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空間的功能性需求遠遠小于精神需求的時候,我們稱之為詩意的空間。—— Peter Zumthor
西麗湖以西,麒麟山以南,行數百米,駐足于沁園路一側,金眾·麒麟公館便大隱隱于此。「沁園」取林洪《冷泉亭》詩句:「一泓清可沁詩脾」,僅著一字,宋代人文的詩哲古意躍然于眼前。
項目親山鄰水、得天獨厚的場地條件,傾力打造「抬手盡詩意,滿目皆畫境」的自然人文隱逸之所。從建筑、景觀、自然、人文的構思到立意,詩意空間不僅單一的命題挖掘和發揮,更嘗試東方美學之于一座湖山藝術館的積極探索與深邃思辨的實踐。
東方美學由詩入禮 曲徑通幽━關于文化傳統,藝術家虞蘭因說:「我想文化傳統對于一個人很重要,掙不掙得脫不是一個目的,問題是你有了這些文化以后,你要對現代的你的時和空做一個什么樣的表達?尤其作為一個藝術家,這很重要?!拐\然,這對空間設計師而言,更為重要。
詩意空間以「緘默萌趣」、「曖昧詩意」、「山水墨韻」、「肌理時間」、「光影靈動」、「自然人文」為議題鋪展開來,用現代的設計手法解構宋代文人的山水意境傳統,結合江南園林的審美趣味,投射出當代東方人文氣質的空間敘事結構,創造一種意義獨特的情緒氛圍。
▲ 麒麟福(?。?/p>
回廊盡頭,借由區域轉化的契機,五千片金屬網構建的麒麟福(?。鲬腋∮诎肟罩?,作為空間格調的立意象征,一語雙關的隱喻手法,傳達出詩意空間對物與場域、界面與靜止時間的獨特感知和合適的分寸把握。
錯落有致的屏風排列,強弱材質的戲劇對比,序列的布置于廊道,結束于一汪湖水漣漪暈染之處,緘默與靈動默然相視,似有萬語,卻不露一言。
▲ 靜止的"漣漪"
東方匠心巧思鏤月 妙手裁云━東方匠人的藝術追求,在于心領神會、天地相融而藝道合一,延展到建筑空間里,則是賦木石以靈魂,著花草以生氣,寄心思為情境。
由外及里,空間布局采用江南園林回游的多動線模式,人游其中,曲折反復,不停的探索、駐足、窺視,不斷的好奇、聯想、驚喜。曲折含蓄、朦朧透明、柳暗花明的詩性意象,呈現出既國際又東方的無需言說的自然雅逸、婉約細膩的美學語境。
有別于常規的處理手法,詩意空間采用西方建筑學上不對稱、自由流動的布局邏輯,賦予東方的氣質神貌,在現代主義設計浪潮里另辟蹊徑,精妙的東西方文化結合,生長出空間的獨特詩性美學。
透光白漆玻璃轉譯出「燈籠」的東方朦朧意象;鏤空金屬絲網「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虛實營造;保加利亞灰溫潤面與皮革面的轉換沉淀;潑墨山水石在空間各處不經意的點醒;下沉式談心坑致敬卡洛·斯卡帕的流暢線條抽象化為詩意的回折韻律......
東方生活芝蘭之戶 滿室流芳━設計前期充分考慮到后期使用空間性質的改變,減少二次拆改,為營造東方生活的寫意恬然,詩意空間借鑒密斯·凡·德羅的流動空間理論,空間相互連通貫穿,削弱區域轉換間的凝滯感,借以模糊不同功能區域的固有界定。
材質表情的匠心獨運,借由主觀能動性的充分調度,激發出比實際景物更豐富的藝術內涵,暗合東方哲學「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的美學思想。
于端景處,一塊整石,拔地而生,橢圓的形態呼應中界空間的秩序需要,木、石的肌理表情,通過燈光層次暈染,相互清晰可見,對景和借景的情境轉換,成為某種意義上所在場域精神性的最好注釋和視覺落腳點。
所謂「咫尺之內而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詩意空間有意識的銜接人文與自然,打造「一花一世界」,自成天地的意境氛圍。滿室芝蘭,芬芳流轉,令人齒頰生香、余韻悠遠。
詩意空間正在嘗試創造的,實際上是一個能夠模糊建筑、景觀、自然界限的東方人文環境,如此,空間不再是為生存而建的功能性軀殼,它能反應我們周圍的自然和文化傳統,也能映射我們不斷追求和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
▲ 空間分析圖
▲ 效果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 金眾 · 麒麟公館營銷中心
項目地址 | 廣東深圳
設計面積 | 890 ㎡
室內設計 | 詩意空間設計
軟裝設計 | 詩意空間設計
燈光設計 | 凱銘照明
主創團隊 | 袁洋、顏英奇、倪海楊、李平
設計團隊 | 黃方志、黃霸、陸仁輝、徐曉燕、胡沁
甲方團隊 | 朱凱、劉曉娜、楊輝、王哲、葉永飛、張代楓
項目撰文 | 林書勇
項目攝影 | 三像攝/張靜、丁朝盼
視頻剪輯 | 花覺影像/林惠敏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