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身心愉悅的能量場
怎么樣才能算是安居?對于這個命題,我們的價值標準不斷在變化。更早的時候,經濟所限,只要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就夠了,漸漸地內地開始學習香港和臺灣的潮流,也有歐式的地中海、法式風格等等。北歐的自然風格,也流行了一些年。直到現在,關于居住,已經不拘于某幾種樣式,更加地多元化。
中國經歷過一段不平常的時間,從封閉到開放,很多東西從無到有,短短三十年的路徑實現了巨大的飛躍。飛躍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更多是表象的東西,無法用這么短的時間樹立新的系統,無法梳理一個所謂現代文明所具備的本質的東西。哪怕對于自己的家,也只能去往各處,照著樣子抄過來。
口玄關,登堂入室
有的時候,我們以別人的樣式來設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裝修自己的家,卻沒有想明白自己的真實需求。一不小心,就沉迷于某種風格樣式,中國人在原不屬于自己的空間中,又加了很多浮夸的裝飾,人是沒有存在感的。種種不舒適、不方便,一點一滴、一分一毫地慢慢消耗自己的能量,甚至于影響家庭關系。
樓梯水景,作為進門之后的層次豐富的景觀之一
什么樣的居住空間可以給人補充能量?一個空間可不可以一直吸引人居于其中?當一個人對家、對器物有粘性的時候,才能落下來,才能定下心來,否則永遠飄在半空沒有著落。居住是呂永中設計事務所一直在研究的命題,我們能否創造一種適合于中國人的家和生活方式,重新定義我們的居住空間。
入口左側對景
中國人對于居住的夢想,從來就不限于房子本身。除了風格和美觀之外,要解決細致的使用功能,也會有更多內心、情感層面的考量。更深一步,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父母子女之間的精神傳承,也可以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之中逐漸變化,這是空間的“場”與人的互相影響和教化。
樓梯細節,石材與實木的工藝處理
一層廳堂挑高兩層,進行了外立面改造,擴展大廳進深
房子的主人在十年前已經做過一次裝修,在使用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地下室潮濕,材料使用不恰當,氣味污染,很多生活的細節不能夠一一響應。進入第二次裝修以后,他更加慎重,也更加有經驗。家的設計,不同于酒店,如果有完工后無法補救的功能瑕疵,意味著屋主人將在之后的日子里反復忍受,甚至于不時令人心煩意亂。
因此不能過早地進入樣式和美觀階段,在設計之初,首先考慮的是解決問題。地下室是解決問題的重點之一。以前過于幽暗潮濕,本來除了藏酒之外,什么都不能用,白白浪費了一層的面積。在建筑改造中做了非常大的改動,在原有地基外層增加了一圈環繞式的廊道,頂部植入采光,不僅人可以從庭院來到地下室,也讓風的流動非常通暢,解決了潮濕和采光的問題。室內用休閑的沙發配上電視機和影音系統,家人朋友一起看一場浪漫的電影,無須知道外界的日升日落。
廳堂成為家庭的中心,空間進深有限,將花園風光借入
在材料的選擇上,健康問題其實是首要的。有污染的各種裝飾板以及不合格的油漆,是室內空間的最大污染源。屋主人提出來要使用金絲楠木,因為他喜歡金絲楠木的香味。中國的房子其實自古以來就格外青睞木材,也許木頭相較鋼材、玻璃,更加柔和溫暖,令人安心。正是金絲楠木的使用,讓這個宅子得名為“楠軒”。
兩層通高的正廳,是主人收藏的一組紅木家具,紅木作為收藏固然很好,久坐卻不甚舒適。好在靠近院子的落地窗邊,有一組硯石茶臺,這里成為了主人最常待客的地方,占地面積雖然不大,卻能讓七八個人靠近坐在一起交談,對院而坐,美景盡收。
