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以修造,但回憶不能。人們寄托于老建筑的那份情感記憶,及其被時間賦予的歷史價值,同“老建筑”難以匹配時代需求的功能性之間,并非不可調和。“城市更新”秉持“以人為本”的初衷,著力激發都市活力,實現協調、可持續的“有機更新”。
△鹽城肉聯廠改造前
△鹽城肉聯廠改造后
每座建筑,都有生命;從興起到落寞,直至消逝……終有一些人,偶爾會想起它——這,也許就是獨屬于城市的記憶。
江蘇省鹽城市老肉聯廠曾經人影忙碌今天荒涼廢棄的舊址,見證了一代人的青春奮斗,被時光打磨下生活的痕跡。設計將肉聯廠打造為鹽城的記憶“地標”——以當代設計觀念置入結合“修舊如舊”的手法,創造“新”功能與“舊”用途之間的強烈沖突;基于“老回憶”之上,疊加“新感官”。
△空間爆炸圖
肉聯廠|聯書館
正因無比珍視這片土地流淌的歷史歲月,才對其未來滿懷向往。圖書館,是記錄、是傳承、是傳播;亦是:為城市立傳。冠以“聯”,是對老肉聯廠的緬懷,也寄托聯結、聯系之意,構筑起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貫通傳續。它絕非傳統意義的書店,而強調建立人與知識的聯結;營造人與人之間聯絡場所的同時,透過鹽城特有的視角串聯“過往”和“當下”。最終,內化為你我心底收藏的“獨家記憶”。
英倫歐式主調,自帶一份復古的歲月感;滲透此間場域,同建筑的“老味兒”相彌合。援引昌迪加爾旁遮普大學圖書館里建筑設計師Le Corbusier & Pierre Jeanneret設計的圖書館功能桌樣式;帶有早期現代主義色彩的桌子以實木為主要材質,形式簡練,風格復古而不失功能性。
拱聚圍合,于空間當中再辟空間。頂上開放,把場景的限制感予以排遣,創設令人沉浸的氛圍。
倉庫|重構
建筑本身曾是老肉聯廠倉庫,相對寬敞的空間但層高受限,需對原內部設施作拆除以擺脫其對此間重塑的掣肘。“兩層+挑空”的規劃,鑒于內高,考慮人的感知體驗提升空間利用率;保留三角鋼結構頂面,輔以新形態作修飾處理。
邁入其中,木色棕咖借老胡桃木質感,鋪墊沉穩略帶復古基調;中心位置高逾7米的木質書架,由大體量強調“體塊感”,自成空間“主軸”,襯托場域張力。半弧曲面圍繞主軸書架徐徐展開,自然而恰到好處地將水吧區并入書吧當中。灰調暖色為材質鍍上一縷舊時光的氣韻,隨造型走勢無聲地作用于人的情緒。
半弧曲面圍繞主軸書架徐徐展開,自然而恰到好處地將水吧區并入書吧當中;灰調暖色為材質鍍上一縷舊時光的氣韻,隨造型走勢無聲地作用于人的情緒。恰似“記憶的空中飛行”——原始材質結合復古造型創造一種當代與1968相連的情感意識。
經歷了巴洛克時期的端莊華麗,渡過了洛可可時代的矯揉造作;英國新古典主義在自由、明朗的風格下見證審美偏好的迭代。
關于鹽城的海鹽、肉聯廠的記憶投射,則以圖片形式,在休息區兩側墻上秩序排列展陳。那些記憶的過往,那漸行漸遠的歲月,由照片無聲地講述帶著溫度湮沒于時光流逝的故事。
多維|視角
空間設計表達,需明晰其背后動機。“顯”——構筑某個視線焦點,讓其它部分因勢鋪展;“隱”——把結構“藏”起來,讓人更加清晰地感知自己。
由外而視,藝術書吧是二層的“顯性”區域;從內仰觀,其則消隱結構放大了人的自我感受。透過水泥、木、皮的材質組合、碰撞,在暖調燈光散射下,渲染空間氣場,賦予其嶄新的敘事視角。
經營|尺度
常規樓梯尺度在空間內的表達,因劃分層高自然產生壓迫感,不利于讀者長時間停留。選擇拓寬平面、降低高度的大面積梯級板,契合空間挑高而將樓梯創設為一處可長時間駐留、閱讀的體驗區域。
書架相互斜錯排列,形成自然蜿轉的路徑動線,把各區域巧妙地劃隔開來;硬朗轉折的木質頂飾板融形式于風格中,點亮空間創意強調“表現性”。
座位或聚、或散,角落空間傳遞令人安心的情緒暗示;沿窗向外望去,街區的喧囂和人影憧憧成為“時代背景聲”。以此反襯,空間內的一切都顯得自然、妥帖。
空間在對光的捕捉中,自成一種從容、通透的愜意舒適。“閱讀感”的把握,是項目場景營造和氛圍構筑的一把鑰匙。娓娓道來適度著力,類比求知的漸進過程。
項目名稱|綠地香港·鹽城新天地書局
項目單位|綠地香港江蘇公司
甲方團隊|于浚、王雪、褚磊、王敏、蔡昊
項目地址|中國 江蘇 鹽城
總設計師|G.ART集艾設計-李陽
硬裝設計|G.ART集艾設計-郭立團隊
軟裝設計|G.ART集艾設計-汪麗團隊
PM 總監|毛峻
完工日期|2022年6月
項目攝影|TOPIA圖派視覺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