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是項目當地社區咖啡品牌“井字咖啡”的簡稱,我們結合品牌在空間內搭了一個以“井”字為靈感的架子。
項目概況
Project Overview項目位于中山小欖新開發的商品房小區一層鋪位。商品房國內發展30年有余,而城鎮商品房在高速發展得年代,設計相互借鑒,出現了大量類同的布局、空間、材料等,以最大的利益為導向,用最快的方式生產及出售。除了相似的戶型,商業樓盤下的店鋪,也用著統一的安全模板,有著相似的空間、一長條整齊劃一的外立面,抽象得最后只能通過店鋪編號來逐一辨認。
▼區位圖
▼門頭
▼波紋鍍鋅板外立面
大部分房地產商并沒有心思為住戶與商戶介入后的幾十年發展留下多少發揮空間;商鋪與住戶關系割裂,除了為方便管理而從空間上水平分開,在最初項目定位時候,對于后續商業運營的想法就已經缺失 ,猶如機器般地完成屢試不爽的功能產品,在同質化到最后只剩下單薄的地段優勢。
▼陣列的空間感
▼入口半戶外空間
▼入口半戶外空間
在商鋪短暫的1-2年租賃期與1個月的免租期下,如何快速收回成本幾乎成了每個商家都會面對的問題,而快速裝修和控制造價則似乎成了最優解。
▼入口半戶外空間
設計處理
Design Processing業主十分希望能在新的小區開出一個親切近人的社區咖啡小店,慢慢成為了新社區的“聚腳”點,但同時無可避免的是要面對以上的問題。
▼廉價紅磚砌住的吧臺
▼長條吧臺
我們希望找到一個方法能回應這些問題:
1.時間與預算緊張。
2.租期結束后不產生過多的建筑垃圾。
3.幫助品牌挖掘更多的可能。
▼木架,紅磚吧臺的關系
所以在設計初期,我們對常規施工順序(清拆-泥水-水電-木工-油漆…)進行梳理,最后把木工部分獨立出來,與其他工種的施工同步進行??臻g尺度為開間3.6m,高6m,深9m的標準狹長長方體,設計置入一個可拆卸木構架,嘗試在工廠生產。木架在較高的空間內把人們的焦點控制在相對宜人的尺度,其序列感為較深的空間帶來可以感知的尺度。
▼剖透視圖
▼不銹鋼臺面
▼木構架形成的空間雛形
清淡的木色與輕柔懸掛的連續布幔,為社區人們的停留提供溫和的體驗,同時由于木構架以上的空間被布幔遮擋,適當地減少了建造面積,有效控制造價;
▼清淡的木色與輕柔懸掛的連續布幔
木構架在施工過程中,同步在工廠加工成零部件,我們的設計原則是:
1.可簡易搭建,即便沒有木工也能自行操作。
2.可拆卸回收再利用
3.一天內完成搭建。
在泥水、水電完成后,木構架零件進場,搭建工作在一天內完成了(最后還是有木工協助),再對木構架作一些五金補充,即完成空間雛形。
▼軸測分析圖
▼室內
入口內退了約1/3的深度,形成一個半戶外遮陰區域,供人們在天氣炎熱或有雨的季節在室外活動;最外側的圍蔽保留了包租公的不銹鋼拉閘門,這種門在珠三角很常見,讓新店帶著些自然的熟悉感;內部入口的折疊門則可以在天氣舒適的時候完全打開,通過木構架的延續性模糊了室內外的邊界感,我們希望這種有趣的圍蔽切換能給這個空間帶來其他的可能。
▼半戶外遮陰區域
項目完成后,店主經常和我們吐槽:很多人經過看到這個鋪面都會探個頭進來看看,好奇的問一句這里面到底是干什么的,有的以為我們是賣燒烤的,有的以為是賣香水的,有的以為是桌游店,就是沒有想到是賣咖啡的。
▼節點分析圖
我們說:在項目開始前大家的暢想里,這里有各種人在做各種事情:看書,打游戲,玩桌游,聊天,開k歌會,等等,就像”井“字的筆劃交叉點一樣,在這里有著各種日常的交匯,是朋友間習慣約見的地方,是街坊經過會打個招呼的地方,是上班族下午茶歇腳的地方,是這個社區里日常的“聚腳“的地方。
▼半戶外空間的活動
▼搭建過程
那天我們聊了很多也很開心,唯獨沒有聊咖啡。
▼立面圖
▼平面圖
項目名稱:井-社區咖啡
項目類型:建筑/室內
設計方:泥木建筑工作室
項目設計:黃城強,鄧敏聰
完成年份:2022
設計團隊:羅鍵鋒,林曉鋒,歐志彬
項目地址:中國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東升區麗城路
建筑面積:30㎡
攝影版權:黃城強,何振中
客戶:井字社區咖啡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