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傳播傳統技藝所處的歷史語境與當代生活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性使其顯得抽象而不易解讀。在本項目中,我們嘗試用空間化的方式來闡釋傳統技藝,化被動解讀為主動互動,讓傳統技藝變得易讀易懂,在精神上融入當代生活。
▼藝術館入口
▼項目概覽
▼裝置展示廳
▼展廳直通街道
▼裝置與展墻
十竹齋十竹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木版水印工坊,已傳承400余年,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其木版水印工藝分為勾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主要用以創作版畫及復制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
▼木版水印作品及雕版
▼木版水印過程
轉釋傳統木版水印技藝核心為分版和疊印。根據原畫的筆跡、色調等因素分拆版塊,多次疊印,精準復制原作。我們提煉這一核心,將其“分版疊印”的線性過程同時展現,把一副畫的所有分版印刷在不同透明板上,按疊印順序組合成層疊裝置。直觀展示木版水印的核心工藝,讓抽象的過程一目了然。
▼層疊裝置
▼裝置展示工藝步驟
▼裝置與展廳
▼裝置展示工藝步驟
▼裝置展示復制屬性
當下與歷史
十竹齋藝術館位于商業街,外邊是繁華的市井街道,內部是傳統技藝文化。把歷史引入當下,需要一個連接空間。我們便把此空間設置在藝術館前廳。在這個連接空間里,展示技藝核心的層疊裝置錯落布置,形成豐富的空間形態,吸引商業街行人進入。當人們駐足觀看,便可感知傳統技藝的精華,進而走進主展區了解木版水印的歷史。同時層疊裝置組合也劃分出了不同的展示空間。
▼藝術館與街道
▼從街道看展廳
▼裝置與時間軸
▼前廳引入主展廳
空間嫁接
本項目將藝術館“嫁接”在連鎖酒店內,嘗試讓傳統技藝文化和當代生活相融合。利用酒店地處市井、營業時間長等特點,打造“街坊里的24小時藝術館”。讓傳統文化走出博物館,走進生活。
▼藝術館與街坊
▼展廳與街道
▼展廳與街道
▼裝置與時間軸
▼裝置反射燈帶
▼裝置穿透效果
▼主展廳
▼軸測圖
▼平面圖
項目空間信息:
空間名稱:十竹齋藝術館
空間類型:商業空間、展覽展示
空間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高銀街58號
非遺傳承人:魏立中/杭州十竹齋藝術館
設計公司:SITUATE上下四方建筑事務所
設計團隊:張明慧、張朕、張紅瑜
展覽策劃:黃姍/未由實驗室
空間面積:150平方米
空間主材:水磨石、鋁板拉伸網、實木多層板、鏡面不銹鋼、透明PC板、線性燈、玻璃
空間攝影:杜莐
項目客戶:住友酒店集團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