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less 永恒,此為人們對事物追求過程中的一種極致目標。外觀建筑結構為白派大師 Richard Meier 親自操刀設計規劃,白色的建筑色調與大量玻璃(自然采光)強調視覺影像的展現,使得深富現代主義色彩且線條俐落、輕快明亮、潔凈無瑕的白色量體,拔地而起,為這個城市(臺北)創造了永恒的地標,也為本案室內規劃,提供了許多良好的條件。
在面對如此經典建筑的室內空間,如何將委托者期待延續白派建筑的精神進入室內。規畫過程針對建筑本身特色:純白色調、幾何形體及大面玻璃等元素所產生的和諧畫面進行分析,將這些建筑要素轉化成室內規劃元素。要素中的幾何形轉化成線性、塊狀結構、用以建置具節奏緊湊感的空間邏輯。大面玻璃(自然采光)所展現的視覺影像及光影融合為一體的變化,亦為室內規劃重要的一環。而純白色調元素的轉化,則運用多種不同白色材料的堆疊,使得空間呈現出如修道院般的沉靜氛圍,然亦富層次的變化。規劃者期許為委托者在動、靜之間尋求一種生活本質的平衡。
在完全開放的空間中,設計者面對不可移動且在尊重原有建筑特色圓型結構立柱情況下,以厚實片狀墻面及塊狀體置入開放空間,使得自由立面最終建構成具和諧且有強烈指引力的自由平面概念。結構除了是動線、場域的界定,亦是富機能需求的結合。透過自由平面概念的緊湊空間邏輯,其厚實片狀墻面及幾何量體之間的虛實結合,將空間各個不同的場域,一氣呵成連貫起來。使得客廳、餐廳、休憩區彼此串聯,亦保有各自獨立的介面,獨立介面之間動線的流暢性,亦獲得合理的解決。
而光影的變化,巧妙的融入周遭環境。光的移動存在于時間的改變,光的轉化在于空間人的行為,在光影的烘托之下,空間的白色盒體如同一座幾何的雕刻,成為一處讓心靈得到撫慰的容器。光與人及空間彼此之間,展開了微妙的對話,亦為室內空間提供了生活的溫度,Richard Meier 曾說:「白色之于色彩是一切記憶的根源,它代表的是不同條件下的自然及有機改變?!?/p>
設計者謹慎運用不同白色的材質,譬如霧面馬來漆,進口涂料特殊肌理,其隱而不表,陰柔與纖細的呈現,著實是種理性與感性完美的結合
而白色的包容性能將多樣化的家飾及藝術品融入其中。尤以入口處由法國藝術家 Mathieu Lehanneur 以鋁質材料形塑像征永恒愛情的裝置藝術,使得客廳與餐廳兩者空間,透過該件藝術品所創造出來的類美術館場域,得以無縫接軌成一共用空間,虛、實之間,透過白色無比的延伸。
生活是種信仰與自我追求的交織與融合,藉由高度、寬度、深度與時間在開放空間中,運用光影的變化,使得生活空間趨于一種全新和諧的塑形表達。上帝總以祂獨特的方式來訴說自己那份獨特的永恒,而人們透過開放自由的心靈,對于和諧、平衡的追求,或許就是居住者內心那份獨特的永恒。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