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并不是與世隔絕,我們活在思想和對話中,因此活在世界的中心。只不過是在另一塊土地上,我們和大多數人之間并沒有涇渭分明的區別,我們只是用另外一種目光看世界。我們的任務是在世界上建起一個島嶼,推出另種生存的可能性。”——赫爾曼?黑塞
1. 灰|靜謐在當代社會中,人們除了在乎高效、體面而外,更應當留住那轉瞬即逝的“靜謐”。在進門玄關處的頂面,我們并沒有做過多的裝飾,而是保留了原本建筑的鋼筋混凝土,那種非機械的、自然的質感。水泥灰色調,可以給人一絲壓抑感;適當的壓抑感會讓人產生那種與世隔絕的沉靜。
本項目是一對90后丁克夫妻,希望通過200㎡的空間打造一個從城市喧囂過渡到安靜勿擾的心靈之所。一個完全只屬于兩個人的空間,可以掌控自己生活、建立秩序,來對抗外界壓力的精神居所。躲避城市的喧囂、復雜的人際關系、白天工作的壓力,享受家的安靜,甚至是一種只有兩個人孤獨感。家不僅是港灣,更是逃離社會,放縱自己,敞開自己,包容自己的地方。
2. 游|自由
我們想創造一種流動的、貫通的、隔而不離的整體空間效果。讓屋主感受那種可以輕松的從一個空間到達另一個空間的自由感,讓傳統私宅的封閉感得以消解,讓不同空間之間界定模糊,過度自然。我們不把空間作為一種消極靜止的存在,而是把它他看做一種流動的力量。
日常生活被形容成公開的舞臺,個體有意或無意地在扮演某些角色,向外輸出特定的角色信號。那么,夜晚回到只屬于自己的房間,就像大戲落幕后,退到只有你一人的后臺,沒有了目光和燈光的投射,人反倒可以輕松起來,流露出更真實的部分。
3. 穿|探索
以較為通透和盡可能大的敞開面進行空間與空間之間的探索與對話。里與外,直線與曲線、光與影、游走與停留,在同一時間呈現。希望空間與空間之間,沒有明顯的分割界限。旨在創造一種具有極少墻壁和門的開放感,同時允許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分離和隱私。
在經濟發展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的大背景下,人與人仿佛越來越分散的趨勢難以阻擋,對于現在的私宅的構建,更多的是創造具有強烈個人意志的空間理念,使私宅回歸自由意志和精神共鳴,可以引導居住者一步步探尋生活的蹤跡。
4. 光|指引
光不僅平衡了黑暗之間的關系,而且指引了內心向往的一個方向,更好地去追求未自我價值的實現。通過建筑的體塊穿插手法,打造了一個燈帶,每天晚上回家,燈帶從暗到亮,這是一種動態變化的過程。
▼動線分析圖:
▼軸測圖:
▼平面圖: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