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的屋主是一位收藏且高品味建筑師,對于空間的改造頗有見識,在專業領域我們與業主的建筑理念不謀而合。針對原始戶型去掉一些重復性功能,使居室空間更加適合三口之家。
當居室圍繞收藏家的物品和老家具展開,帶有年代獨有的時間烙印被鐫刻在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在全新的演繹下又被賦予新生的時尚個性。
對話古今
空間納新,以現代的方式書寫藏品內涵價值。從家具和軟裝上延續到空間,空間只是一個載體,希望能有更多的包容性,整體主基調為白色,簡約的方法融入了中西方的元素,弱化硬裝強調軟裝為主體空間為客體。
獨具特色的搖椅,一般西式一半中式,兩種文化的碰撞結合集于一體由此產生設計靈感,于是設計師大膽地將空間與東西方古典文化相依共生,空間的簡和軟裝藏品的繁,繁復而雅致,個性中隱透出內斂的情緒。
視覺被儲物的框架聚焦于中心,斜坡屋頂結構釋放感官的伸展,縱橫匯聚之間于是空間就有了重心。介于黑白之間,以淡然的平和姿態面對生活之境,人與空間契合生長,回歸萬象本真。
空間打開,削弱邊界感后客廳與餐廳之間的界面更加完整。沙發背景柜體從客廳一路延續至餐廳。二層樓板與吊柜穿插使上下空間形成一個整體,無論收納還是展示都得到相應滿足。
墻面用留白的方式弱化電視背景概念,跳脫對家既往的邏輯,空間隱退在物品的背后,從而能夠得到空間更多的包容和可能性。
曾經在老宅放花盆的凳子,作為電視柜在新的空間中也被設計重新定義它的作用。老家具搭配現代設計手法,濃縮過去,書寫現在和未來。
空間擴展
西廚與餐廳結合使用后便捷性得到很大提升,內外區域通過移門豐富互動的多種形式,克制的空間美學,呈現不張揚的精致感。
廚房移至北陽臺后,連同餐廳的空間也被擴大。南北向陽臺的暢通,無論是通風還是采光都迎來了最大化的擴展,顯露出居室的氣場。
臺面的長度增加,讓操作更加舒展,島臺西廚空間規整后規劃出空間的秩序感,橫向動線也變得清晰明朗。
極簡克制
當原有的空間得到釋放,場域視角下是新舊時代文化的共生,色調與材質維持空間和諧的節奏,克制的空間語言與藏品家具之間保持絕妙的相處距離。
線條不止于建構起基本三維空間輪廓,甚至牽動著整個居室空間的靜動態走向,前后的虛實描繪出室內的縱深關系。
探秘共生
字畫與案幾保留原來居住空間的一些記憶在新的場所之內,感受時光的流逝的同時,重燃過往的舊物余溫。
在空間上不斷的追求局部和整體不可截然分割的一體的連續的空間,減少或完全消除了房子內部的劃分。
墻只是作為限定空間的隔斷。由于所有的空間盡端都是開放的,沒有明確的空間起始和結束的標志,這種空間的變換只有通過人在室內的移動方能感受到。
光影律動
空間無需多余的粉飾,思考與創意皆源于空白。
當自然光線注入空間,室內的氣氛隨之轉變,以光為媒介,空間的靈動性被感知,光影的明暗、聚散、莫測,居室的質感隨之被優化。異形隔板書柜的視覺趣味性和地毯的異域風情本是與黑白的沉穩相對立,但設計將器物情感雜糅,藏進包容的空間里,傳入居者的心里。
東方古韻
以極簡的姿態詮釋傳統茶藝文化,一框一景描繪中式美學的詩情畫意。
延伸原有飄窗的尺寸,提供更完美的舒適坐感。細膩質感的木飾面將空間的元素削減到精華的形態,木盒子的模樣將茶室獨立圍合成一個靜謐空間。借景入室,保持對自然的敬畏和連接,簡潔而有力量的東方禪意拉近與自然的距離。
自然拙樸
通過柔和、樸素的色調和充足的自然光線,將主臥營造出一種融洽的、舒適安靜的氛圍。雅致的床,復古地毯突出了私人空間的環境舒適感,藤編材質的移門和衣柜帶來一絲拙樸的氣質,風格上是沒有定性,促進空間內的移動、溝通等多功能的自由發揮。
臺面石材的硬朗和臺盆柜木制藤編的柔韌互補調性,將硬裝軟裝化。干凈素雅的磚組成實用美觀的空間。
項目名稱 / 古琢
項目地址 / 江蘇 南京
主創團隊 / 云行空間建筑設計
項目周期 / 2021.07-2022.10
建筑面積 / 240㎡
項目類型 / 設計+全案托管
空間攝影 / 黃秉文
主要材料 / 沃斯卡豪仁興門窗 ,TT微水泥,IG照明,伊派瓷磚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