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聲 | 陳書灝:請叫我“室內設計怪物interior design monster”
在歐洲留學生活了4年,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喜好用純粹的手法詮釋空間整體調性 , 簡約的東?很純粹,經得起時間的洗禮,但是純粹的東?需要提煉并強調核心商業價值,滿足商業需求的同時賦予它儀式感。
曾被邀請參與由朱楨主持的室內設計類的綜藝《就匠變新家》第二季 以及東方衛視《好房幫幫忙》的節目錄制。2019年-2020年40UNDER40中國(上海)設計杰出青年,2020年中國設計星全國36強,并榮獲2020年度最佳古建筑保護設計獎。
“看上去不像設計師。”是大多數第一次見到陳書灝的人會給出的評價。
圓寸、花臂、左耳垂上的耳擴直徑達到20毫米、全身裹著黑色……即使放在標榜個性與態度的中國室內設計圈,陳書灝也絕對是個令人難以忽視的顯眼存在。更早的時候,我甚至偷偷猜測:他會不會是個冷酷的“狠人”?
但種種假設都終結在踏進EDGE艾集設計辦公室之前。
標新立異的造型可能是關乎設計本身的率直表達,那些藏在生人勿近表象之下的秘密,或許要離得足夠近才能被發現。
“創業后有個階段能感受到自己心里的浮躁,
但紋身這件事可以讓我安靜下來。”
﹀
﹀
作為一個狂熱的紋身愛好者,醒目的圖騰花臂是陳書灝對人產生震懾力的最主要原因。“只要我不說話板著臉,別人都會以為我不好接近。”他笑言。
但殊不知,平時沒什么表情的陳書灝會在微信上連敲三遍“好的”加感嘆號回復;吐槽起開公司的奇葩經歷滔滔不絕;聊天半途會突然吐出舌頭展示“我還打了個舌釘”;對待朋友細膩又熱心,周圍有人生病會第一時間寄藥,仿佛那個溫暖的動畫形象大白。
陳書灝不說話時,顯得有些“冷酷”并不是為了故意扮狠或裝酷,陳書灝認真地喜愛這種在大多數人眼中尚且屬于邊緣文化的藝術形式。他還主動分享了關于紋身的冷知識:紋身據說最早起源于波利尼西亞的毛利人,作為一個戰斗民族,他們通過用刀和鑿子在臉上、身上繪制的各種圖騰紋樣,標記不同的等級、成就、地位和血統。
“在毛利人眼里,紋身就是一個用來記住自己信念的重要標記。”被這種富有文化底蘊的圖騰深深吸引,陳書灝最開始在左臂上紋滿的就是毛利族的傳統紋樣,“不管是old school、new school還是日式、中式,這些所謂流行的大眾風格反而不是我追求的。”
陳書灝從幼兒園開始學習美術,高中時如果學習壓力過大他就會通過畫素描、水粉紓解,一畫就是十幾個小時,一動不動。現在,解壓的方式變成了紋身,他還為此買了全套設備專門去學習,手持紋身機割線,把控針嘴刺入的深度。“從意大利回來,創業后有個階段能感受到自己心里的浮躁,但紋身這件事可以讓我安靜下來。”
陳書灝準備了全套工具練習紋身
再往后,他也開始在皮膚上書寫自己的人生痕跡。伸出右臂,貼著脈搏的地方,每個圖案背后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故事:抽象的黑色E字圖樣是公司品牌logo,創業后他給公司取名艾集(EDGE),“edge就是邊緣的意思,我覺得我就是一個行走在邊緣的人。”;因為名字被太多人讀錯,他又在旁邊加上了一個古體的“灝”;源于對設計的狂熱執著,他自稱“interior design monster(室內設計怪物)”。
艾集設計(EDGE)logo
最新添上的一處紋身也特別有意義。2020中國設計星賽前很長一段時間里,陳書灝都在拼命調節心態,“只要想到登上那個舞臺,要面向所有的同行和導師演講,我就覺得緊張。”后來他選了一句“facing ?your ?fear”用來鼓勵自己直面恐懼,“如果遇到問題就逃避,那么永遠都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得無時無刻都面對恐懼,我覺得這句話對我很重要。”?
