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一個白色房子,一個生長的家
所屬類別:住宅
主設計師:劉愷?
設計師:楊駿一?
攝影師:田方方
案例面積:240㎡
主要材料:金屬板 烤漆 毛氈 藝術涂料 沖孔板
設計說明撰寫人:劉愷
設計時間:2016年5月
建成時間:2017年11月
建成地點:上海
在上海一個普通舊里弄之中,有一個三層白色的住宅。
▼住宅位于上海一個普通的舊里弄中
上海有很多類似的老房,這并不是一個拔地而起的新建筑,它位于一個自然的狀態形成的街區,這些房子承載了上海的記憶。
▼住宅與老房相依
原始建筑1947年竣工,由三層組成。面寬5.5米,深度約15.2米。南北朝向,南北各有入口,由于內部復雜隔間很多,深度也很深,整體室
內的采光較很差。由于建筑修建時間較早,建筑局部構造有修復結構需求的可能,因此我們為建筑整體做了加固設計,并統一了整個建筑
的層高,將原來位于北側的樓梯全部拆除, 將天窗和樓梯設置為建筑的中心,重新塑造了整個三層的邏輯和形態,我們將鋼板樓梯穿孔之
后,可以起到透光的作用,樓梯圍繞自然光天井自一樓起循序向上,讓整個家都圍繞著天光垂直的延展。
▼住宅入口
▼將位于北側的樓梯全部拆除, 將天窗和樓梯設置為建筑的中心?
RIGI在一樓的設計中延展了半開放的區域,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原來孤立的院落和三層空間,在改造后有了新的對話關系,半戶外陽光
空間,為客廳空間增加了足夠溫暖的氣息。陽光,植物,室內,室外,模糊的場景界限讓空間和生活場景中隨意切換,我們在院子中預留
了一個樹洞,春天的時候種上的樹木,隨著這個家,孩子一起成長,時間也是設計的一部分。
▼半開放的區域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
▼院子里的樹洞
陽光房客廳餐廳與廚房在一樓的設計中形成一個完整空間,這是一家人在一起分享最多的空間,不管是父母孩子還是老人,我們希望這個
空間是屬于生活之中的每一個場景,而不是被功能所定義的,我們設計了的一整面模塊化的家具墻面,我們叫它Life board, 這面墻搭配可
隨意裝配組合的配件,隨著主人的生活慢慢的變化,在這個角度上我們更希望這些設計未來的形式是通過每一天的生活形成的。
▼陽光客廳與餐廳形成完整空間?
▼模塊化的家具墻面可隨意裝配組合的配件
二樓設計中將門和儲藏空間隱藏在墻面中,創造了一個干凈且完整的區域,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這是一個很
溫暖的屬于家的空間。
▼二樓門和儲藏空間隱藏在墻面中
小朋友的床和書桌以及倉儲我們用設計連接在一起,主人的小孩很喜歡這個房子,在樓梯爬上爬下,在院子里不停的玩耍,這也是我們設
計的一個初衷,給這個孩子一個更大的世界,站在另一個維度去理解這個不停變化的世界。
▼小朋友的床和書桌以及倉儲用設計連接在一起
由鋼板樓梯圍繞自然光天井自一樓起循序向上,可以看到我們改造過的天窗和垂直采光窗以及一個純戶外空間,這是改動最大的區域。整
個建筑的源發點就是從陽光和垂直空間開始。主臥我們保留了原始建筑的坡頂結構,將衣帽間和衛生間統一在一個盒子之中,最大限度的
保留了原始建筑的形態,并在本來并不大的空間中創造了新的關系。
▼ 主 臥
▼主臥/客臥洗手間
我們想設計一些裝載美好的東西的東西,生活之中并不常有大喜悅,那一些淺嘗即止的小確幸填滿了我們的生活,也許我們熱愛的從來不
是對好東西,奢侈家具的不斷占有,我們需要的應該只是可以被創造,能完全自理的生活??催^這么多的家,唯一可以堅信的是人不能被
固定的生活僵化,不論是房屋價值,還是所謂房屋風格。
▼樓梯間的明亮通透
房子并不代表家,家永遠是屬于自己的家人的地方。家承載了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這應該是一個容器,承載著我們的成長,經歷和希望。
而設計,應該是給生活更多的寬容。我們工作、生活著的這個城市并不完美,甚至現在門外還有亂停的車和很多垃圾,但這并不妨礙我們
在這里設計一個溫暖的家。這是一個70年的房子,很多年見證了很多的人,這一刻,它好像新生了。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意義,要更好。
▼住宅里的美好生活
▼剖透視
▼平面圖
▼改造前后對比圖
主題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