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古廟道觀整體規劃品牌策劃設計必須了解的幾個常識問題,老鐵都知道
一、【基本定義】
古建筑是指民國及以前的建筑,目前我國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清朝時期和民國時期,例如北京城的故宮、頤和園、天安門、端王府等古建筑都屬于明清古建筑。由于中國古代生產力相對落后,古建筑的保護理念和保護力度相對也比較落后,導致古建筑的保護非常滯后,各地明代以前的古建筑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帝王陵寢、佛塔、古墓等等建筑類,其余民居、古廟、古寺等建筑基本已不可見。古建筑是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深度體現和傳承,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物化,必須加大保護的力度。
二、【保護現狀】
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及民眾對古建筑的價值認識不足,導致古建筑的保護面臨著巨大的憂患,古建筑的種類有帝王陵寢、古廟、古鎮、古民居等等建筑,目前的保護都不樂觀,帝王陵寢由于有政府部門出資進行大力維修、保護,目前沒有太大的問題,而古民居、古墓、古廟等古建筑則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古墓的被盜問題屢禁不止,古寺廟的損壞維修問題嚴重,古民居的損害也日益突出,如何解決這類問題日益嚴峻,如何解決這種尷尬的現狀呢?政府部門出臺更為嚴厲的破壞古建筑的懲罰力度,大家古建筑的普法宣傳教育,當地政府劃撥資金對當地的古建筑進行專業維護。
三、【常見問題】
古建筑常見的損毀問題如下:地面沉降、地基下沉、磚石風化、木材腐朽、屋瓦破裂、墻體崩塌、地板高低不平,所有這些問題的有人為的損毀,也有自然外力的損毀,我們應該如何修復呢?下文有具體詳述。總之,古建筑常見的問題是我們修復工作中必須時刻注意總結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總結,最終達到完整有效的解決方案才能應對古建筑千差萬別的損毀細節進行修復。
四、【如何修復】
針對前文提到的地面沉降問題,需要分析具體問題,通常可能是地下水位下降或者整體地面空間下沉,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通常地面注水,提升地下水的水位,保證古建筑的整體地面提升,如果是地面空間下沉,則可以通過地底加高的工藝進行整體抬升地面;如果是地基下沉,則可以考慮替換地基的基石,用更為堅固的花崗巖等巖石進行局部替換;如果是磚石風化,可以選擇和原材料類似或者一樣的磚石進行整體替換,將新的磚石表面進行整體做舊,然后用桐油等油脂進行澆注,最終達到延長其使用壽命的最終目的;木材腐朽,針對這一具體問題,可以研究原木材的材料種類及大小規格,針對這些數據進行整體替換,保證原來的建筑風貌和風格,保證新的替換和原有風貌必須高度一致;屋瓦破裂,針對這以具體問題,依然進行整體替換,但要注意的是,古瓦的燒制方法必須了然于胸,屋瓦的大小、厚薄、長短都必須和原來的材料高度一致,不能用現代工藝的屋瓦替代原有屋瓦。
五、【主要種類】
古建筑的種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祠堂、廟宇、宮殿、古城墻、古墓、古民居、帝王陵寢、古鎮等等。廣大的南方地區對家族宗族觀念非常強烈,故而對祠堂的保護力度非常大,兩廣地區很多地方依然能夠看到明清時期的古祠堂;中國古代就是佛道儒三家并重,民眾對古寺廟的崇拜非常嚴重,故而這類建筑保存相對較為完整;宮殿的保存只有北京地區的宮殿群,這類建筑目前保存的較為完整的是明清時代的宮殿,相對于中國,日本唐宋時期的古建筑保存相對較多;帝王陵寢的保存相對較為完整,由于歷代政府對盜墓的嚴厲打擊及帝王陵寢自身的保護措施得當,這類古建筑的保護力度依然較為完整。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