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建筑系建系102年以來首次將亞洲校友的實踐作品在系館中展出。
展覽旨在詢問西方教育如何在東方的實踐中實體化。
十六位建筑師在不同國家、地區和城市實踐,背景差異、語言不通、年歲有別。
但是兩個共同點卻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在職業生涯的璞玉階段經歷了相同的教育;二是,共同的實踐地域:亞洲。
▼展覽概覽
▼展覽入口
展覽的設計如一組體型類似的屋子,行走在其中好像穿越大街小巷。不同建筑師的項目變成了鄰里,互相說著早安、道著家常。
但各家都是個圍合的小院子,每個角落都說著各自的故事,有著自己的歷史和態度。▼展覽局部
設計避開流程式的觀展路徑,整體布局成星羅棋布的格局,就像棋局一樣不能以單一的角度去理解,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視角甚至不同的時刻所體會到的都會有差異。近看單個項目時,背景中又有另一個項目出現,轉身前往另一個項目時又被身后的吸引。▼展覽設計軸測圖
▼展覽設計平面圖
▼展陳臺原型設計
展覽回顧了近十年間十五位建筑師、十二個事務所的思考與實踐成果。刻意避開了影像和圖紙,單純以模型表現建筑設計。這種形式移除了項目和地域的關系,但使互相間有了對話的可能。▼小溪家和Y Hotel,建筑師:魏娜
▼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建筑師:陸軼辰
▼四分院、滴水湖餐廳、長江希望小學、高黎貢手工造紙博物館,建筑師:華黎
▼House M,建筑師:乾久美子
▼Lake House
▼開幕演講及開幕展
[tr]項目名稱:耶魯亞洲校友十年回顧展
[tr]設計方:劉子玥
[tr]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tr]項目設計&完成年份:2018年年
[tr]展覽時間:2018年3月1日~2018年4月8日
[tr]策展:劉子玥,Pierre Thach,Kevin Tin-Yu Huang,Iven Peh,Sunwoo Kim
[tr]展覽設計:劉子玥
[tr]平面設計:唐達斯汀,趙顯雄
[tr]布展團隊:凱倫·德爾加多、丹尼爾·徐菲喬、馮碧婷、瓦隆·凱萊卡、海雷·夸克、賈斯汀·基辛格·萊、李一緋、佩伊、沈葆麟、宋真(伊莎貝爾)、全勞拉、魏實(維維安)蔡英文、魯克山·瓦蘇波拉、王立楊,聞曉慧,張靚秋“
[tr]項目地址:美國紐黑文耶魯建筑系
[tr]建筑面積:60m2
[tr]攝影版權:劉子玥、嚴豪
[tr]合作方:
[tr]Soo K.Chan,SCDA建筑師,1987年
[tr]崔進和施明盛,崔順實,2000
[tr]團紀彥,Norihiko Dan and Associates,1982年
[tr]華黎,跟蹤建筑辦公室,1999年
[tr]黃聲遠,Fieldoffice建筑師,1991年
[tr]黃斗進,黃東進建筑師,1993年
[tr]乾久美子,Inui建筑師,1996年
[tr]Michael Kokora&Marcus Carter,反對領地,2004年
[tr]陸軼辰,工作室鏈接-圓弧,2008年
[tr]Cyrus Patell&Eliza Higgins,集合項目,2010年
[tr]陳馮富珍(Rene Tan),RT&Q建筑師,1987年
[tr]魏娜,魏建筑師,2004年“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