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要讀懂時代的氛圍,然后考慮什么是美
一一花原正基
△《空間分割》藝術家/王成普
當審“美”的思考者去認真觀察生活,觀察那些打動我們的不論宏大還是細微的場景,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座城市隨處可見的生活美學。成都生活美學就是成都人對待生活的一個系統(tǒng)態(tài)度。成都不僅是安逸、舒適能簡單地概括,而是更多元化,這是一種復雜而浪漫的情愫,以一種藝術家的復雜氣質,在現(xiàn)代社會中不斷成熟。
充滿“藝術氣質”的成都,其不斷更新的精神體系,既保存了那些漸行漸遠的精致、和緩、溫文爾雅精神,又不斷生長、融合、突破,讓城市充滿了想象力。滋潤的城,滋潤的人,自由而浪漫的城市文化,悠閑、樂觀、寧靜、繁華又灑脫。這就是成都生活美學帶給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契機,更是一種動因。
入口處的雕塑作品《空間分割》,用一些幾何的概念制作成雕塑作品會顯得更理性和純粹,這種創(chuàng)作實踐可以理解成一種為記憶編碼的方式,通過抽象的方式將想要留住的過往記錄下來,但絕不是單純的記錄和對抗遺忘,而是將潛在的空間邏輯賦予形象。藝術家探索那些不受規(guī)矩束縛的幻想的軌跡,曲面的扭轉、變化在空間中產(chǎn)生更復雜的變換關系、豐富視覺感受力。
生命美學的歷史之維就意味著它通過對時代精神的體驗來把握生命的本質,即在“變”中體驗“存在”。
一個城市需要自己的身份識別而這種身份識別可能通過文化藝術來實現(xiàn)更為深刻。作為美的踐行者,SCD主張軟硬裝結合的主題理念,一直在探索當代設計與人文完美融合的可能性。本案用純粹簡約的設計語言,硬裝追尋空間視覺藝術上的立體感與豐富性,又將自然的生趣融入軟裝設計,邂逅現(xiàn)代藝術的想象美學,賦予空間生命力與藝術感,同時融入文化的注腳,不囿于某一種邊界,而是現(xiàn)代對生活方式的態(tài)度和理解。
△洽談區(qū)
在《成都府》一詩中,杜甫寫道“曾城鎮(zhèn)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杜甫對成都的第一印象,除了城內高大華美的房屋和冬天也郁郁蒼蒼的樹木外,就是滿城的音樂之聲。他對這個音樂的贊美,在另一首詩《贈花卿》中更明顯: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設計與音樂相互轉化的基礎是人們最原始的心靈感受,它使人們具有相似的或共同的審美體驗。我們在設計中通過有節(jié)奏和韻律的表現(xiàn)來體現(xiàn)空間的動感與活力,讓體驗者在這種具有動勢的秩序中萌生出生命的感受。
橫平豎直的線條,既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又與現(xiàn)代建筑風格相融,整體空間通透,空間內大面積的落地玻璃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沉浸其中,細細品味城市肌理與空間中的聯(lián)系。
為了使室內氣韻有音樂的變化,設計師借屏風這個載體,上面淡淡的竹葉圖案,屬于內里認知的修養(yǎng)反映,給空間鋪陳了朦朧的詩意。淺金色的圓形裝飾品點綴屏風,屬于點睛回神的一聲。陳設品中的雕塑作品對應著傳統(tǒng)審美的寫意,大膽自由、灑脫自如。整體空間追求光明而非明亮本身。在設計師看來,光明感是種不可或缺的從容,是內心的向往、情緒上的激蕩,是一種氣魄和精神。
△ 藝《尋夢》 藝術家 / 劉其琛
那匹快馬是一道閃電驛站燈火透徹,與日月同輝漢磚上的蹄印復制在唐的青石板路把一闋宋詞踩踏成元曲散落在大明危乎的蜀道上龍泉與奉節(jié)那時的八百里只一個節(jié)拍,逗留官府與軍機的節(jié)奏急促與舒緩、平鋪與直敘清的末,驛的路歸隱山野馬蹄聲碎,遠了桃花朵朵開成了——梁平《成都詞典》
這個作品有親近,有疏離;有柔情,有豪放;有嚴謹,有灑脫……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能在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或情緒里,找到和這個空間屬性相契合的點。
△一道詩意的光柔合了室內外
空間由柔和的中性色展現(xiàn),通過雕塑的形態(tài)、裝飾燈的搭配、藝術家居的質感、簡潔的線條、色彩的運用等,一系列與空間相得益彰又飽含生趣。光一寸一寸地落于空間,神秘感與序列感也由此產(chǎn)生。
藝術是空間的眼,使形式的完整性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色調和線條都是情感表達的媒介,它們通過我們的眼睛來調整我們的心靈,這是空間與我們的對話。用空間的氣韻去觸碰人對空間的感受,尋找與自然觸動時的那種互動情感交流。
△藝術裝置 每個人都是離自己最遠的人。或許,唯有文化和美學才可以幫助我們找回自己。文藝不只是一面鏡子,映現(xiàn)著世界,且是一個獨立自足的形象創(chuàng)造。它憑著韻律、節(jié)奏、形式的和諧、色彩的配合,成立一個自己的有形有象的小宇宙。這宇宙是圓滿的,自足的,而內部一切都是必然性的,因此是美的。
群山環(huán)抱于外,溪流交織于內,無北國大野之勁風酣暢,少南國晴空麗日鮮明,溫溫和和一片大地,滋滋潤潤一方沃土。——林文詢《成都人》
△吧臺
從回望傳統(tǒng)文化的繪畫里,演繹出獨特且適合的圖案,是空間一處不經(jīng)意的風景,是隱喻也是表述。空間中刻意營造出簡潔的線條感,富有藝術趣味的軟裝陳設使詩情畫意與線條合二為一,更顯生動深邃。
設計師用美學的視角借著金屬,大理石,皮革等現(xiàn)代裝飾材料,融入城市親和感,利用光線、形式、紋理、藝術、包容自然的質地,承載多元且豐富的空間情感。
△童趣
詩人鄭谷滯留成都數(shù)年不歸,是因為他愛成都的海棠花;李商隱是因為美酒而不愿意離開成都;老舍說成都能令人體會到“悠然見南山”的那個“悠然”。人生的韻律和節(jié)奏,是充滿詩意的。天地自然、草木成趣,讓你能夠邂逅,并感受到一份美的事與物,其實就是詩。詩不拘于文本,也不在遠方。詩在當下,是一個個具體詩意的人,一顆顆澄亮的心,一段段日常生活里素樸而深情的安寧,還有堅持。
設計師很在意時間跟空間的對話關系,空間中用到的各種材質和設計手法,不僅在表達對空間的探索,還是時空游走在過去和未來之間。作品從時間的維度回歸對生活的理解,穿過成都獨有的生活氣質,營造了一個身居繁華、心歸自然的城市山水相逢處經(jīng)驗的空間。
用卡爾維諾的話說,城市猶如夢境,“你喜歡一個城市的理由,不在于它有七種或七十種奇景,而在于它對你的問題提示了答案。”
項目名稱 | 成都金融街融府售樓處
項目地址 | 中國 成都
項目面積 | 800平方米
設計機構 | 鄭樹芬室內設計深圳有限公司
主案設計 | 鄭樹芬Simon Chong 徐圣凱Canyou Xu
軟裝設計 | 杜恒Amy Du、丁靜Circe Ding 李平Echo Li
攝影團隊 | 張騎麟
完成時間 | 2020.11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