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 SHANG餐廳位于WS SPACE無集空間二層,洋房、綠地,新舊傳承交融之間。作為一家精致融合料理餐廳,HAI SHANG讓我們在設計上思考“反常合道為趣”的可能性。步入看似平常的走廊上,發覺空間的留白仿佛不經意的節拍變奏,在上海這座文化肌理豐富的城市中,營造了一種停頓,思緒也隨之飄向更遙遠處。
似曾相識的山水
將不經意的停頓延長,藏身于都市的喧囂之間。細密的海蘆葦斷面堆疊成圓形的圍擋,強烈的體積感突出了素材的質感,參差不齊的色澤宛若古畫中的皴法,構建出奇異而陌生的空間。幽暗的場域中樸素自然的色調,喚起海上蘆葦叢的記憶,營造“似曾相識”的空間場景。
門口一側漆黑細柱上的燈光,將蘆葦裝置的開口照亮。行至此處,視線在質樸的手工木刻板上停留,HAI SHANG由此直入。沿著兒時記憶中的粗糲質樸石階行走,狹窄的走廊兩側是斑駁的木作墻面,靜謐中潺潺的水聲拂去城市的喧囂,黑色金屬雕塑是抽象的園林石壁。或者將之視為寄暢園中奇景“八音澗”的隱喻,那是以太湖石壘砌出的狹小空間,步入其中,隱隱水聲傳來,頗有意趣。然而,自然和城市之別既已模糊,人心中對鄉野的向往卻愈發強烈。
細處見文人意
馮紀忠在談論何陋軒一亭的設計時曾說,“建筑設計,何在大小?要在精心,一如為文。”HAI SHANG亦是一處小空間,可游可居、妙趣盎然。天然石階鋪陳而成的石板路與其上蔓延的青青苔蘚,自然的氣息召喚記憶,空間中錯落的開窗,無不映照江南獨有的人文傳統。
步上石階,右側的走廊與餐廳相連,兩側的酒柜以黑竹簾遮掩,頂上的掛件靈感來源于日本江戶時期的茶道具,是可供訪客探幽的趣味。
映入眼簾的開放式廚房是HAI SHANG融合料理的前序。右側嵌入墻壁的小空間置入花器,以樸素的形式呈現東方的朦朧美。
天頂上舊租界拆下的老式房梁不加掩飾地暴露在外,是對材料的敬畏,粗糲而不羈。這種簡潔至上的剝離感,不以華美炫耀為目的,靜謐地傳達著理想的力量。Alvar Aalto所設計的Golden Bell黃銅吊燈經歷氧化,賦予時間的韻味,呈現古樸的銅綠,與巨大的氧化紅銅煙罩呼應著拙樸的建筑語言。
木模卸下后留下自然木紋肌理的混凝土表面,與炭黑木,樹影斑駁,賦予墻面生命力,概括HAI SHANG的質地——質樸沉靜的自然氣息與雅致內斂的文人之意
板前的臺面由巨大的硯臺石打磨而成,盡可能避免加工的自然感喚起物質世界深切感知,凸顯材質本身的意義。而其溫潤的可觸摸性,也是HAI SHANG對食材溫度感的隱喻。硯臺石質地柔和,卻不耐金器刮擦,妙在其金石之聲饒有變化,難免叩響隱約的記憶?!棒~簍”為靈感的藝術品,又將生活化的碎片重新解構建立食材、建筑與生活的聯系。
餐廳另一側的私密空間,被黑色竹簾所分隔,宛若步入園林,滿目清幽。窗外的混凝土階梯,若隱若現石壁影,曲徑通幽。天頂上籠罩的燈光透過竹簾進入室內,留下窗邊人的剪影,又召喚著向外探索的好奇心。
消失的設計
HAI SHANG板前的一小時是一幕以多維感官體會的戲劇。黑色木墻與幽暗燈光營造消失的空間,場所設計退居幕后,留下更清晰豐富的感官記憶。訪客由此得以在食材本味的探尋中,回歸東方語境下對于存在的感知。建筑材質制作,HAI SHANG主廚Eddie烹調,各自用心,異曲同工,深入地挖掘根源。原質得以保留,細節卻猶如玉上雕鏤,實現“食材”與“場所”在重組之后的呼應關系,共同呈現“摩登東方”現代美學。
項目名稱:HAI SHANG 海上餐廳
設計面積:165平方米
項目地址:中國上海
完工時間:2023年4月
策劃:Bobo Zhou
攝影:如你所見_王廳
編輯:Ricardo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