﹀
﹀
2020年,一家名為VIO的暗黑系服裝品牌買手店在南昌開業。只有黑白兩色的純粹空間,超脫現實的異世界體驗,讓這家買手店剛一落成就吸引了一眾90后的眼球。
作為項目的設計師,起初陳書灝面對的命題非常虛幻,“現實與非現實”是兩位年輕業主提出的唯一要求。但暗黑系服裝買手店的項目屬性,卻從一開始就打動了他。
陳書灝對暗黑系的鐘情來源已久。在去意大利留學之前,他還是個熱衷于各類潮牌的男生,但在被譽為“世界時尚之都”的意大利米蘭,人們追崇更新的時尚風潮和標新立異,陳書灝也一時興起買過一件所謂“奇葩”的服裝,“那是一條裙子,但確實是男裝。這些能表達個性的服飾在米蘭大街上隨處可見。”
陳書灝很快發現暗黑系服裝在國內尚屬小眾,卻是意大利非常流行的趨勢,“基本上服裝行業的從業者都喜歡穿一身黑”,這也令他在初次接觸后,就從“上癮”變成了“習慣”。
項目與自己的興趣契合相投,讓陳書灝決心好好接下這一挑戰,“我所理解的暗黑并不是陰郁、恐怖、反社會的代名詞,它其實是一種極具包容性的存在和最極致的表達。”
“暗黑”日常
而當他調研了國內競品后,卻發現大家對于暗黑系品牌的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和差異。“在國內,大部分同類型買手店選擇的呈現方式幾乎都是混凝土加上舊木,也就是所謂的‘工業風’,并沒有詮釋清楚這個風格應有的樣子。”陳書灝曾參觀購買了多個國家的暗黑系買手店,對于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Rick Owens等服裝品牌更是熟稔于心,“這次我想干脆就純粹一點,用一個黑色的空間來詮釋暗黑系品牌的特質。”
確定了主要基調,接下來就需要思考如何呈現空間的“現實與非現實”。“我希望大家走進這家店,能感受到它并不普通。”現實世界的零售店都有墻體,于是陳書灝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不設吊頂,通過打鋼架的方式實現墻體懸浮的視覺效果。
考慮到純黑空間容易令人迷失方向,陳書灝結合空間整體動線在頂上設計了白色的軟膜燈,“利用人們天然的趨光性去引導,而并非直接在地上畫個導視告訴他們該往哪里走。”,從而在一個黑色空間里通過潛意識引導出空間的逛店動線。
以白色軟膜燈箱引導逛店動線
“在極端的黑白色之間,是否需要第三種存在?”在設計過程中陳書灝曾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加注灰色調和是設計師慣用的手段,但在陳書灝眼中“暗黑就是黑和白,絕沒有灰色地帶”。
“過多的白色會使空間顯得空洞,而黑色多了則會顯得壓抑。”結合現實與非現實的概念思考,他找到的答案是:鏡面。
接近80%空間比例的玻璃鏡面有序排列,通過其反射性有效地消解了現實與幻覺的界限,“就像進入了一個鏡子迷宮,會分不清究竟什么是真實的。”同時鏡面效果也無形中延展了空間的視覺范圍,空間在反射中無限循環疊加,讓其本身變成了一個極具視覺沖擊力和體驗感的場域。
玻璃鏡面和波紋不銹鋼面共同構筑出的“異世界”從意大利回國后,自身與主流文化的格格不入,也曾讓陳書灝切身感受到一種隔閡與疏離,“但也正因為大量同質化現象的存在,才讓差異性的設計有機會展現出來。”VIO的成功就像是一個微小且令人欣喜的訊號:小眾與主流似乎也可以達成某種巧妙的平衡,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設計對我來說不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執念。”
﹀
﹀
2013年,剛滿19歲的陳書灝從上海來到意大利米蘭,就讀于歐洲設計學院(IED)學習室內設計。
