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娘娘孫儷在微博上痛斥山西某工地,本以為能引起許多共鳴,卻不想被網友們噴得很慘。 大家普遍認為,像工地噪音這種稀疏平常的事情沒必要小題大做。
樓樓很是訝異,民眾的容忍度已經高達這種程度了嗎? 縱容不良社會現象,對自己生活品質的極不重視,造成的結果只會讓國內施工作業水平停滯不前。 施工工地的多種問題并非沒有改進的可能,在這一方面,日本工地高標準嚴要求的嚴謹態度確實值得學習借鑒——
日本人造房子跟我們國內不太一樣,因為日本的地理因素和勞動力等原因,所用到的大多數材料都是在標準化的工廠里完成,再運到工地里,像搭積 木似的進行拼裝。
地面找平后,先固定好基座,然后把一塊塊板磚安裝在基座上,地磚下面則是各種管道和線路。這同時地毯開始鋪設,同樣是一小塊一小塊的,效率很高。
再到建筑內部,施工地面統一先以20mm的鋼板鋪設,這樣既方便大型設備機械行走,更便于現場沖洗清潔,同時,鋼板可以反復多次利用,節約成本。
日本工地上可能同時有20多個分包工程,專業劃分相當的細致,即便是這樣的一個管道的封口都是由專業人士作業,力求最精細!在每一階段施工完成后,工程檢驗也尤其苛刻。
這示意圖上五顏六色的釘子看似莫名其妙,實則是日本人自己發明的工程檢測工具。 這些小釘子的不同顏色則是對應的檢測保溫層不同厚度的標準,只要將相應的釘子插入保溫層,就能判斷是否達標。
每一個工地都會用輕鋼結構建造,可以拆卸重復使用,辦公室用來進行工程總結會、交底會、協調會等,但并未因此而顯得臟亂,只和尋常辦公室一樣干凈。并且進出工地的辦公室,照樣和普通日本家庭一樣,需要換鞋才能進入。
工人的安全帽上標志著各種安全標識、職位名稱、更有姓名和血型,對于安全的前瞻性令人發指! 在精裝修室內時使用的則是與安全帽不同的軟帽。
除了工人有身份標識,每個半成品材料上也都標注了生產廠家、加工日期、規格、使用部位、條形碼二維碼等,有著各自的“身份證”
所有的彎頭、雙通、三通管,都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質,以保證管道一旦堵塞,一眼就能看清,給檢修帶來極大的便利。
工地外圍標注清楚了該項目的建造信息、主要聯系人等信息,并且設有噪音和震動的數值,便于周邊市民參觀及監督,顯示了項目施工管理方的開明和自信。
中日的行業發展程度和方式大不相同,在技術和管理上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加以引進,但除此之外,我們更需要學習日本對待生活嚴謹細致的態度。 拋開政治因素不談,日本之所以能生產出這些無處不在經久不衰的品牌,維持著讓每一位游客都忍不住贊揚的街道環境,在地震多發帶罕見一處的豆腐渣工程,都是源于這種認真對待生活的態度。 見賢當思齊,只有不斷進步,我們的明天才能更美好!
評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