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斥巨資爆改公廁,當安藤忠雄等16位頂級設計師開始改造,是翻車現場還是......
? 國內外最創新的室內設計思維
探索室內設計的新事物和新方法,催生設計創意,助推中國青年設計力。
本期看點:公廁設計
大家好,我是你們超級可愛的佳佳妹呀~
早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之前,在東京澀谷地區,為了提升城市形象而啟動的The Tokyo Toliet(東京公廁)項目,由日本財團(國際性慈善機構)與東京澀谷區政府聯合啟動。
主辦方邀請到了日本最著名的16位設計師,包括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豐雄等大師,堪稱“最強天團”。
希望通過大師們的設計打破市民對公共廁所“燈光昏暗、又臭又臟”的不好體驗。
據日本觀光廳稱,從2017年到2019年,日本翻修了300多座廁所,成田機場更是花了50億元日元(和人民幣3億元)改造廁所。
現在17個公廁改造項目已經完成了12個。
01
「片山正通:現代的川屋」
室內設計師片山正通(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代表作包括紐約、巴黎、東京銀座等優衣庫旗艦店)。
將惠比壽公園內的一間公共廁所構筑為一個“曖昧的區域-現代的川屋”,片山正通用15塊混凝土墻無序地間隔出三個獨立的如廁空間。
而混凝土墻的排列與公園構成了獨特的關系,一如設計師所希望的那樣像樹木、長凳、游樂設施一樣與公園融為一體。
▲片山正通為惠比壽公園設計的公廁外觀
▲惠比壽公園公廁內部
“隱私”始終是相對的,除了馬桶蓋子可以自動開關和加溫外,還在公共廁所的馬桶遙控上增加了音樂按鈕,以播放水聲或音樂以掩蓋任何不明顯的噪音,以減輕公共馬桶使用者的尷尬。
▲惠比壽公園公廁內部的標識,全部17個公廁都將使用統一的標識。
02
「坂倉竹之助:安燈公廁」
日本建筑師坂倉竹之助(Takenosuke Sakakura)在東京的西原Itchome公園創造了三間男女通用的廁所,外墻在晚上會像燈籠一樣發光,所以叫安燈(Andon)。
坂倉表示:“通過有限空間的場地內建造明亮開放的設施,我們希望不僅改善公眾廁所的形象,同時提升整個公園的形象。借此希望廁所像燈籠一樣照亮公園,為游客創造一個安心的公共空間。”
每個隔間都被包裹在綠色磨砂玻璃中,玻璃上印有樹木的圖案,當靠近廁所隔間可仿佛感受到煙雨朦朦、如夢似幻的景色。
03
「安藤忠雄:被櫻桃樹包圍的廁所」
安藤忠雄,創作了近150項國際著名的建筑作品,獲得了包括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等在內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獎。
安藤忠雄在神宮通公園設計的公廁為圓形,包圍在一片櫻桃樹之中。
安藤忠雄希望:“讓這種小型建筑超越公共廁所的界限,成為城市景觀中的提供巨大公共價值的'地方'。”
從外到內有兩層空間,如廁空間規劃在正中間,圓弧形的墻面,外面還圍繞著的格柵如同傳統日式建筑的“緣側”。
既溝通了內外空間,又將戶外的陽光、風與綠意帶入內部,同時,還保護了如廁人的隱私與安全。
建筑的頂部,是如同帽檐一般的設計,這是安藤忠雄特別設計的“雨棚”,希望可以在雨雪天氣時為來往的路人遮風擋雨,這個作品也因此被命名為“Amayadori”(避雨所)。
談及自己的創作靈感,安藤忠雄說:“我將平坦寬闊的雨棚和鏤空的百葉外墻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段環形走廊,人們可以在進入后也能感受到四周的光線和舒適的空氣,這對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他希望這個小型建筑可以超過公共廁所的界限,成為城市景觀中的一部分,提供巨大的公共價值。
04
「槙文彥:烏賊廁所」
惠比壽東公園是一個受歡迎的、綠意盎然的社區公園,通常被用作兒童游樂場。
日本建筑師槙文彥為惠比壽東公園設計的“烏賊廁所”帶有中心庭院。
“我們希望該設施不僅可以用作公共廁所,還可以作為具備休息功能的公共空間,并為孩子、家長、上班族等多樣用戶創建一個安全舒適的休閑空間。”
