗潮濕的刻板印象,在樓梯間置入植物穿透樓板并延伸至一樓,傳達了“向上生長”的生活理念。光束從一樓側窗傾瀉而下,經過層層過濾,柔和的光影交織,在室內灑下一片靜謐的天地。
地下室的客房同樣追求極致的純凈感,無瑕的素白配以淺淡的木色渲染,突出安寧平和的氣息。空間緩和樂譜上的突破點在于一塊玻璃,向外望見透過百葉簾若隱若現的綠植,向內衍生出慵懶的舒適。
地下室被分割為兩層空間,玻璃是貫穿空間的靈魂,光成為引導空間走向的線索。規整的體塊交織作為家的基本結構,順應居室的空間邏輯,充當各個區域的隔斷,即使棱角分明,但在玻璃與光線的糅合下,也退卻了嚴肅和死板。
釋放出身心的疲憊與壓力,與好友來一場激情四射的端游,看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獨享空間是追求情感表現的最好方式。
通過將外部庭院下挖,得到內部空間的釋放。在東側電競區的墻面上增加采光,使地下空間也有不俗的自然通風與光線。
科技賦予設計新的表達方式,然而兩者交融不僅限于展示形體上,燈光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燈光的巧妙運用,創造出不同的光影和光束效果,塑造出獨有的空間氛圍。
空間調性在需求與功能之間來回切換
將原始結構中南側窗戶和承重柱脫離,規劃出長約7m的落地窗,在夢幻簾的加持下,模糊了室內的邊界,在室內與室外空間中形成了開放和私密的平衡,足不出戶便能輕易察覺時間的流逝和四季的變換。
沒有刻意地強調玄關的存在,兩個儲物柜做玄關開放式衣帽間,與客廳之間的功能區分。半高的隔斷包裹柜體以此消除視覺擁堵,且與柜體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產生隔墻的效果。
隔斷兼顧功能性的同時實現隔而不斷,界而不界,空間不再一覽無余,保有分寸感。除此之外,兩者相互借景,空氣和光線也能在居室自由地流通。
落地窗與木地板之間用鵝卵石做材質,起到承轉起合的過渡作用。連接生態,打破空間壁壘,將戶外露天的愜意延伸至室內,雖身處室內,卻宛如置身于自然,沁潤居者的身心。
木制的器物總帶有溫潤的氣質,更貼合居者理智且謙和的性格,在平靜的表面下,用特有的方式將巋然不動的血液注入新空間。空白的底色把框條隔斷推近,利用前后兩種矩形的平面關系塑造出三維的立體效果,多層次的開放性互動由此展開。
金屬的格柵遮擋部分視野,呈現“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與玻璃攜手讓光有了形狀,空間有了體量,在視覺上拉長層高,使其不只是被樓板限制,以內斂的克制為媒,讓視線在空間里流轉悅動。
層級的高差形成多角度的轉折,線面通過折疊的方式變換成立體的形態,又構建了深邃的空間延展性,用多維度的目光去捕捉家的每一處風景。
經過圍合造就出不同空間的物理形態。從客廳開始,空間就以硬朗的直線和柔韌有度的材質向四周蔓延,這種可視化的元素重復,強調著居者的感官認知,調動其情緒的不斷升溫。
或坐或臥,這是開闊的場域所具備的尺度自信,它傳遞給居者不受任何空間制約的放松體驗感,空間只是拓展了生活的無限可能,實現了比改造之前還要松弛和自由的狀態。
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可以隨意切換游走模式,不同的情景之間亦可以隨意轉換,這是空間對人類生活不定性有極大包容的耐力。
空間流向多重路徑探索“未知”的可能
介于具體功能性場所之間的空間,正如黑白灰關系中的灰色,可以稱之為“灰色空間”。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卻可以根據每個不同空間所需要的連接和私密做出對應的優化闡述,在它們之間搭建橋梁,明里暗里對居者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開放式的廚房延續客廳的開敞,橫向窗景拉開光影的序曲,木與白的純粹,不銹鋼材質的現代感,皆在縱橫的線條映襯下愈發顯得簡練,居家的生活別有一番滋味。
通過對空間比例精準的把握,確保每個結構和元素之間不會產生沖突,實現吊頂與置物層板之間打破規整面的穿插,即便是一個小的節點,也能擁有趣味的巧妙關系。
原始空間內柱體結構較為密集,于是基于生活需求,將餐廚分離,并通過三組白色盒體陣列,規劃出三條主次分明而獨立的過道,讓它們之間的功能銜接進行細化,客衛也藏跡于此。
