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蓬蓬 于 10-6 09:55 編輯
年已80歲的委托人黎國堯一家三代五口人居住在廣州荔灣區西關的一座百年老宅里。這座由黎國堯身為建筑師的父親親自設計建造的17米高古宅,擁有整條街區唯一的一個化糞池,家中的家具也皆為手工打造,一同陪伴著黎家四代人經歷了戰爭的殘酷、也記錄下了生養婚育的喜悅。
▲改造前二層平面
[attach]617881[/attach]
設計師介紹
[attach]617893[/attach]
▲黎國堯夫婦和女兒
這百年的時光里,無論房屋如何坍圮又重建修整,黎家始終沒有搬離,這除了因為房子裝載著黎國堯一家的家族記憶以及他個人逾萬本的藏書和其他珍貴物件,還因為他父親曾留下遺囑,無論家況如何,也不能將房子賣給別人。
▲委托人既是醫生也是足球迷
▲4萬余本的藏書
但歷經歲月蠶食,老宅早已沒有了最初的風光樣貌,相反的,隨著黎國堯二老的年歲增長,房子也慢慢突顯了它的不甚負重,問題重重。而這三面與鄰共墻的建筑,若是改造起來,實在是個巨大且艱難的任務。于是《夢想改造家》找來了老朋友設計師謝英凱,看他如何將這搖搖欲墜的通天塔改造成巷弄里的隱蔽華宅。
【改造前:住房問題和難點】
▲原屋剖面
▲改造前一層平面


▲改造前三層平面
問題一:年久積累結構隱患
▲曾經坍塌過的老宅,即便重新已被重新修建,還是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定安全隱患
▲因為無法使用小陽臺,黎家已經許多年沒有使用過空調
▲三面與鄰共用墻加大了改造的難度
問題二:通風通光差,室內外溫差大
▲設計師對室內外的溫度進行勘測
問題三:樓梯陡峭、功能區間缺失,房屋各種使用不便
雖說有一個獨立的化糞池,但是3、5年就要進行一次大處理,對于黎家來說實在是件耗費精力的事情,同時鑒于早已老化的衛生間功能,這樣的處理變得越來越雞肋。
▲對于已經75歲的老太天來說,上樓梯是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三樓作為黎老先生的個人收藏空間,卻沒有合理的置物安排,讓黎老先生收取物件都變得很困難
問題四:祖傳家具年久失修影響使用,卻又無法割舍
【改造后:飽含歲月印記的智能住宅】
▲改造前后切面對比
【改造后:建筑外立面】
建筑外面使用了明亮的白色,大氣而輕盈,讓整棟建筑透露出現代的氣息,卻又能和諧地融入到老巷中。
【改造后:一層客廳+餐廳+廚房】
一樓的大趟門和陽臺的格柵,既借鑒了傳統西關大屋大門的做法,又保留了現代簡約的設計感。顯得精巧又大氣。大量的挑空,讓整個一樓的空間顯得通透而典雅。挑空區域設置的大量書架,既可以儲物也可以作為展示空間。
▲改造后一層平面圖
▲黎老先生的書籍和紀念物都有了大量的儲藏和展示的空間,他甚至驚嘆擁有了博物館的規格
▲可以根據用餐人數隨意變換大小的餐桌
▲小桌板可以立起方便實現更多的功能
【改造后:二層公婆房】
整個二樓都是老人的休息空間,設計師考慮到老人的作息需求,特別為二老設置了兩個分床的空間,有利于他們更好的休息。
▲改造后二層平面圖
▲改造后二層俯視圖
▲可以反動的室內窗板
窗戶不僅靠著一樓的挑空區,也正對著房子西墻的氣窗,形成了一個空氣的循環,保證了二樓空間的通風和采光。
【改造后:三層多功能起居室及中空】
三樓的空間是家庭內部的起居室和書房。充足的光線從中空位置灑下,讓整個空間明亮而富有層次感。
▲改造后三層平面圖
▲一家人可以在這里喝喝茶,度過悠閑的時光
▲重新修復的老屏風,在整個空間里點綴這座房子深厚的歷史。
▲三層的沙發可以變換成床,三層就可以充當客房使用
▲祖傳的鋼琴桌經過修復之后在新家中又重煥光彩
【改造后:四層夫婦房+陽臺立體花園】
四樓是黎家女兒夫婦二人的空間,東西兩邊都靠著挑空的區域,采光充足,溫暖而舒適。
▲改造后四層平面圖
[attach]617862[/attach]
四樓半的陽臺,明亮寬敞,綠化縈繞,好似空中花園。
[attach]617864[/attach]
[attach]617865[/attach]
[attach]617866[/attach]
