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成為主流步調,懷舊和復古的情懷難免在人們心中勾起對自然、淳樸的向往。于是,中式風格成為安放躁動和修身養性歸屬,也是軟裝設計師們的風格儲備中永恒的話題。
而浮于表面的裝飾雕花從來不是軟裝設計值得參考的方式,從古人的生活方式、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中探尋什么才是中式軟裝風格真正的審美取向和標準才是軟裝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


隨方制象,各有所宜
中赫時尚家居軟裝設計1510的課堂上陳彥閣老師講到,《長物志》中所提到的“隨方制象,各有所宜”是古人在考慮客觀建筑環境的重要一點,同時也成為中式風格的審美取向之一。“方”所指的就是客觀環境,大至營建土木小到蟲石花鳥的玩賞無不反映了中國人對審美的要求。至今,也影射到現代空間的中式軟裝風格之中。

“五環外的美式別墅,中央CBD的高檔公寓,這兩種迥然不同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也讓設計師從風格到家具、配飾的選擇都截然不同。”說起如何將中式文化運用在設計師當下的設計中,陳彥閣老師用實例說明。



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

古樸靜謐之中透露著高貴和典雅,簡簡單單之中包羅萬象。“隨方制象,各有所宜”是古人對環境營建的境界要求,而“寧古無時、寧樸無巧、寧儉無俗”是人們對于事物具體的審美評價標準。
比如中式插花,講究中式繪畫中“折枝”的技法,取其局部之美來講求對意境的營造,同時順應植物生長的方向:稀疏有致、高低錯落,在俯仰之間展現形態的美感和空間的靈動。這就是中式風格中所遵循的“寧樸無巧”之美



尋找傳統的歷久彌新
中式風格的設計精髓來源于中國文化,然而設計又不同于文化本身,尤其對于軟裝設計而言,它是生活化的審美,為生活環境而服務。中國古代的園林建筑獨具特色,“移步換景”是當時人們所追求的閑情雅致之一。在現代居家環境中,屏風的運用則是對傳統的繼承,同時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出更多的可能。


贊
0
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