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建筑含義
古建筑是怎樣來定義,來衡量的呢,其實是這樣來定義的,要想定為古建筑的行列里面,至少是在近代以前的建筑才行,就是要在民國和民國以前的建筑才能叫做古建筑。在中華的文化海洋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深不可測,我們下代人對于以往的歷史的追尋除了一些歷史文獻之外,更多的是從古代的物件來推理求證得出的,比如說,衣物、兵器、鎧甲、樂器、生活用品、鍋碗瓢盆、古墓、棺槨、石碑等等,除了直接的歷史文獻之外,最好的,最直觀的就是古建筑了,古建筑相對于以上的東西來說,保存的時間會長,有的古建筑能保存上千年,再比如地下的古墓,這也是古建筑類的,在地下的古建筑,在古代,皇帝基本上登基開始就會著手,籌備自己死后的陵墓,請最好的道士來挑選陵墓位置,再傾國之力按照地面上的宮殿的模樣款式照搬到地下,這有做的目的是期望死后可以在地下依然統治世界,也不愿放下生前的榮華富貴,所以每個皇帝對自己的陵墓都十分重視,修建的工藝,里面的財寶,絕對是大概是能達到的最高水平,放的也是最珍貴之物,后人們在進去考古的時候,基本上這位帝王在位時期的很多事情都能看明了了,當時的國力,文化,武力等等都能在墓中體現出來,保存完好的古墓就是一所保存完好的宮殿,就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國家中心所以古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古建筑保護
古代建筑有許多是神乎其技的創意設計,巧奪天工的建造,讓人驚嘆不已,實在是文化瑰寶,可是再精妙的設計和高超的建筑手法也抵不過時間的洗禮,會在時間下衰敗,在地下的古墓會里面的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氧化、漏水浸泡、腐爛等等的可能,地面上的古建筑則是風吹日曬,最可怕的還是人為的,比如打仗攻下城池后的燒殺搶掠這是最絕的,搶完后還要放火,燒個精光,人為的破壞比大自然的侵蝕要恐怖的多,許多古建筑都是因此而消失在歷史中的。古建筑是不可再生,急需保護的,現有的古建筑是到一座就少一座,我們應當保護起來,對于一些年久失修的古建筑應當封閉起來等待修復,這是防止坍塌導致人員傷亡,也是對古建筑的保護,主要防備一些想要探險或別有用心的人,還有就是在一些景區的古建筑里張貼標語,禁止涂畫、刻畫,有些素質較低的人,就要在名勝古跡亂涂亂畫,表示來游玩過,這對古建筑是以破壞,是一種污染,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嚴歷禁止,一經發現,要強制清洗,沒有權限可以報警。還有盜墓賊也是十分可惡的破壞者,在民國時期基本是最瘋狂的時候,各路軍閥為了籌集軍餉錢財,就帶著隊伍去盜墓,大軍閥小軍閥不計其數,實力強者就直接明著盜墓,實力差者就背地里盜墓,直接挖,挖不開的就炸,進去后搜刮金銀財寶,開棺后尸體就丟棄在一旁,更有甚者在挖掘別人祖墳后還要強迫其后代招待士兵吃飯,稍有不從便會人頭落地,雙拳難敵槍械,人們只好屈服,這是當時的混亂背景下出現的事情,這對古墓造成了重創,還是不可逆的傷害,等到之后的考古人員來發掘保護的時候,都會流出淚來,這是歷史文化的毀滅。在歷史上,這樣大規模的盜墓、破壞古建筑的事件還有很多,比如說董卓、溫韜、劉豫、還有民國的孫殿英,這些人都是有權有人,對古墓造成了極大破壞,所以能流傳到現在的古建筑都不容易,要好好的保護,不論是官方還是黎民百姓。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