▲設計師在陽臺處放置了一個秋千,將這里變成了真正的空中花園
【改造后:五層女兒房】
五樓小外孫女的房間,淺色的墻面,充足的采光讓這個空間格外通透。
[attach]617867[/attach]
▲改造后五層平面圖
[attach]617868[/attach]
▲可以反動的室內窗板
[attach]617869[/attach]
▲小孫女也終于有了自己的私密空間
[attach]617870[/attach]
[attach]617870[/attach]
[attach]617871[/attach]
▲小孫女的書桌
[attach]617872[/attach]
▲五層的衛生間采用落地玻璃,擴大了整個視野
[attach]617873[/attach]
【改造小亮點】
1、每層樓都設立了獨立衛生間,解決了原先上下的困難,也方便了五口人隨時使用而不必相互等待。
[attach]617874[/attach]
▲大部分衛生間都做到了干濕分離
[attach]617875[/attach]
▲二老的衛生間考慮到兩位老人行動不便,特別設計可收縮座椅等
2、選材考究
[attach]617876[/attach]
▲原本屋頂所普遍采用的磚瓦比較重且沒有防水功能,設計師選擇的瀝青瓦片不但材質輕薄,還能起到防潮隔熱的效果
[attach]617877[/attach]
▲墻面所選用的立邦磁性墻面漆可以防霉防潮
[attach]617878[/attach]
▲考慮到廣東潮濕的天氣,謝英凱特別在一樓使用了整整一面墻的傳統青磚,除了保留西關的記憶之外,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功能——防潮
3、改造引入全屋智能系統,不僅加強了安保功能,同時與手機軟件鏈接,可以實時監控兩位老人的安全狀況。
[attach]617879[/attach]
4、為了保留西關的記憶,設計師特別選擇舊家具做軟裝,同時對原屋的家傳家具進行修葺。
[attach]617880[/attach]
5、設計師將自己改造過程中所畫的圖紙集結成冊,加以繪制點綴送給黎老一家作為紀念。“有愛才有家的味道”,這套老宅能夠傳承四代既是因為黎家老小對本根的愛,也是因為這種深沉的愛,才讓這個家庭傳承不息。
謝英凱(Thomas Tse)
湯物臣·肯文創意集團執行董事/設計總監、法國國立工藝學院(CNAM)工程與設計項目管理碩士、廣州美術學院客座講師、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第九(廣州)專委會執行會長、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中國室內》雜志編委、羊城設計聯盟副理事長、法國室內設計協會會員、「七+5」公益設計組織聯合創辦人。
社會榮譽
2016 德國IF設計大獎
2015 美國Best Of Year Awards冠軍
2015 日本Good Design Award優良設計獎
2015 英國SBID設計獎
2015 意大利A’Design Award設計大獎
2015 臺灣TID設計大獎
2015 金堂獎-年度最佳展覽設計獎
2014 英國Restaurant & Bar Design Awards設計獎
2014 香港APIDA設計獎
2013 iC@ward-金指環全球設計大獎銀獎
2012 Hospitality Design Awards美國酒店空間設計大獎
2012 金堂獎-年度公益設計獎
本期黎先生家改造費用總預算(五層,你有底了嗎?):
80.5萬
地基結構:35.2萬 硬裝:34.1萬軟裝:11.2萬
以往的改造項目都是將很小的空間,通過很多可變的方式去增加面積、增加各種功能。而此次除這些以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對于生活態度的傳達、對于家和家人愛的傳達。帶有百年老宅歷史記憶的點滴改造,也將持續溫暖這家人的心……
[attach]617894[/attach]
更多相關內容推薦
贊
0
評論(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