惠比壽東公園章魚造型的滑梯后是槙文彥設計的廁所。
▲“烏賊廁所”外觀,右后半透明為洗手間區域
惠比壽東公園因其章魚造型的滑梯被稱為“八爪魚公園”,作為新改建的廁所也獲得了“烏賊廁所”的昵稱,以希望獲得更多親近感。
▲“烏賊廁所”外供人休息的長椅。
05
「隈研吾:森林小道」
隈研吾的建筑多是融合古典與現代風格為一體的風格,擅長用一些自然元素,如石頭、竹、木等來做設計,強調建筑與自然的融合,甚至“讓建筑消失”。
他設計的這個公廁,顯然也用到了大量的自然元素。這個公廁名為《森林小道》,坐落在鍋島松濤公園,以240塊吉野杉木片覆蓋建筑,自然原始。
雖然外立面看著有些原始,但隈研吾設計的重點在內部的空間劃分。
隈研吾認為,迄今為止,公廁的設計幾乎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這次設計他并非簡單劃分為男、女兩個廁所,而是考慮到人們的更多需求。
他利用不同的設備、空間布局,設計了5個功能不同的小屋,包括男女廁所、育嬰室、梳妝更衣室、殘障人士廁所。
空間內部也裝飾著許多木材,墻面上的木材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從內到外氣質統一。
06
「坂茂:彩色透明廁所」
坂茂2014年就獲得了普利茲克建筑獎,比起建筑的美與風格,他更強調一個建筑師該有的社會責任感。
所以,在他的設計中,常常會用到一些硬紙管、竹子、玻璃等便宜又易得的材料,可以循環使用。坂茂也以敢大膽使用最廉價、最脆弱的材料而聞名。
這一次參與東京公廁的項目,他也秉承了一貫的理念,以玻璃為主要材質建了兩個公廁。
玻璃是特別定制的電控調光玻璃,當調光玻璃關閉電源時,里面的液晶分子會呈現不規則的散布狀態,此時的玻璃就是不透明的了。
同理,當開通電源時,玻璃就可以變成透明狀態。
在設計時,利用廁所的開關來控制電源。只要有人進入廁所后將門鎖上,半透明的玻璃就會變成不透明的狀態,充分保護了使用者的隱私。
設計“透明公廁”的初衷,是坂茂想到了人們討厭公廁的兩個原因:一是擔心推開門就看到臟亂差的環境,另一方面是擔心這種陰暗的角落會有壞人。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坂茂便大膽采用了“半透明”廁所的方案。
當公廁里沒人的時候,彩色玻璃可以讓公廁內部一覽無余,想要上廁所的人們站在外面就能打消所有擔心。進入公廁內部時,玻璃轉變成不透明的,有效保護隱私。
同時,為了防止有使用者在里面暈倒、昏迷等突發狀況,有人進入后,30分鐘玻璃墻壁就會恢復透明。
07
「田村奈穂:基于折紙藝術的紅色廁所」
田村奈穗是日本新生態的現代主義設計師,她并不是建筑設計師,而是橫跨多個領域的設計師,從家具、燈具、裝飾品到腕表、展覽,都有涉及。
主辦方邀請田村奈穗來設計公廁,就是希望她可以有更多發揮和想象。
田村奈穗設計的公廁,位于緊挨著鐵軌的一個狹長空間里,可發揮的空間不大,但她的設計卻是令人耳目一新。
她設計的公廁位于東三丁目緊挨著JR線的一個狹長三角地帶,她實事求是地以自身需求出發,將公廁設計了三個空間。
紅色的外立面設計,立在街頭十分醒目,三角折紙般的造型使得幾個空間相互獨立又彼此連接。
田村奈穗這座公廁的所在地在東京奧運會期間將會迎來不同國度的人,即便是公廁,也應當保證每個個體在使用時擁有屬于自己的、私密的、安全的空間。
設計師希望她的設計可以讓人身處其中有種被包裹的安全感,保持獨立的舒適感。
同時,在日本的文化中,折紙常常用于送禮,她希望折紙的造型可以體現“待客之心”,讓每一個來到日本的友人都能感受到友好。
08
「其他公廁設計」
除了上面幾個設計,這個項目中還有其他公廁設計。比如佐藤和雄團隊設計的“Hi Toliet ”。
佐藤可士和設計的純白廁所??
或許這些公廁設計不能立馬改變人們對于公廁,臟、亂、差的刻板印象,但這也給城市的公廁帶去了另一種可能。
免責聲明:
以上圖片及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僅供學習研究之用,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刪除。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