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間極具包容力的現代大宅,位于麓湖生態城,社區以生態資源為基底,這間330㎡大宅內,空間在靜謐的時間中捕捉自然的趨勢法則,蘊含兼具功能性與精神力的豐富內容,令居住者自由抵達內心的“自在水域”。
家承擔了遠航與庇護之間的獨特角色,此間住宅整體色調把控充分體現了相對理性克制的底色,黑色代表剛毅的意志,白色體現柔和的情感,黑與白交互、疊加與對話,形成出乎意料的反差趣味,將大膽突破、極致優雅的設計概念呼之欲出,與此同時,在豐富藝術元素的砌筑組合下,反映超脫俗世的居住理想。
趨勢:空間的動態與平衡
實際上,設計構思提取出水浪影影綽綽般的動靜狀態,靈感源于麓湖自然水域以及湖上游艇的設計語言,在柔和的表面中,潛藏著剛毅、大膽、抽象的特征,讓空間富有美感且與環境相融。
入戶開敞,起居與餐廳空間鋪展開來,不同性格屬性的家具、藝術品等用來界定場所。弧線形超大雙向沙發拉伸了空間維度,擺設于線性紋理地毯之上,提亮并著重強調客廳空間的核心角色,而石面餐桌強調就餐禮儀感,剛毅存在于柔和的界面內,讓空間的靜與動逐漸中和、平緩,以至波瀾不驚。
客廳當中的飄帶裝置藝術靈感來源于麓湖湖面水波,設計對此自然意象進一步加以提煉,結合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動態平衡理論作為基礎,采用反重力的懸掛方式,讓裝置隨著空氣的流動在空中微微搖曳。在光影的觸碰下,陰影也加入空間詩畫之中,這脆弱的和諧感通過文學修辭手法“對立”方式來實現,包容了剛毅、柔韌、活力與寧靜。
共生:家居的剛毅與柔和
與其保守的堅守傳統,實則大可無所謂流派風格與文化界限。雙向沙發與餐桌界定了空間的功能焦點,而圍繞著它們組成的功能與精神元素,悄無聲息的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沙發一面面火爐,另一面向著鋼琴。克制與松弛之間,幾何圓形木質邊幾與自由弧線感沙發之間有種似有若無的較量,擺放于邊幾之上的飄帶裝置剛好加以平衡。
餐廳將中西餐區域打通,螺旋扭轉桌腿形態餐桌呈現上揚動勢,半包裹型雅致餐椅靜靜安放一旁,微妙的結合力量與柔美的特性。解構感吊燈呼應了結構化的建筑內核,在優雅的餐廳氛圍中帶來一縷反叛精神。
在客廳及餐廳的流動性墻體旁,高背椅將儀式感恰到好處的展露,鏤空設計則打破了傳統禮儀的刻板印象,體現通透豁達的人文意志。
在客廳通道,巨型黑色項鏈裝置如同漂浮在盡頭處,顯然靈感來源于女士的項鏈飾物,巴洛克的快樂和現代主義的極簡,詩意而又具有危險感,矛盾卻具有調和感的放置,頓時讓豐富的情緒隨著裝置一同升起。
浸潤:器物的日常與極致
踏入書房,墻壁材質與地面鋪設呈現一體化,透明的帆板型書架嵌于墻面,凸顯出建筑空間的弧度,而書桌之上擺放的藝術品,如同舞動的瞬間,靈動之余,讓整體空間動靜相宜。挪威埃克斯特雷姆中古椅,作為一件獨立的個體擺放于書房,與墻面的動態藝術裝置結合,將空間的流動性與運動性交織在一起,如微風輕拂下波浪的微微顫動,舒適愜意。
內核:藝術的張揚與克制
“作品是藝術家的私事,建筑不是。”—— 阿道夫·盧斯。與建筑結構內核的理性不同,藝術與生俱來的自由張揚,為黑白分明的宅邸增添了意味深長的修辭,讓原本講究秩序、禮儀的空間變得逐漸活泛,如同相交與一處的正負象限,物理與精神空間的碰撞疊加。
主、客臥空間呈現角度柔和的自由形態,如同漂浮在水面,與游艇內空間十分相似,同樣起到拉伸視覺維度的效果。超越日常的家具以極致考究的細節工藝彰顯主人的品味,鼓凳形床頭柜選用中國傳統大漆工藝歷時60天打磨完成。
此外,客臥以暖色調沉淀家居的考究氣質,引入圓蛋形裝置藝術,其獨特的組合方式體現流動的意象,潤物無聲。
哲思:減法空間的對話
家具、藝術品與器物之間,互相獨立卻連接,整體居所將藝術融入生活,借自然之景,造優雅之境,既滿足日常極簡生活的訴求,又超越日常所需,體現了現代生活的減法哲學,與居住者內心世界高度同頻共振。
項目名稱 | 萬華 · 麓湖潯嶺峰D戶型
項目地點 | 中國 成都
項目面積 | 330㎡
項目業主 | 萬華投資集團
軟裝設計 | 澍田設計、萬華集團同人藝社
硬裝設計 | 萬華裝飾中心、STUDIO H ·思圖德設計事務所
攝影團隊 | Boris Shiu 蕭緯倫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