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未的創作正是在這樣的思緒下油然而生的,在天津海河兩岸看到大大小小的民國西方古典或者新哥特建筑,這些建筑凝固沉靜,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在我心里,天津就是這些建筑符號所生成的,而這些建筑符號都有著經歷百年歲月,斑駁渾厚的磚石。就這么決定了!用老磚石去詮釋我們在這座城市第一個建筑改造項目。
▼入口空間
▼入口區域座位
項目在天津一座日本的商業區內庭院,自然光充足,建筑雖不古舊,但有著很日本的建筑材料用法,整個大框架由凹凸不平的細小石塊組成,大概也有十多年之久,已經有了一些歲月的痕跡。我不打算拆掉它們,如考古勘探,我小心翼翼的保留這些石塊墻體的重要部分,然后與它們保持間隙,重新用更古老的回收舊磚石建造一個全新的建筑框架,與老建筑體塊產生咬合姿態。而這些老磚石確實沒有令我失望,它們本身承載著幾十年自然歲月的侵蝕和洗禮,表現出了與這座民國老城相近的氣質。在建筑結構上,我并不打算讓它古典沉重,而是利用現代建筑力學,使之立面飛揚,產生反重力的視覺體驗,這是我力求在“舊”中產生“新”的必然做法,新舊并置就這樣暗藏其中,但又時刻提醒人們,這是一座古老的新建筑體。在其中的氛圍,應該是適合人們停留,交談與飲食,甚至可以沉思。這也是主理人的意思,希望不僅僅是完成烘焙交易,而希望更多的人們停留,甚至可以在此思考人生。
▼立面
后來再去,已經是春夏之交。陽光燦爛的照射在這座建筑體上,老磚石覆蓋的新建構在中午艷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男女老少無不沉浸,無不歡顏其中。回想起那天冬日,一切仿佛都在預言,建筑終究凝固了記憶與時光。
▼平面圖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