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內心卻很渴望風霜雨雪能夠進來,雖然有時候會惱人,但一場場落下來,真切的提醒著時間的變化,自己的成長和家人的老去,人生關鍵的記憶點和自然的節拍相合。
背景
第一次來看房子,我就喜歡上了這里。80年代的老破小,當年是林化所的職工住宅。幾十年過去了,人來人往,有人搬走了,也有人搬進來。現在剩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在附近上學的孩子。房子雖然有點老,但是周邊的自然植被卻很有生命力。中間還有一段很長的坡道要走,一邊是植物公園,一邊是健身活動公園。房子在坡道盡頭的最里面,僅挨著紅磚圍墻。
▲內外空間一覽
房子建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據林化所的物業人員介紹,當初其他樓都建好后發現這里還有一小塊空地,正好當時分配的職工宿舍樓不夠用,于是就利用和林業大學圍墻的夾角又擠出一棟三層高的小樓,房子位于一層,被緊靠的圍墻分割出前后兩個院子。北邊的院子在這棟樓建成后不久由第一任房主又獨立加蓋了一間,只能從外面的通道進入。
▲客廳
開口
46平米的室內空間需要同時承載工作和生活的功能。顯然院子里獨立的那間作為臥室來使用是最合適的了,一動一靜互不干擾。只是需要從外面的通道先進入院子里然后才能進入臥室。這
種情境和我小時候的居住情況很相似,廚房和主屋都是獨立的兩棟,中間是露天的院子,沒有可以避雨的連廊,下雨天只能打傘進出。因此,在保留外部通道的同時還是希望能從內部空間
將它們也連通起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新開一個門洞,但是新開的門洞如何確保臥室的私密性呢?為了讓空間贏得更多的通透感和視覺上的延伸,權衡再三,最后選定在南邊院子入戶門的
對角線位置開設一個寬度僅有650mm的門洞。
▲從客廳看餐廳方向
▲通過窗洞的互動
新開的門洞選擇在客廳和臥室的對角線上,不僅在視覺上放大了空間,也確保了私密性,不用顧忌“外人的目光”了。這個尺度相對常規臥室門洞來說要小很多,但是這種窄窄的尺度反而會讓人在心理上覺得這是一個特殊的秘密小通道吧,有洞無門也無妨。在客廳和臥室的夾角之間有一個三角形的天井,原先由于窗戶的開口尺度都偏小,直接影響了室內的采光,內部空間顯得很閉塞。因此,圍繞著天井把兩側的窗戶開口尺度作了新的調整,希望這個三角區的天井能吸納更多的陽光進來。
▲新開的門洞位于客廳和臥室的對角線上
▲看向三角形天井
▲透過門洞看向臥室方向
關于天井上方,工人師傅多次建議我直接封塊玻璃,不影響采光又能防止日后雨雪和落葉的困擾,平時維護還要從窗戶爬進去。但我內心卻很渴望風霜雨雪能夠進來,雖然有時候會惱人,但一場場落下來,真切的提醒著時間的變化,自己的成長和家人的老去,人生關鍵的記憶點和自然的節拍相合。
▲天井利于室內采光
原建筑是磚混結構,墻體改動的可操作性太小。內部之前的門窗被全部拆除后只是保留了原有的開口,廚房、天井和客廳的光線通過這些洞口傳遞到到中間區域。
▲光線通過洞口傳遞到到中間區域
▲看向窗外斑駁的墻體和綠植
臥室的布局,對調了之前門和窗的位置,這樣天井和窗戶相對,同時打開的話能更好的滿足屋子日常的通風。將地臺設置在靠院子墻體的窗戶下,上面放置一張床墊,這樣躺在床上眼睛的視覺中心也正好對著天井,不管是有月光的夜晚還是雨雪天的夜晚,都是一種很美妙的體驗。
