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 南昌萬科華僑城純水岸藝術展廊
項目類別: 藝術展廊
項目地點: 中國南昌
建筑設計: 上海日清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總建筑師: 宋照青
設計團隊: 趙晶鑫、方異辰、李哲翔
景觀設計: LANDAU朗道國際設計
室內設計: LSDCASA
占地面積: 4175.16㎡
建筑面積: 1192.45㎡
景觀面積: 3370㎡
容 積 率: 0.28
綠 化 率: 75%
設計周期: 2018.01-2018.08
竣工時間: 2018.10.01
△東北方向鳥瞰
項目位于南昌市象湖西岸,新城大尺度的街區形態顯著區別于老城的“自然”結構。
“滕王閣三角洲”南流的撫河試圖保留這個城市的山水特征,并將橋梁轉變為城市設計的主要元素。本案欲意取證這座當代城市的形態記憶,留守文脈邊陲。
△東南方向鳥瞰
萬壽宮與萬壽塔分居象湖南北,視覺體系可謂廣袤,。項目的最初創意是抬升地形,保留城市綠地并建造一個新的建筑,填補沿湖規劃形成的地標節點空白。
△西北方向鳥瞰
△東南方向鳥瞰
借助類型學概念,將有雕塑感的環橋植入進了設計理念,既作為主體建筑的連接器,也是對于相鄰九州大街下穿隧道的回應。
體量分析圖▽
體量上將矩形展廊嫁接在兩進院落之上,接待大廳,展示大廳,休息區橫向排開。下方的一進院落向北開放,通過圍合環橋形成的弧形墻體引導觀眾向入口靠攏。二進院落縱向布置辦公區,同時向南側外部庭院開放。
以此為空間框架,環橋對側不失時機地展開擴容,形成了門廳的前導區。由不同尺度的空間累積,平面及高度上的形體復制,帶來了兩部分建筑之間的一種動態而克制的獨特觀感。
△環橋中心遠眺
△環橋遠眺
本案的結構設計不僅僅是解決并實現承載功能,要進而揭示其背后的形式邏輯,我們最終采用的單側懸掛箱形梁解決了設計中的關鍵問題:如何將靈活自治的部件融合,從而形成一個產生內聚力的整體。
結構分析圖▽
△環橋起點
△環橋作為懸空的裝置
△單側懸掛結構
穿過城市綠地,抵達去紀念性的庭院入口,左側為玻璃門廳,直入進長達21M結構跨度下的休憩區或移步登上右方的環橋。兩條流線的起點也是終點,重點是架空層作為設計的重要理念,創造了小型建筑的公共性。
△設計構思
△懸挑下部空間
△庭院入口
△環橋一側流線
△環橋下方水景
設計師要創造的就是這樣一個寂靜、有力的公共領域,有形的環形結構創造了無形多維的流線,雕塑化的環形架構給予了層層推進的景別。
△建筑入口
△21M跨度下的公共領域
△出口庭院
△入口院墻
△入口院墻
△墻面鏤空
△建筑化景觀
作為墻體的建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承重的院墻更加凸顯了建筑最終形式的水平排列結構。19000塊25度灰色水泥板掛在親地化的體量上,創造出極簡的細節。
△從門廳遠眺環橋
平面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立面圖▽
總建筑師
宋照青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工程師 上海日清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總建筑師上海日源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總建筑師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碩士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