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位設計師在我們方案指導結束之后,突然問了我們一個奇怪的問題:“老師,我們領導天天逼著我們簽單,連客戶經理都天天追在我屁股后邊,跟追命似的,還老是在大會上說:設計師就應該會做營銷,不會做營銷的設計師不是好設計師,設計師就是公司的簽單工具,要不,我招你們來干嘛……您覺得我們設計師到底該做營銷還是該做設計呢?做純粹的設計吧,我覺得我們現在,還不到那個階段呢,所以肯定是商業設計師,但我現在很暈到底是業務員還是設計師……”
以下,是我的一頓話語:
靠!你少跟我提所謂的純粹的設計,在商業領域,唯一純粹的,就是“商業。”你懂了不??
“恩,知道了,即使是純粹的設計,也是商業性質的,是吧,我明白了。我只是說有些工作室可能在設計創作方面,相對純粹一些,沒有我們這樣的壓力……我們純粹是為了簽單……”
我沒理他,繼續他一開始的問題,又啰里叭嗦地講了一堆:厘清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先談談我們看待營銷和設計的觀念吧,行不。
1、一切都是營銷,但營銷并非一切。所以,你說,你是該做營銷還是該做設計?站在營銷的角度來看,大一點講,你今天見到這世界的一切,都是營銷的結果。但是,營銷卻并非這個世界的一切。
而站在設計的角度來看,同樣的道理,你今天見到這世界的一切,都是設計的結果,但同樣,設計卻并非這個世界的一切。一樣的邏輯,站在車間主任的角度來看,這一切,也是制造、生產的結果……
于是,這個世界,便從此熱鬧起來……
社會三大平臺的概念也由此產生:
研發平臺、生產平臺、營銷平臺。當然還有監督平臺(媒體)和服務平臺(政府)暫且不論。
因此,你覺得你該做什么,營銷?還是設計?
于是,他,蒙圈了。
2、按照這個邏輯,專注做“設計”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營銷。所以,你說你是在做什么?他,又一次蒙圈了。(請不要懷疑他的智商。)這就如同車間的工人專注在“生產”本身一樣,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本身,就是在營銷他的生產技術。要不,拿什么營銷?靠嘴?——不靠譜吧。
學校的老師,專注在“傳道授業”的本身,同樣是在營銷知識,要不,學生啥都沒有聽到,光聽老師讓交錢,避口不提“x、y、z”的事兒,那可怎么辦?
醫院的醫生,專注在醫學的研究上,將更多病癥用更科學的方式來解決,本身就是在做營銷,營銷他的醫術。要不,總去醫院劃價窗口排隊,服務再好,環境再好,態度再好,管個屁用。
設計師的設計方案,一定是個專業的事兒,不是很多人口中的“是個人、會做圖、會說話”就能做設計師、做方案簽單。
3、在眾多大師口中、眾多老板心中,苦逼的設計師需要的一系列五花八門的“銷售技巧”,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呢?
我很明確告訴你 ——是人性。是對人性的通透和認知,對生活的深刻體驗而已。絕不是表面你看到的“技巧”。技巧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新華書店幾十塊都能買一摞。
客官,請問您來幾斤?
4、那要談到“人性”這么裝逼的話題,可如何是好?
答案是:好好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去洞察你們很多人奉若神丹的“技巧”。
五閏的8? 條格言的最后?條,就是:知識若不通過自身的實踐,就無法獲得意識的解放。顯然,說的就是這個事兒。至此,該做營銷,還是該做設計,夠清楚了吧?