▲站在臺子上看向臥室
▲地臺僅靠窗邊
▲從床頭看向天井
▲衛生間窗戶外的紅磚圍墻和綠植
臺階
一層的房子內部地坪都是要比外面高出一些的,因此就會產生入戶的高低差,也隨之形成臺階。南邊客廳進入到院子的臺階原始只有300mm的踏面深度,入戶開門停留的緩沖空間很小。于
是將踏步的尺寸加大,變成了平臺,沒事的時候很喜歡搬個小板凳坐在這里發發呆。客廳和臥室之間的門洞打開后發現有180mm的落差。圍繞天井兩側設置了一個L型的臺子,上面可以坐
人,下面用于收納,同時也是客廳進入臥室的通道。
去年領養了一只狗,取名為“谷里”,也是這個屋子里的一名成員。尋找家里最舒適的角落這件事,貓和狗最擅長了,人比不上,它們找最舒適的角落的本事來自于動物的本能。谷里喜歡平
時躺在這二段平臺上睡覺或者眺望天空,跟人一樣,可能更向往外面的自由世界。
▲客廳和臥室之間的L型臺子
第三段臺階是木匠師傅現場制作的踏步,希望三段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臺階通過上下之間能帶來游覽式的居住體驗。
▲靠在臺子邊的可移動踏步
臥室和院子同樣也存在高低落差,當時施工剩下的多孔紅磚正好派上了用場,隨手搭了幾塊發現和整體環境還挺契合,就這樣形成了進入臥室的落塵臺階。院子里的臺階上面是菜園子,下面是灰色的石子地面。好友造訪,可以就地取材,或是舉辦一個小型的篝火派對。
▲從臥室看向北邊院子
家具
客廳沒有放置成品沙發,小空間對于成品家具是不太友好的,因此除了工人現場制作的活動長凳外其他都是可移動的椅凳,可根據實際使用靈活變換。長凳必要的時候可以搬到中間作為茶
幾來使用,平時覺得占地方可以放在窗邊。
▲站在臺子上看向客廳
辦公區和餐廳的功能相結合,一組4.6米長的書架同時滿足辦公、水吧,儲藏以及洗衣機的擺放。為了避免通長到頂的書架會給空間帶來壓迫感,因此舍棄了背板。
▲辦公區&餐廳
臥室的床以地臺結合床墊的形式呈現,三面圍合,只有床尾是開放的,正對著天井。為了避免三面包裹會產生壓抑感,側面衣柜上方故而留一段喘息的空間。
▲臥室家具
由于原始戶型受限,廚房同時是入戶、通往衛生間和進出辦公區域的中轉空間。因此要在滿足廚房基本功能的同時過道必須要通暢。需要對櫥柜的尺度做適當調整,幾番驗證后覺得520mm的深度較為合適。廚房的窗戶雖然離紅磚圍墻很近,但是有了綠植后,每天推開窗戶,做飯的同時也能享受到自然的親切。
▲廚房
家具材料選擇的是樺木海洋板,板材本身具有防水耐候的功能。因為有出挑的屋檐,門窗同樣是請木匠師傅現場制作。板材表面只是讓師傅們輕微的打磨一下即可,希望在上完木蠟油之后還是能清晰的觸摸到木材的紋理。木材的顏色也會隨著環境同步變化,我希望房子和人都能“自然老去”。
▲窗戶細部
改造后的16號住宅算不上精致,但在這里居住下來一點也不覺得乏味。高高的圍墻并沒有鎖住它,反而讓我在這里獲得了更多的自在。
▲夜景
▲概念草圖
▲改造前平面
▲改造后平面
項目名稱:16號住宅
設計單位:MOU建筑工社
項目設計 & 完成年份:2020.07~2020.09 & 2020.9~2021.1
主創及設計團隊:吳狀,付仕玉
項目地址:南京
建筑面積:46㎡
空間攝影:吳昂,吳狀
合作方:上海燦好實業有限公司、南京邦喜建材有限公司
主要材料:樺木多層板、panDOMO、灰泥、304不銹鋼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