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學家講天人合一,漢代經學家講天人學說,到魏晉玄學問世,把天人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隋代開始,中國佛學家大都強調此岸與彼岸的一致性,到宋明理學行世,重申“一個世界”的原則;由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軌跡可見,“一”的整體觀從來是儒、釋、道三家的主流思想。
建筑空間的產生,每個層級都是重要的一環。如果各行其事,難免產生割裂,而任何環節出現錯位,都會降低建筑的整體品質。“一體化設計”思路,聯合建筑、園林、室內三個專業,統一理念認知、設計實施與管控體系,能更好實現各方的良好協調,產生1+1+1大于3的效果。
三盛汝悅璟園銷售中心,地處紹興大越路東側。室內從零開始介入,與建筑、園林同步展開設計。建筑用圍墻隔離馬路的嘈雜,創造出靜謐的內院式景觀。室內設計與園林水景互為借景,設計師通過對景設框、借框得景,實現內外空間的滲透和流動。
櫥窗式“框景”,一方面破除里外的分界,同時建立起里與外的銜接;另一方面所“框”之景暗合曲水流觴的敘事,觸發觀者對空間的思考和探索的興趣。園林通過玻璃幕墻滲透到建筑的內部,建筑懷著開放的姿態將自身向景觀敞開,彼此互為映襯,相得益彰。
此謂空間里外的“一”。
紹興水系發達,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設計師撮要建構出一個時空聚點,故事片段截取永和九年那場祓禊。王羲之帶領四十余名士,引溪流為“流觴曲水”,飲酒賦詩,編成《蘭亭集》。避邪求吉的祭祀民俗,自此派生成文人雅趣,傳頌至今。
泉眼潺潺,曲渠鱗鱗,與室外的池景連成一片水域。釀黃酒的稻米與重達數噸的黑山石安置室內,傳遞關于時間的詩意。浪淘猶見天紋在,一石攬盡太古風。巖石的肌理藏著時光流逝的聲響與印痕,潛移默化將觀者帶入意境之中。
△ 接待區
泉眼流水落在水面上,形成一片光影錯動,倒映天花之上,形成另一番生動的景致。木色天花如同嵌于天上的水道,將人的視線引向空間深處。
△ 前廳過道 & 沙盤區
心中意氣,胸中塊壘,聚合成空間大骨架。黑色勾線果斷干脆,橫放與直立,可以折斷但絕不彎曲。琥珀色不銹鋼建構出空間的幾何品質,燈似酒盞漂浮其上。“曲之美”不再局限于水的表達,以一種符號性的線條形式,為人們提供一個可以關聯歷史的契機。
此謂文脈傳承的“一”。
室內空間近似長方體,設計師以一條強制性動線漸次展現空間全貌,如同水流引導觀者自主到達下一個區域,消解室外進入路線帶來的迂回感。空間的比例與構成運用模數化手法,盡量破除非自然的對稱序列。以建筑的手法設計空間,設計師瞄準的是構成與建造之美。比如前廳兩根承重柱對人的運動會產生阻礙感,設計師將之組織到空間秩序之中,通過透視關系將其用作框景構件,錨定空間序列。
△ VIP室 & 洗手間
從原石,到半成品石,再到人造石板,設計師以材料建立起三重時間的演進。接待臺的磚體晶瑩里泛一點黃,如同稻米映照在陽光之下。磚體相對脆薄,采用室內裝修的手法拼砌,磚體必不能承其重,因此改用建筑手法排砌,意外使得磚體質感更顯。走廊轉角處,設計師原想開一個面東的天窗,讓光影可以流轉,囿于客觀條件未能實現。改而研發出一種水泥板,以創造從明亮到柔和的漫反射光線。水泥板采用交錯咬合的方式搭砌,交接處可清晰見到材料的厚度。
此謂技藝踐行的抱樸守“一”。
△ 拼接細節
項目名稱:紹興三盛·汝悅璟園銷售中心
設計總監:彭征
主案設計:張立、楊亞會
設計團隊:梁永亮、陳藝帆、莫偉和、李露、喻曉芳、朱文烽
項目管理:李永華、朱云鋒
室內設計: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軟裝設計: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項目業主:三盛集團
項目地點:浙江紹興
設計時間:2020年 06月
竣工時間:2020年 11月
建筑面積:962㎡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