作為緩沖地帶,這些過道為一系列居室活動創造了空間機會。空間留白,是繽紛都市中的一處謐境,沒有冗長的繁復,低調的純凈設計語言留下更多遐想的余地。
架起多機位視角,用緩慢的步調去探尋空間的交互關系,人的行動軌跡會不由自主地受到空間的影響,于是規避單一結構所帶來的干擾,令居者穿梭或停頓的出發點都源自于他的自然行為。
極凈的白與深邃的黑,是斑斕繽紛的最終歸屬,色彩中最極端的兩個顏色瞬間帶你進入穩定與永恒的世界。高挑的餐邊柜矗立在一旁將萬象包羅于一體,細長的金屬把手彰顯高柜的苗條之姿,用溫度有設計感的家具,去點亮生活的治愈感。
氛圍燈光亮起,矩形過道空間讓散射的光聚攏為三束,引導居者往光的方向前進,無論是慢熱的情緒觸達還是不著邊際的未來暢想都借著朦朧迅速發酵。
畫風一轉,上一秒還在商務座談,下一秒即將上演嗨放派對。
RGB炫彩燈膜的霓虹將家具和居者的臉龐都映在一片橘紅色和寶藍色里。在迷幻的燈彩中微醺,如日不落般的夜幕時分,混雜著倦怠、松弛、感性和喜悅涌上心頭,空間深諳此道,每一處細節彷佛都在誘惑居者沉醉其中。
新進背景墻展示柜體嵌入金屬干掛層板及燈膜,在液態流動的暈染下,不放過任何裸露的柱體結構,復合的光線通過各層次間的干預進行多角度折射在墻面生花,呈現猶如布藝的扎染效果。
光影錯落多層空間的先鋒藝術
拆除了樓梯兩側原有的隔墻后,樓梯仿佛飄浮在空間中,保證了視線的通透性。設計師最后選擇白色的樓梯貫穿連接各樓層,白色具有包容、內斂的個性,讓光與影在室內達到平衡。
不僅是作為連接上下空間的工具,更像是打造一件兼顧使用與審美的藝術品。拾級而上,落地玻璃門搭配大片橫向玻璃窗,弱化了區域界定的力道,使樓梯空間在層疊錯落中一步一景。
人與空間的互動追隨著主線的脈絡展開,蘊含著漸變的規律,輾轉的折線進行空間疏導,切分以及連貫的界面延伸,自帶棱角分明的美感。
從餐廳燈膜溢出的光線在折線中跳躍,輕快且富有刺激性,跳脫畫面的寧靜,直達頂面上空。
肆意自在突破既定陳設的軌跡
當公區的熱鬧散場,回歸寧靜私區來滋養身心。白色依舊是空間的主色調,深灰的克制下是柜體、移門、柱體之間的組合拆解,通過各自不同的功能屬性,構成內在關聯,相對獨立的空間,形成多變的動線交錯。
移門藏于柜體背后,被限定的空間也隨之流通、延展、滲透開來,移門的設計讓整個空間如行云流水般暢快,在大開大合之間各個部分詳略得當,描摹出臥室私密和開放的兩種模式,平淡的表面下是空間連續和獨立的結構層次分明。
希望空間擁有輕盈的裸感,在細致入微處去洞察居者的生活狀態,去體貼追隨其行為軌跡,從而不斷豐盈居者的居家體驗感。
將陽光房分隔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擴入室內解決原有過道局促的問題,另一部分保留可以與室外互動的露臺。同時將臥室、露臺、書房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流動的套房空間。
打破原有格局,重新梳理空間脈絡,加入人為的干預,對“家”的理解雖各有不同,但空間的美學、功能和實用是永恒的主題。
層層遞進式的設計拿捏住空間張弛有度,無需莊重的儀式感和裝飾堆砌迎合,信手捏來的知性空間是屋主和設計師極力追尋的理想地帶。
屋主常年保持著器械健身的習慣,健身房不同于整體干凈素雅的色調,為金屬工業風。設計師希望這里的空間是自由、不受拘束的。
斑駁的水泥墻面、黑色鐵藝燈、深灰色的地膠、不銹鋼拉絲質地的門把手等細節與厚重的健身器械相呼應。從樓梯入口到健身房,不銹鋼與粗野主義相互交織,強調使用痕跡的基調游蕩其間。
影影綽綽靜觀天地
夜幕之下,華燈初上,屋內屋外自成一體。不僅是一處居所,更是心靈的棲息地,構筑繁華中靜謐的感知。海德格爾曾說:“人安靜地生活,哪怕是靜靜地,聽著風聲亦能感受到詩意的美好"
為了弱化庭院與周圍的關系,設計師將庭院高度降低,下沉式活動區置入其中,在庭院周圍重新規劃了一圈樹木和木格柵,明確的界限隔絕視線的干擾。
營造出舒適放松環境的同時,保留了進入室內的錯層空間,豐富的空間層次讓來訪者能夠從更多不同的視角去享受花園景觀,感受到場域的平靜氣氛,理清生活次序。
?原始結構F-1
F1
F2
F3
?平面布局F-1
F1
F2
F3
項目名稱 / 獨白
項目地址 / 安徽 宣城
主創團隊 / 云行空間建造設計
項目周期 / 2021.03-2023.03
建筑面積 / 450㎡
項目類型 / 全案設計
空間攝影 / 黃秉文
家居品牌 / 北歐表情、德加、STRAIGHT WORK 原創設計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