相比于同處一地的米蘭理工學院,IED顯然低調了許多。提起母校,陳書灝表示IED的教學體系其實非常扎實嚴苛,“我們學校最難畢業的專業就是室內設計和產品設計,每一年的主課都是真實項目,通過口試加筆試的形式完成,我們可以直接接觸到甲方并進行交流。”
畢業后回國,陳書灝拒絕了家人安排的安逸工作。在2020中國設計星的賽前采訪視頻中,他還頗為無奈地表示:至今父親仍在催促他回去上班,“但未來的路是我自己的。設計對我來說不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執念。”視頻中陳書灝滿臉鄭重地說道。
但事實上,這條路走得并沒有想象中順暢。
陳書灝最早自己投簡歷加入了一家德國公司。一年后,他帶著德國領導寫的推薦信進入了心儀已久的意大利設計事務所,但只待了三個月就離開了。
外企的工作流程成熟精細,每個人都像顆螺絲釘,只要在固有的系統里高速運轉就夠了,這與陳書灝想象中的一點也不一樣,接觸不到太多方案性的東西,更缺少想象的空間,“實在太無聊。”
當時陳書灝聽許多行業內的前輩都說:做室內設計,不干個5年10年就不要自己創業。但他偏不信,“挺不服氣的,就要自己出來闖一闖。”誰又不知創業是條極為兇險且前途未卜的路?卻是這股少年心性推動陳書灝毅然離職,畢業未滿兩年就踏上征途。
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極度強調“自我”的階段,陳書灝笑著歷數自己曾經種種“叛逆”的行徑,“那時候有種謎之自信,遇到和自己不同頻的業主理都不理,項目也可以直接不做。”
參加中國設計星結交了一群設計師好友所幸,他因中國設計星比賽結識了一群設計師好友。一場敞開心扉的破冰酒局,讓陳書灝放棄了在自我的世界里獨自纏斗,“其實有時候也沒必要自己一個人去扛所謂的那種困難,對吧?”伙伴們的傾心交流與鼓勵包容給予了陳書灝更多前進的力量。“你對世界打開,世界也會為你打開。”
見識過名利場上的爾虞我詐,也曾深陷信任危機中難以抽身,創業這兩年踩過的坑與留下的疤,都是現實賦予陳書灝的錘煉和勛章,如今早就可以付諸笑談間。“剛創業時,我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圍著我轉,但現在,我會主動往后退一步。”
就像他自有的極端設計風格和暗黑底色,曾有好友不止一次地對他表示擔憂:“如果你一直在這條非常小眾的路上走下去,很容易會走進死胡同。”
他把這些忠告聽進了心里,卻仍免不了在需要做出選擇時產生猶疑。“其實我不知道是否應該堅持自己喜歡的設計風格,就是那種非黑即白。但我現在開始會做一些過去不愿意接受的事。”
設計作品:莫干山景區歷史建筑整改
(咖啡廳、西餐廳室內設計)
去年,陳書灝開始著重發展獨立買手店這條產品線,也在不斷接觸各種項目類型展開新的嘗試。“之后兩三年內,我都會去盡量挖掘一些自己擅長的方向,先積累資本,再尋找符合自己的頻道。”
褪去了戾氣和棱角,陳書灝非但沒有變得圓滑世故,反而保留了最珍貴的東西,并學會以一種成熟謙和的方式與世界共處。身處理想與現實的邊緣,他仍在小心翼翼地尋找那些能與內心產生共鳴的相同頻道。
而關于未來,“我覺得還是有點信心的。”陳書灝最后說道,“但一定需要再得到一些鍛煉的,對不對?”采訪結束前,他拋出了這個小小的問句,像在詢問我們,但更像是詢問自己。
關于設計師:陳書灝
陳書灝
EDGE ARCHITECTS上海艾集建筑創始人
畢業于意大利米蘭歐洲設計學院
現任歐洲設計學院中國校委會副會長
曾任職于德國羅昂建筑LOGON、意大利kokai studio
?支持媒體?建E室內設計網、LiFENESS居上、設計部落、設計食堂、青舍QingHouse、阿客工坊idzoom室內設計師、造學設計會、設計紀元家裝室內設計、一點資訊、設計邦designboom、漂亮家居、扮家家室內設計網、純粹設計PURELY DESIGN、室內設計叔、海棠設計家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