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話空間 | 木美術館,以策展型商業重塑品牌體驗空間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零售業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從單一的商品銷售轉變為注重體驗以及建立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
項目的最初的定位為品牌木地板的品牌展廳,設計師希望能夠讓空間超越傳統單向的陳列與售賣功能,圍繞顧客體驗,以品牌核心價值為基礎,結合美術館的設計理念,打造出一個集情感體驗與獨特場景精神于一體的沉浸式展廳,讓人們在空間中欣賞木地板之美的同時,也能更深層次地感受到品牌所期望傳達的文化內涵與價值觀。這一次的嘗試,也標志著我們正向著策展型商業模式邁出重要一步。
?
01.天圓地方
Round Heaven, Square Earth
項目位于北京,設計師希望以空間回應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特征,將在地文化元素融入到空間設計之中。
受到北京天壇祈年殿的啟發,設計師在原本矩形的空間內部置入了一個圓筒形結構,圍繞這個體量,空間被簡潔的切分為了“內圓外方”的空間格局。
中國傳統的宇宙與哲學觀中堅持的天圓地方對中國傳統古建格局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如今設計師又通過現代的設計手法將這種傳統的建筑美學重新演繹,不僅充分呼應了中國文化中“圓”的象征意義——即完美、完整、和諧與永恒,也寓意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
02.環形動線
Circular Circulation
入口處設置的灰空間,配合汀步的設置,讓進入的速度被放緩,心也由此慢了下來,整理好再次進入,既起到了過渡空間的作用,又刻意讓內與外的主題保持了距離,增強了空間的私密性與層次感。
空間中的主動線也圍繞新置入的體量形成。兩個曲線片墻構成的入口,在視覺上做了一定的遮蔽,讓人們無法一下看到空間的全貌,只能循著光逐漸在內探索,被外圈的動線引導著逐步進入展廳內,一個寬容明亮的圓形展廳突然出現在眼前,豁然開朗。
從圓形展廳踏出是可以跟隨設計師規劃的動線快速的來到出口,方寸之間,進與出被合理的安置,共同構成了展廳的環形的動線,兩者共同構成了參觀者從起始到結束流暢不重復的參觀體驗,又互不打擾。沿路各個展廳必備的功能分區也被恰到好處的分配,設計師也由此創建了一個多層次、多視角的空間體驗。
?
03.場所精神
Spirit of the Place
不同于傳統展廳直白的產品陳列邏輯,空間充分借鑒了美術館的設計理念與策展邏輯,一體化的打造了一個空間形式與展陳內容主題高度融合統一的空間。
通過整體采用統一的墻地涂料,營造出簡潔而富有質感的空間背景,形成了一個如美術館一般的“白盒子”空間。在“白盒子”中,可以有利于摒棄了過多的技術性信息展示,木地板因為呈現形式上的轉變也由傳統的建材產品成為被仔細凝視的“藝術品”,展示重點放在木材本身所豐富萬千的自然肌理演化出來的美學價值上。
在入口處的地板畫廊通道中,參觀者可以細致地觀察道地板上的每一個細節,如紋理、結疤、切割及涂飾等,感受其中大自然與時間作用下的鬼斧神工痕跡以及人類對美的無盡的追求。
中庭區域作為產品展示的核心區域,通過中心處放大的立柱設計與弧形展板的布局,配合頂部燈膜所模擬天光的設計,塑造出了一個絕對的精神空間,參觀者在其中可以更加專注地感受著空間本身所蔓延出的神圣性與體悟到此刻寧靜感受。
設在窗邊的會客洽談區,陽光透過玻璃窗灑滿房間,植物自然生長,陽光與綠色植物仿佛為空間帶來了一方充滿生機的天井院落,,也在模糊空間中關于內與外感受邊界。
-
木美術館作為一次獨特的策展型商業實踐,不僅重新定義了品牌展廳的可能性,而且深化了消費者與品牌的互動方式,也使木地板這一日常建筑材料得以升華,成為講述品牌故事與文化價值的藝術載體。
這不僅僅是對于商品展示方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傳統品牌尋求轉型與升級的一次有意義的探索。
當商業空間能夠觸動人心并與之產生共鳴時,便有可能從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率先開辟出新的商業模式。
?
項目名稱:木美術館
項目地址:北京市朝陽區
建筑面積:200㎡
設計時間:2023年3月
完工時間:2023年9月
主案設計師:張通
設計公司:桐話空間
攝影師 :方立明
?
桐話空間設計總監:張通
國家注冊高級室內設計師
CEIDA中歐國際設計聯盟會員
40UNDER40中國設計杰出青年
安邸AD100 YOUNG中國最具影響力100位建筑和室內設計新銳
廣州設計周?百大設計美學紅人榜年度紅人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