主人愛好喝茶,一張硯石茶臺靠窗放置,將最美的景觀留給使用時間最長的地方
八角亭 餐廳。在此進行中國式的大圓桌家宴
隨著呂永中與屋主人之間更加熟悉,漸漸如同朋友相處一般。有一次喝茶,呂永中便問道,家人的房間都安排好了,那你自己最喜歡待在哪里?客廳比較大,是兩層通高的,如果一個人不會坐在這里,臥室更多是妻子梳妝使用。也許還需要一個書房,平常自己喝茶、看書都能用,偶爾有一點工作需要帶回家,也能在這里處理。一樓二樓沒有空間了,于是把原本用于存儲的頂層閣樓的屋頂整體抬高一米,用天窗將室外的陽光和空氣引入,空間頓時寬敞明亮。一側放置書桌書架,另一側羅漢榻一張,工作累了榻上小眠,這里就是主人的精神“他鄉”。
主臥,落地窗看到庭院景色
三年精作,用做家具的方式建造空間
“楠軒”的設計到施工完成,花了三年時間。這其中有很多工藝的突破。呂永中的半木品牌,用十年時間做中國的高品質家具,而楠軒的建造,正如同家具一般精工細作。
臥室的寧靜一角,將床具、燈具和藝術品融為一體
屋主人年紀約四十多歲,喜愛中國文化,因而選用金絲楠木作為主材。所有的木材面板,都是實木制作,用實木框鑲嵌實木板,相接之處完全使用榫卯結構,再用干掛的方式將面板固定在墻面。干掛是一種讓實木板面可以從墻體拆卸的方式,如果主人有了其他的置業需求,珍貴的木材就能實現重復利用。每塊墻板包括格柵,經過精確計算,完全貼合空間的尺度。而實木鑲嵌的肌理、格柵的粗細,進行了結構系統上的統一,延展出不同的細節變化,去響應各個空間功能和風格的區別。用其他的材料,比如石頭、金屬、皮質進行鑲嵌,金木水火土,環環相生的元素,圓滿得讓人有一種安定感,既溫潤也有鮮明的態度取向。
女兒房,空間不大,特別設置了寫字與梳妝功能兼具的桌子
廳堂最重要的一個立面,在木作紋理的精確變化上搭配五米多高、兩米多寬的漢白玉石雕,通體白色,雕刻《溪山行旅圖》,賦予整個空間向上挺拔、延伸的氣勢。立面的虛實的關系,如同中國的屏,疏密均有變化,重要的骨骼分隔處,用一些弧度的雕琢讓整個立面更加飽滿。石頭是由福建專門的手工藝人雕刻,在空間側光的照射下,非常的雪白干凈,層次鮮明細膩,精工雕琢卻不匠氣。白色的石雕、暖色的木作,讓廳堂帶有一些書院的氣息、文人的氣質,也把主人所愛的兩種材料的特點發揮到極致。
頂層閣樓書房,將原閣樓屋頂整體抬高一米,空間更加敞亮宜人
如何通過設計,去響應當代以及未來的生活?隨著我們對居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對使用功能的關注,以及如何用美來呈現,恰恰是設計往更深里面走的過程。這些對細節的考量,對美學的考量,對一種生活態度、乃至價值取向的考量,形成了真正的人文之道。
主臥衛生間,從使用角度出發,著重解決置物、光線問題
自然之道,人文之道
我們的居住空間,一是自然之道,一是人文之道。如果能把二者很好的結合,它就充滿了能量。一個宅子需要系統地去考量,園林、建筑、室內到家具和器物的挑選,都要經過有針對性的梳理與匹配。庭院中的花草石頭,根據不同植物的花期去搭配、石頭的顏色大小,也須疏密有當,讓四季都有好景。可以想象,春季的花開、夏季的鳥鳴、秋季的落葉、冬季的初雪,那些生動的充滿生機的東西,被引入到房間里面來,令人身心愉悅。而充滿人文的石雕、木作,這些東方的極高技藝,也在這個空間中獲得了新生,讓生活在其中的人,讓自己的子女,都能在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環境中成長,潤物細無聲地獲得某種感知和體悟。
有桌有榻,成為主人的工作與獨處的空間
推薦主題:
艾迪爾建筑裝飾:上東匯樣板間室內設計
贊
0
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