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O木君建筑丨萬科瑧山悅,尋覓嶺南最深處!
設計是一個探索的旅程,在萬科瑧山悅項目的設計中,MDO希望營造一個具有儀式感且能讓人們產生情感共鳴的社區(qū)會客廳。運用現代的手法,描摹嶺南文化。利用光、色及序列感的交錯,為空間挹注流暢且富有節(jié)奏的韻律之美。
無鑊耳 不嶺南
步入項目的前廳,蜿蜒起伏的 Amarni 銀絲壁紙屏風與深色木格柵相比襯,屏風的靈感來源于嶺南的特色建筑鑊耳屋,也有遮風避雨的美好寓意。
△接待區(qū)
接待區(qū)采用中軸對稱的布局手法將人們的視線聚焦于空間盡頭,紅色石材與烤漆背景相互呼應為到訪者帶來獨特的視覺體驗。
挑高陣列的柱廊為空間營造出強烈的秩序感與儀式感。紅色石材的運用靈感來自于傳統(tǒng)建筑材料紅砂石,與紅砂石的自發(fā)性相比,天然石材能為每一根柱體拼貼出獨一無二的紋理。接待臺放置著 Ingo Maurer Yoruba Rose 臺燈,以輕盈而優(yōu)雅的姿態(tài)迎接著訪客的到來。
△藝術裝置細部
懸掛的裝置,造型靈感提取于鑊耳屋頂部起伏的輪廓造型,選用可塑性極強的竹材作為原材料,結合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莞草編織技藝”,對竹條進行重新排列組合,穿插纏繞,形成由簡到繁的動律,營造出空間獨特的藝術氣息。
中庭延續(xù)中軸對稱的設計特點,使藝術品成為空間的視覺焦點。令這段旅程的每一個轉折都充滿驚喜。
挑空區(qū)域是開放且靈動的,在此希望結合豐富多樣的生活場景將空間打造成社區(qū)會客廳。設計充分利用場地的尺度,置入紅色高光烤漆書架為空間帶來一絲熱烈的視覺感受。
△紅色竹條:原色竹用藥水浸泡,防止時間長后長蛀蟲。晾干后倒入調好染色劑比例的開水中浸煮,撈出晾干后呈現出現在的顏色。
△藝術裝置細部
空間中心的藝術裝置,是 360°視線都被考慮到的多面觀作品,延續(xù)莞草編織與鑊耳屋設計元素,形態(tài)上更加輕盈,紅色和空間的主色調相呼應,賦予作品更多的灑脫感,蘊含著自由、包容的嶺南文化。
△藝術設計|MDO x TIWU·趙云工作室
空間家具由 MDO x TIWU·趙云工作室共同設計完成。專注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有形之物和工藝之美,聯(lián)結傳統(tǒng)折紙和剪紙藝術,通過木隼結構對幾何界面進行嵌套,最終將家具的優(yōu)雅、親切、獨立卻又與環(huán)境自然關聯(lián)之感以雕塑般的姿態(tài)傳達出來。吧臺區(qū)選用 Catellani & Smith PostKrisi 燈具來彰顯空間的獨特性,纖維邊緣投下的陰影與光相互作用時,透射的光影神秘且純粹。
隔而不斷,通透與私密并存
私宴區(qū)與茶室,設計師將東方審美的編織意象轉化為當代符號。入目所及的木格柵與金屬屏風,以半通透的形式去豐富空間的層次。通過材質與燈光的細節(jié)設計,勾勒這一隅的溫潤之美。
“可人景色今猶在,園里春秋幾往還。”東莞是有名的嶺南山水文化名城,落客區(qū)前廳裝置取意于“鑿池置石”造園藝術。借助材料的輕盈感打造現代感園藝裝置,以此傳達空間的閑逸端雅之感。
這是一次關于東方審美與現代設計,傳統(tǒng)意象與當代符號的探索。設計團隊尊重并運用理性去提煉東莞城市文化,通過傳統(tǒng)手工藝和材料描繪人們遺忘的記憶,并使這種記憶與現代設計不斷融合轉化出新的物質元素。
團隊相信城市符號是聯(lián)系著人與其文脈的標識。秉持這一觀念,MDO以開放的心態(tài)將設計與文化、與空間、與人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依托自身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及專業(yè)眼光保持對細節(jié)的關注,為項目打造獨特的空間體驗。
項目名稱丨萬科瑧山悅
開發(fā)單位丨東莞萬科
項目面積丨1100m2
設計團隊丨MDO 木君建筑設計
設計內容丨空間、軟裝、燈光
設計總監(jiān)丨Justin Bridgland、徐伩君
主創(chuàng)設計丨唐立、劉雄杰
空間設計丨曹佳雯、虞夢雯、夏勝男
軟裝設計丨唐艷萍、彭海燕、鄭依依
裝置合作丨二十一花藝工作室
家具合作丨趙云產品設計工作室
完成時間丨2021 年 10 月
空間攝影丨Boris Shiu@AGENT PAY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