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是位于今豫園商場內,每天川流不息的游人和周邊保存完好的額古建筑群落,構成了上海老城廂里最熱鬧的風景,本期委托人就住在這熱鬧的風景里。有史以來改造難度最大的一期,來自臺灣的“空間魔術師”史南橋先生,將如何把城隍廟中的百年江南古宅改造成現代獨棟別墅?
鄭家的住宅,在臨街商鋪的樓上,外表和周邊非常統一,古色古香。
而他們家的入口,就是在樓下夢恒珠寶店鋪旁邊的這個不起眼的小門
進入狹小的小門,還要穿過一條又長又窄又黑暗的公共走道,爬上兩段陡峭、濕滑、黑暗的樓梯才能進入家中。
鄭家的第一層是起居室、奶奶的臥室。廚房和衛生間建在了一起,位置在一樓公共走廊的拐角處。
展示了一下房子的構造和具體環境,鄭家的一層南面是起居室、餐廳,窗外則是商業街:
一層的北面則是房子的大門和奶奶的床鋪
這幢房子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是鄭怡爺爺在世的時候買的,一直是由爺爺進行維護、修建,下面是鄭怡拍下在4年前爺爺維護房屋時留下的畫面。
鄭怡雖然已經不住在這個房子里,但是她希望現在居住的長輩們,能夠更安全的生活。因為她的爺爺去年因為上下公共樓梯的時候,不幸摔倒去世
設計師:史南橋,臺灣著名設計師,現任上海發展,曾在臺灣執業近三十年,設計風格注重功能性、空間性、效率性
設計師來到老房子,邊參觀邊分析一下老房子的外形、構造、鄰里關系。
鄭怡的奶奶家居住在夢恒珠寶樓上,出入都是在珠寶店旁的小門。
公共過道的盡頭,是紫色所示的公共樓梯,而鄭楊家和鄰居甘家,都需要走過這兩段陡峭濕滑的樓梯,二層的房間則是鄭楊家閑置的儲藏間。
整條公共樓梯加上公共過道足足有17米的長度。
二層閑置的儲藏間的上面正是鄭楊家起居室,整個起居室的空間為14平方
鄭楊姑母姑父和父親則住在設計圖上紫色所示的閣樓里。
黃色所示部分則是在一樓公共過道拐角處的廚房和廁所,面積只有3平方。
設計師分析了鄭楊家具體的困難點們:
1、是廚房和廁所是在一起的。
2、是2段公共樓梯的坡段第一段斜度是68°,第二段斜度為70°,非常陡峭,非常危險。閑置的儲藏間高度只有1.25米
3、是雖然儲藏間有6平方,但是高度太低,無法使用。
4、是起居室空間小、但功能需求又大,整個房間顯得非常雜亂。
5、是姑父姑媽、父親住的閣樓,高度太低,空間非常小,一個成年人都無法站直。經過測量,整個閣樓分為三段距離,但每段距離都無法讓成年人站直。
鄭家的困難已經分析了,但是設計師發現,鄰居干家與鄭家由于共用樓梯,形成了唇齒相依的局面。整個干家的高度為6.64米,但是卻沒有廁所。
結構圖說明了如果鄭家要完成重新設計房屋的愿望,那干家也要一起參與才能完成,不過干家非常愿意配合整改,表示愿意自己掏錢將家里的房屋一起重新設計。
設計師根據之前的了解的資料、情況,設計出了完整的設計方案,并計算出整條公共走廊、公共樓梯加上2樓的儲藏間,一共浪費了10平方多的面積。
設計師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將兩段危險的公共樓梯(紫色)改成一條公共樓梯(箭頭)。
改造后的樓梯,則可以讓干家鄭家分別入戶。
在設計圖里,新樓梯下方的落差位置可以為鄭家建造一個獨立衛生間。
贊
0
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