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津設計 | 國際公館堪培拉頂層復式
設計與藝術雖為不同的載體形式,卻有著極度的相似性和異曲同工的妙處,這種瞬間的“偶發性”暗藏于線性時間的未知探索之中,同時構成空間生動而不可捉摸的存在。
“光”是建筑師安藤忠雄的一生追求也是其重要的建筑媒介和精神內涵,“在空間里,創造生命之光?!笔菇ㄖ蔀楣獾娜萜?,讓光線描繪出時間行走的路徑,此時此刻的內部空間也逐漸變得清晰和明朗起來。
在中空的核心區域,設計師釋放出原有的梁體結構,從而,視覺重心轉為高位側窗的“借光”。得益于潛望鏡的啟發,嘗試置入三個圓錐孔,并在頂部設計一面斜鏡與側窗形成一定的折射角度,陽光借助鏡面的折射,稀稀疏疏的投影于客廳的立面,展示它隨著時間變換的隱約、律動的光影。
“借光”的圓錐孔之下,一方原木長凳除了陳設的裝飾作用,也方便平時端坐和抬頭仰望,四季不同的日照光暈綽約其下,呈現“浮光掠影”的物質性,這時“閉上雙眼深呼吸,僅需如此,你就會改變,世界也將蘇醒過來?!睆亩@得“靜立片刻”的力量,使我們內心由起伏歸于平靜以至安寧。
折射與圓,是空間元素的隱喻延續,作為一面活動的裝飾鏡,攝影師在搬運的過程中,偶然的意外,它的命運迎來了“開裂”的變化,這種未知的“支離破碎”恰好發生于一瞬間,“偶然性”關聯著行為人與時空、場地,成為一種“妙手偶得”的藝術性先鋒實驗。
基于業主的個性需求,平面切割出明顯的動靜分區,原有東南入戶花園和西南側生活陽臺納入室內,形成東西方向對流的空間結構。開放的動區通過回游的路徑彼此串聯,構成起居、就餐、下廚、閱讀、休憩、覽景等復合型的多功能空間。
基于業主的個性需求,平面切割出明顯的動靜分區,原有東南入戶花園和西南側生活陽臺納入室內,形成東西方向對流的空間結構。開放的動區通過回游的路徑彼此串聯,構成起居、就餐、下廚、閱讀、休憩、覽景等復合型的多功能空間。
有別于動區的統一平面,書吧與休閑廳做了局部的抬高。書吧處的抬高構成樓梯結構的部分;休閑廳則借助抬高的區域,內嵌了一張升降茶臺。拾級而上,增強空間的高低韻律和步入的儀式感,并通過具體的功能回應理性建造的本質。
1971年,羅奇堡開始和建筑師Hans Hopfer合作,并推出“模塊化”家具系列:Mah Jong sofa。各自獨立的單體,便于自由組合和靈活移動,滿足多種情景化的需求。作為動區中樞的客廳,模塊化的組合方式同樣體現著業主獨特的起居生活。
至于開放式廚房和餐廳,西式的烹飪方式結合東方自然的原木桌椅,凸顯出細膩與粗放、本色與橡木擦色的鮮明對比。來自云南的老木頭形式上契合著空間的素雅氣質,色彩上則與室外別墅區的屋瓦遙相呼應,產生一種生動的、趣味的場地對話和視覺同步。
在東莞的國際公館堪培拉復式住宅中,一致的有機材料貫穿始終,簡化了日常生活中非必要的成分,構成一種的“極簡主義”的即視感。但“極簡主義”,并非單純的去除裝飾和所謂的“斷舍離”,而是將復雜的思考、無盡的變化,以最簡練的方式陳訴出來。
無論是打開原始天花顯現于眼前的“糟糕”建筑結構,還是想方設法完成的“借光”之旅,或者攝影過程中“破鏡”的偶然性藝術行為,在未知和不確切的探索之中,設計、業主、場地、材料等物質,一切剛好發生,恰如其分的產生瞬間的空間共鳴。
項目名稱|國際公館堪培拉頂復
項目位置|中國 廣東 東莞
完工時間|2021年9月
室內設計|名津設計
軟裝設計|西緹設計
主創設計|李明津
參與設計|莊堅榮 李棟金 廖審 徐家豪
燈光設計|振旦(廣州)照明 彭見
主要材料|華莎馳定制、必美木地板、TONG MUD砼泥 / 砼館 HBI瓷磚、阿爾卑斯系統門窗、威茲漫樓梯、金弘五金
施工單位|東莞市非藝裝飾
項目攝影|視方攝影-翱翔
大大的落地窗,真的看著就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