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旅行方式的升級迭代,民宿也不再只是作為旅行中的休息載體,它成為都市人群暫時逃逸的“遠方居所”,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屬性、價值期望和情感體驗。
這個項目位于龍崗區,民宿臨海,藏于海貝灣度假村靠里的一角,北側坐擁群山,視野開闊,遠眺綿延的山脈,南望一望無際的大海,俯瞰海浪蜷縮與歸航漁船,所有浪漫的詩情畫意,在這里被描述的淋漓盡致。
拋開對傳統民宿固有的觀念,蔡叔(本案屋主)希望民宿以“親子”的主題形式來呈現,其理念讓一家人從繁雜的生活里抽離出來,回歸自然本源。
業主找到我們時,建筑主體結構已經建成,由于房子空間有些局限性,設計師重新分析規劃后,整個改造圍繞著建筑和自然的關聯展開,讓建筑和自然能更好的對話。
小朋友并不是幼稚的代名詞,因此我們摒棄常見的刻板印象的五彩化卡通圖案,將親子民宿的設計風格定位為「富有童真卻不失美感」
民宿整體分為兩層,空間里設有6間客房,可以針對不同的需求,同時設有接待區、用餐區,樓頂有休閑露臺,小朋友在愉快玩耍的時候,大人也能擁有自己的愜意時光~
推門進來,映入眼簾的是一整排手辦墻,屋主女兒(小蔡)從國外回來,將來也是這里的管理者,手辦,在收藏者心目中,它是一種精神圖騰,是找到同道中人的通用語言,是喜愛也是信仰,色彩艷麗的手辦墻在這一刻似乎在說:歡迎你的到來。
信步徜徉于寬敞的接待區,空間整體色系以高級暖咖色為主色調,在空間中又通過掛畫、手辦等元素為整體空間增加色彩,“寧靜”與“跳脫”在這個空間里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
軟風煙雨,萬物沉靜,在接待休閑區隨心而坐,與家人促膝長談,翻半本沒看完的書。直至深夜,枕著星光入睡。
設計師希望將自然引入室內,建筑體塊中開出一道道水平玻璃窗,能從各個角落望見窗外的風景,盡最大可能地與自然進行對話,置身其中猶如森林中自由生長的樹木。
設計師在空間中也運用到很多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以營造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氛圍。這些材料不僅能夠與自然環境相融合,還具有舒適和溫暖的觸感。
仿洞石質感的移門,粗狂、堅硬但不突兀,如這里的生活般,平淡、質樸,但不潦草。周身是靜謐的氛圍,肌理流動著不可言說的生命力。
電視背景墻側邊在三個樂高點綴下低調簡素卻又生機勃發,豐富空間層次的同時也讓這面墻在一眾謙虛而低調的配置中展現著自己的個性。這里大概率是小朋友玩耍的最佳基地吧!
用餐區域通過樸素的色彩,與自然相結合的建筑結構,取于山林間的景色,將安靜與愜意融入此刻,舒適且飽含詩意的設計手法,是圍繞設計對于每一位來訪的溫情回應。
空間在溫潤的包裹之下,沒有喧囂與匆忙,給予到訪者溫柔守候,在詩意自然的懷抱里,望山、見海、聊寄,陽光晴好時,暖上一壺茶,翻看一本書,感受陽光細細密密地灑在身上,和家人靜享慢時光。
我們向自然索取靈感和素材,也在自然的懷抱中得到治愈滋養。光傾瀉而入,展開一場沉思的對話,給予深層次的愉悅和滿足感。這里是我們與自然共鳴的場所,一種心靈的治愈在其中蔓延。
室內隨著空間的規劃,產生了動態的變化,設計師將親子房設計為一個“樹屋”的形式,下層是休息區(除了固定床榻,房間還設置了可休息的沙發,方便家庭人多時入住),上層是小朋友玩耍基地,滑梯下來墻邊保護式的疊加設計給家長和小孩更多的安全感,素樸卻豐滿,簡單又舒適。
移步至二樓客房內,窗外絢麗的景色仿佛近在咫尺。
設計師在睡眠區域抬高一塊區域做地臺,上面放置床墊,旁邊也放置了可移動床墊,可以滿足一家幾口人出行的時候入住,這一處小小的改動設計,營造了屬于親密關系的交流氛圍,被縮短的社交距離、面對面的交談姿態、都是這塊小小的對等交談區域專屬的效果。
有陽光的時候,海上的粼粼波光似乎能穿透玻璃,投射到室內來,再經過珠光的二次演繹,成為某種即興的美妙景象。浪漫、詩意、興奮……身在其中一定還能找到更多美麗的詞匯,去贊美從眼睛到精神的情緒感受。
在自然景色下,室內陳設也愈發簡約質樸。素色墻面、自然材質、溫潤色調之下的家具與器物構成空間的全部,而流動的光影、一陣花香、一陣風吹則成為調動情緒的靈動因子,質樸的表象收斂在舒適溫潤的氣息里,是設計師與自然共生的理念使然。
主體框架結構下,天花必不可少會有承重梁位,所以也呈現出客房天花的多樣格局,設計師將原陽臺區域建筑的原始形態自然袒露,臥室內天花構造以弧形呈現,構筑出流動且不規則的美感。
在這里,植物充當功能性的存在,設計師將地面做了一小塊區域的抬高,預設成“畫框”,不同高度、疏密程度的植物介入,形成了“自然”畫筆下的藝術,并且隨著時間、季節的轉移而變化。使得開門見景,強調空間與自然的互動,也增強了空間的松弛感。
將浴缸設置在窗外,抬眼是萬壑流青,遠山遼闊,治愈靜心。靜享一場黃昏。
海邊的恬靜與清雅,安撫行人的躁動與疲乏,在此間,人更能感受到天地之靜,感受到自然所賦予的凈化。
陽臺房房內陳設簡約卻又細致考究,木質和棉麻、布藝等天然材料的融合,打造一處與自然相擁的避世住所,屋內開了一道道窗戶,將海景最大化的納入進室內,光影如同玉盤滾落的大珠小珠,輕靈靈跳入各處,賦予音律般的生命力。
白日的通透視線,隨著夜色逐漸柔和,在燈火處浸染月光,在臥榻上低語安眠。
記憶是個慢鏡頭,或是從遠到近,或是在模糊中開場,面朝大海的空間內,總是讓人不由自主的放松身體。
人與民宿的真實聯系,更能反應和凸顯設計的價值。所謂歷久彌新,便是空間成為承載自然與情感的容器,人們接納新的生命力和美好體驗后再次靠岸,并駛向未來。
設計圖紙
drawings
▽一層平面布置圖
▽二層平面布置圖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