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和牛食驗室
項目類型:餐廳
項目地址:中國 深圳 福田區皇庭中心三層
設計時間:2018年7月
竣工時間:2018年12月
項目規模:1250㎡
室內設計:琚賓/水平線設計
平面設計:黑一烊/山河水設計
室內設計團隊:陳道麒、黃熙彭、羅瓊、聶紅明、李俊樺、林建旭
項目撰文:琚賓
項目攝影:井旭峰
食 驗 室
我實在不清楚“性冷淡風”這一標簽是剛開始被誰定義的,總之就是,這處地方的確是在“網紅”的路上“漸行漸遠”了。
琚賓于紐約 2019.01.20
一些去過“東西小院”的朋友精準地猜出了之間的設計關聯。
但細想起來其實也并不像,除了一處定制的雕塑,以及現場的施工隊伍有著相同的出處外,其余的從色調到燈光到桌椅到布置,幾乎連收口系統都沒有重復的用法,定位不同、思考不同,大概是某暗處的苔蘚借著其獨特的氣質吐露了細節吧。
應該可以說,所“食”以及“食”的方式決定著人的物質內核,順便也影響著思考方式。
外立面 Facade Design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這些還原成最初的構成物時,淵源是重要的,品質是重要的,與其同時,儀式感也是重要的。
于是在CBD地區“奢侈”地留下了大面積的水景和看似無用的“茶室”——這些本來應該是與經濟效應相矛盾的構建體,實際上是整個“食驗室”空間中的魂。
大用的無用。在這個一千平米的空間中,把大面積的玻璃建構在朦朧里,讓座位與燈光韻律關聯在一起,融入到質樸的鄉野氣息構成的大地色系里,非主角,但重要。
當代藝術在不同空間以不同主題模式出現,矛盾和多元的氣質在這里共存共生,指向了空間里的唯一性內核。
室內 Interior Design
我一向倡導較為純粹的空間,安靜、內斂,質樸中有著一種出挑的氣韻。在“食”的主角地位背景下,將“食”變成一種事件來演繹。
于是,素色的門廊背景版是必要的,這樣合影好看;前臺的黑色石桌是可要的,這樣可倚可靠可借勢站立凸顯曲線;
入席前或人散后,可以舒適待著的“茶室”也是需要的,看畫看書聽音樂,看水從裝置畫中流下在水池邊上猶豫著進退……行為模式與認知模式互為因果,“好吃”也并不僅僅只是味蕾上的刺激。
事實上,在“食驗室”中,“好吃”是一種主觀的立體的全方位的情緒體驗,是一種對愉快的刺激以及過往開心經歷回憶、對比再次疊加后的綜合反映。
這其中包括光影,包括色彩,包括主廚的廚藝和氣息,新鮮當季的料理食材,烤肉的香氣,大滴油脂勾起的火花,肉質滋滋作響的收縮聲,蠟燭的跳躍,器皿的精致……歡愉感隨著隱約的背景音樂在屋頂上方交織匯集,變成一種集體的快樂感知,在相較不嘈雜的大環境里組成一種奇異的美感來。
使得食客們在燈光燭光下綻出不同程度的笑臉,幾近美顏。透明的廚房是我一直想滿足的好奇心,公開的同時也意味著對內部整潔嚴謹的要求更為苛刻。
雖然不似中式的橘紅色燈那樣充滿著食的欲望和熱火朝天般的熱鬧,但有種秩序的、科學的、實驗室般現代化了的條理分明。是一種別樣的少見的使人愿意去拍照的美。
那中庭偌大的水景或許不僅僅是我對空間中留白的考量,更是對記憶上的關懷,當然了,還聚氣,還私密。
夜晚的妝容和美酒佳肴會映在水面,歡聲笑語會部分濺起部分留在水底。或體驗或再來,都好。
這是我做的除綜合酒店外獨立的第三個餐飲空間,正在進行時是第四個。
剛巧都是在深圳,剛巧都是較為具有代表性的餐飲方向。
我很喜歡這種純粹的可以讓人們都去感受的實用型項目,一來美食本身便是美好的,二來也很愿意在照顧了精神層面的同時沾一些煙火氣息。
在『食驗室』中,我邀請了朋友黑一烊先生操刀平面設計。與喜歡的人一起在喜歡的地方吃好吃的飯,生活嘛,本就應該如此。
關于琚賓創基金理事;水平線設計品牌創始人兼首席創意總監;2018 Andrew Martin年度大獎獲得者、CIDA生活家?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人物;2017 ARTPOWER 100年度設計師、GQ年度設計師;2015“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致力于研究中國文化在建筑空間里的運用和創新,以個性化、獨特的視覺語言來表達設計理念,以全新的視覺傳達來解讀中國文化元素。
在作品中,將“當代性”、“文化性”、“藝術性”共溶、共生,以此作為設計語言用于空間表達。從傳統與當下的共通、碰撞處,找尋設計的靈感;在藝術與生活的交錯、和諧處,追求設計的本質。在歷史的記憶碎片與當下思想的結合中,尋找設計文化的精神訴求。
大道至簡,或許大師們常說的 設計是在做減法 而不是做加法,就是這個道理吧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