恩,心里明白就夠了。表面上,咱們還是要營銷,營銷一個又一個設計方案,這是對的。心里清楚應該專注在哪兒才能有效營銷,就夠了。
因此,我們的結論是:
1、好好把設計做好,就是在做營銷;
2、好好關注生活、關注他人,就是在學習銷售技巧(不要總是聽大師或我來白豁。)
3、逐漸回歸到“設計師”這個能帶你裝逼帶你飛的職業角色上來吧,親愛的。
4、一旦成為“設計師”,就能有“職業收入”啦,就能擺脫材料商對你無盡的誘惑啦,比如KTV、洗浴中心等等,你懂的……也再不用為每晚熬到淚奔也沒有思路而痛苦啦,因為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你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會擁有更高品質的客戶圈層噢。
如果一定要再聊聊這兩個問題,那就再多聊十塊錢兒的。
還是先看幾個我們眾所周知的現象吧。
現象1:幾乎在所有裝飾公司,設計師每個月都有產值的要求與目標。同時,大部分設計師工資甚至提成,都與簽單產值或回款掛鉤。
現象2:大部分裝飾公司都有一個角色,叫“客戶經理”。同時,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對客戶經理這個崗位的期許,從最初的“接待客戶,并協助設計師完成簽單,跟進設計師方案進度、甚至管理設計師團隊”等等,幾乎都變成了最后的“接待客戶,打電話約客戶進店、端茶倒水、迎來送往”等角色。
現象3:大多數裝飾公司都有一個部門:市場部。也就是業務人員組成的部門。業務人員的工作方式從最初的跑小區逐漸開始向電話營銷、渠道合作等方式組合起來做業務。同時,業務人員拉業務的方式,也從最初“講解家裝專業知識與流程”開始,從最初費盡心思與客戶分享裝修那點事兒開始,儼然已變成另一種方式:“哥(姐),我們公司最近有一個巨大的優惠活動……,您明天一定要來……”除此之外,其他什么專業知識、什么銷售技巧,都不需要掌握。一句話:把客戶約過來,你就牛逼!其他的信息、能不能簽單,跟你沒關系。從公司機制上來看,大部分公司業務員的提成,從最初的簽單回款提成,似乎還多了一個提成,叫做“客流”獎金。
看到這兒,我們就會有幾個問題要問了:
問題1:誰負責簽單?誰對簽單成功負責?
毫無疑問,所有人,都公認:是設計師!
于是,繼續會有以下現象:
現象4:設計師已經不再執著于“創作、構思、設計……”而是“如何用盡技巧讓客戶簽單,交了錢,哪怕是500塊的定金……”。
現象5:因為有產值壓力,必須盡快出方案,盡快約客戶簽單交錢,否則,單子被搶了……
現象6:只要是同樣的戶型,哪怕差不多的面積,業主要求不高的情況下,能復制的就復制,再說,一兩百平米的小戶型,哪有這么多個性化要求,該是什么功能空間的,你想改也改不到哪兒去。所以不需要太多創意和思考。
現象7:一定要騰出更多時間來,要不然工地一旦開工,那些個問題,業主一定一天十個電話叫設計師到施工現場,因為項目經理不會真正解決那么多問題,考慮人工成本嘛。況且,設計師在簽單之前,對客戶承諾那么多,現在該兌現了。
現象8:一定要對任何問題都迅速處理,因為還需要很多時間陪客戶選主材,這可是比設計本身更值得去做的事兒呢……(你們都懂)
這些只是現象,卻不是問題本身。
正確的問題,應該是:
1、我做為設計師,如何回歸到正常的設計和研究客戶需求上來;
2、我如何將那些“與客戶之間——噓寒問暖、談價格、約客戶、談合同、端茶倒水、迎來送往、應付產品商、應付工程問題、應付客戶投訴等等這些事兒”,交給其他真正能接手的人;
再說“設計師是專家,還是工具?”
這個問題再簡單不過了。非要從“工具”這個角度來看的話,設計師就是工具,你是工具,我是工具,他是工具……
只不過,專家,是個大工具;有些角色,是個小工具。
所以,親愛的,你愿意做更多人的大工具嗎?
“Yes!I do!”
靠!早這么痛快,不就早完事了。
分享到朋友圈,和你的好友一起觀看!!
贊
0
評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