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位于北京北部山區的一個普通村莊。村子在公路一側,公路另一側是寬闊的灘澤和延綿的遠山;垂直于公路的村徑或短或長,短長取決于這一側近山與公路的距離,基地就是在較短的那條村徑盡端,在近山的腳下。
▼項目概覽
項目原始狀態為京郊最常見的四分地上的三合院。小院周邊的民舍形態各異,有無人居住的、百余年前的老宅,幾近倒塌;有新建成的兩層高的、貼著亮白瓷磚的小樓,嶄新適用;有庭院方整、紅磚瓦房,開敞明亮;也有和小院一樣,呈現上世紀7、80年代北京山村民居建造狀態的——木構磚瓦正房,配簡易平屋面廂房和耳房。小院的特別之處在于,那一間廂房就背靠著山,我們想,何不將村間二層高的小白樓移植于此處,她背靠近山、坐望遠山,成為山院的焦點;那五開間相對仄小的正房的墻、架、頂保留,只將空間重組為三間客房,外門窗結合庭院景觀、使用現代材料更新改造。▼場地平面圖
▼場地原貌
改造之前的小院雖在山腳但卻并不緊挨著山,和山脫開一個開間的距離做出對山敬畏的姿態;于是我們便利用這個空間作為入口外院,從此院可以拾階上到山腰一處可與小白樓首層客餐廳及二層露臺對視的樹蔭平臺。三合院中被房子圍合出的四方院落的空間形態得到保留,成為項目的核心內院,是客餐廳延伸出來的、沒頂的活動場所,是正房客房面向的、內聚的景觀空間;基于此,設計上,客餐廳面向內院的界面可以完全打開;正房的三間客房面向內院的界面由磚墻、玻璃磚墻、落地玻璃窗組成,在透明性上形成三種不同層級,回應室內功能;內院角落里還有一部室外樓梯,通往小白樓二層,經過觀景露臺可達二層客房。▼首層平面透視圖
▼小白樓與正房改造后的立面
▼小白樓一角
▼入口院子
▼相互連續的公共空間
▼在院內看正房
▼在客廳內看院子
因為山,居于小白樓二層的房子扭轉、開窗、縮短,于是她便望到了遠山、感到了近山、多出了屋檐。
關于正房客房的空間改造。將屋架分隔出的5個小開間粘合、切割、重組,形成3個如拼圖般相互咬合的空間,以滿足現代居住習慣對于空間相對寬敞、有獨立的衛浴設施的需求;同時,增加門斗、窗斗體塊,滿足從室外步入客房的私密性需求。正房的三間客房雖然均面向內院,但因在院中位置產生的差異,室內設計在家具布置時各不相同。靠近入口的客房最多人從窗前經過,落地窗處設置一組坐塌,阻隔室外看向床的視線;中間的客房看向內院的視線最為開闊,增加整面的落地窗斗,凸出成為客房中觀景“陽臺”;最里側的客房私密性最佳,落地窗處設置觀景浴缸;同樣設有觀景浴缸的還有小白樓二層的客房,浴室外便是滿目郁郁蔥蔥。
▼平面生成示意動圖
▼正房最外側的客房
▼在正房最內側客房看院子
▼正房最內側的客房
▼小白樓二層客房面向山的浴室
▼小白樓二層客房圓形梳洗鏡中的畫面
在山院項目中,我們持續探索民居改造,用放松的心情和嚴肅的態度面對改造項目中破與立的調和,試圖從物質上盡量或保留或復刻現有建筑和院落的空間形態、材質表達及與自然的關系,從精神上給予使用者更充分的對空間、對景觀、對四季、對鄉居生活的享受。
▼首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剖面圖
項目名稱:山院-自在懷里1#院改造民宿
設計方:野境設計事務所/OEO
設計時間:2020年6月-8月
建造時間:2020年9月-12月
主創及設計團隊:王玥,韓書凱,李啟悠
項目地址:北京市懷柔區八道河嶺村
建筑面積:180平方米
攝影版權:孫海霆,OEO
結構顧問:吳瑕
施工團隊:智營造
客戶:自在懷里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