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江河鳴翠生活美學館
1Background /背景
江河匯–河流的交匯處。交融、匯聚、新生,這也是MDO此次展開空間故事的伊始。杭州江河鳴翠生活美學館也有類似的理念關系,這是訪客進入一個新開發項目的紐帶,在傳承地塊歷史記憶的同時,衍生出全新的風貌。 此次生活美學館主要展現兩種功能,首先是承載了銷售功能,其次在褪去商業功能之后, 它將成為通往整個生活社區的主入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空間定性,準確地劃分空間,以傳達在具有真實性的未來生活場景。因此空間整體以中軸為界限被劃分成了三個體塊,并由東西軸線串聯在一起。在合理分配主體功能空間的同時,MDO試圖以最環保的設計方式將未來再改造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Reception /接待空間位于三個功能體塊匯聚中心的主入口區域,承載著接待功能的同時,也是將來的歸家之路。在這里,將地塊原有的記憶作為空間理念的出發點,MDO試圖用材料與雕塑的微妙關系來營造一段有記憶感的畫面。地面拋光如水鏡般的大理石如同泛著光影的江面,體現著水的力量與美感。而位于空間中心的巨石體現著曾經打造河道遺留下的痕跡,沉著地矗立在匯聚的焦點,并被四周的石墻守護著。
作為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的挖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運河也是歷代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設計師以土地為載體,它是運河的根基,三堡作為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承載記錄著運河的歷史變遷,紅色寓意著生命力的不斷綻放,設計師希望結合鑿石的工藝提供源源不斷的繁榮的運河生命景象。這個命題,也是此次設計賦予空間的主要情緒與基調。
3Discussion /洽談空間
洽談空間與其背后的水吧臺是空間中的故事的高潮。根據原有建筑條件,設計師將中心洽談區正上方的天花向上拓展,將原有建筑梁體作為裝飾結構,象征著船體中脊的結構,匠人將銀箔一片一片的貼在天花表面,新形成的邊界將原本單一的天花體塊進行重新劃分,與紅色漸變地毯劃分的地面相呼應。在整個環境里用不同材質創造一個沒有立面邊界的獨立空間,從而在不同的層面賦予了空間一種恰如其分的表現張力。
空間中的頂部造型靈感來源于在京杭大運河上船只倒置的底部結構形態。
由絲絨制成的紅色漸變地毯在不同光線和角度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可以說是時空的化學反應所帶來的視覺體驗。
4Bar /水吧區 水吧區位于洽談空間的最末端,是整個空間最具戲劇焦點的地方之一。將原有不規則的建筑承重柱進行包裹,合理的將其化解到整個空間中,使之成為整個空間橫向中軸線上的一部分,也更像一幅畫框將中心的弧線端點進行了聚焦。紅色的絲織壁布有節奏的夾藏在空間材料中,彰顯著十足的戲劇性,同樣象征著當地內在的熱情與活力。
整體的水吧臺采用了解構的造型語言,在順應建筑原有體態的前提下分成了若干個體快,避免過于笨拙的同時,并巧妙地與一旁的柱子形成對話感。在減少不必要的裝飾語言的同時,使得空間結構自身也成為功能體塊的一部分。
5Tea Area/ 茶水區
透過百葉簾的縫隙,陽光撫摸著枝條的倒影映照在桌面上,別有一番生機。
6Model Area / 沙盤區
從洽談區回望過去,能看到遠端的地域規劃,同時這條軸線也串聯著水吧臺后方的紅色景墻。 巨石雕塑位于軸線的中心處,而在其背后的是整個地塊的前景與方向。
前往衛生間需經過一段窄長的通道,為了破解漫長的過道給人們所帶來沉悶無聊的體驗,將展廊元素嵌入其中,衛生間一側的深色木飾面墻壁如同藝廊的展墻,容納著富有個性的設計與創作。其中包括掛在墻面上的一幅象征河流的藝術作品,巧妙呼應著擺放在周圍的藝術品和家具,花藝師Jing創造的作品簡潔又充滿著藝術張力在整個空間氛圍營造中起到了點睛的作用。
△Materials / 項目材料
平面圖
▽
項目名稱|杭州江河鳴翠生活美學館
項目地點|中國 杭州
項目業主|濱江地產 綠城中國
設計公司|MDO木君設計
設計總監|徐伩君、Justin Bridgland
參與設計|常笛、高達、宋萬洋、黃碩、肖雯、賀斌
軟裝設計|董萌萌、胡霞
空間格局|接待區、藝術品展示區、洽談區、吧臺區、VIP、品牌展示區、衛生間、設備間
主要材料|木飾面、木質格柵、拉絲金屬、真絲壁布、大理石、銀箔
設計面積|661㎡
項目攝影|丁一晨
完成日期|2020.12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