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句話可能會得罪很多很多從業者
對于“設計”這件事,家裝公司真正能達到30%設計含量的算是奇跡了
(國內90%家裝公司都在此范圍,豪宅別墅除外,當然剛需簡裝可能兩成都不到)
這里談的“設計”可能更多針對純設計公司
因為純設計公司是靠設計吃飯(家裝公司重點在施工中盈利)
設計這件事很奇怪
純設計從業者會將設計這件事看得很低,甚至小到技術層面(美學研究也只是技巧,而技巧都是可以學習的)
真正談論更多的卻是功能分配、生活方式習慣研究、市場分析、人群分析、功能載體作用、人文關懷、功能業態等等
相反家裝公司卻將“設計這件事”抬得很高,甚至到藝術層面
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
可能自身經歷較復雜,近五年有幸參加了上海三個高端樓盤全部的設計咨詢和管理工作,
接觸了很多高端客戶、高端樓盤設計以及高端物業和市場營銷團隊,因此對設計這件事的落地也算是略有了解
舉個簡單實例:樣板房設計
樓盤定位:樓盤定價決定裝修檔次、周邊樓盤裝修標準、目標客戶群身份喜好、樓盤亮點挖掘
(要么和周邊樓盤不同、要么升級、或者有抓眼球的亮點)
怎樣讓設計為樓盤增值?設計除了解決需求,你還能刺激需求嗎?設計怎樣引導消費?
好的設計師絕對也是很好的市場分析顧問、生活專家顧問、時尚顧問等等
這些素質也是對一個成熟設計師的基本要求
當你能設身處地站在業主位置看問題時,你很自然融入到業主思想并能得到業主信任
再舉個實例:會所設計
會所規模、會所位置、會所盈利模式 、會所主題
不同小區會所配置標準、級別差異性很大,老年活動中心、交友會所、高品味休閑、餐飲會所、紅酒會所、盈利的非盈利的等等
主題性挖掘除了業主合作的咨詢公司給你提供的菜單,更多需要你來整合和升級
同樣是會所,這么多功能,怎樣取舍也是大的問題,如果你設置的功能只是雞肋,對于會所未來的運營都是一種資源浪費
會所部分功能未來是開放商準備自主經營還是局部做未來招商合作,都是需要考慮
同樣是高爾夫球室或者健身房,游泳館,如果在功能緊湊情況下,怎樣做抉擇分析。
功能分配怎樣適合未來物業的管理、有沒有場地做未來物業品牌宣傳或者活動策劃。
需要考慮因素很多,但這些不是一些設計技巧就能解決
未來任何行業都是一個跨界的行業,設計師除了本身固守的基本技能還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公司的業務都很多。
這些都構成了自己豐富的生活,表面上看很多都是公益免費的,偶爾賺點零花錢,(當然真正養活我的還是我的主業工作)。
通過這種形式的表達,有機會認識更多朋友,得到支持、得到指正甚至謾罵、都是不錯的財富,
大多人生活都是平淡的,生活中很難有人突然友善或惡意冒出來告訴你生活應該怎么過?
這或許就是自己追求的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每天在變,或許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你不知不覺被行業淘汰了
因為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事情是你難以預料
當年開心網非常火的時候,誰都沒預料到微博來了之后,就神奇消失了,而微信到來時,微博也漸漸淡出大家視野,支付寶顛覆了銀行業,
這些變化都是近兩三年的故事,這種變化太快,尤其伴隨互聯網,所以 沒有幾項才能,誰都很難預料明天會發生什么
象設計這種落地行業也不例外
再回到設計這件事
家裝行業是我最擔心的,生活中遇到很多很多從業者,尤其是新人
茫然的意外從事到這個行業、茫然的恪守著十年前的師徒口口相傳習慣、茫然的守著家裝這個一畝三分田、茫然的看著在這個行業被顛覆、茫然的守著三線、二線、一線裝修標準紅線不愿跨越、茫然的只會做三房一廳的設計
想想都很可怕,這是城市之間的兩級對比嗎?有時候感慨家裝行業真得有這么封閉嗎?
室內設計其實還有很多類別,范圍很廣的,家裝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門類而已

談一個再庸俗的話題——設計費
客觀評論,很多從業者是無法撐起”設計費“這件事的,更多只能算是裝修配合咨詢服務
(當然業主很多也不需要具體的設計咨詢,“設計師”在這個環節的身份更像是裝修材料導購員~家裝國情,大家都懂的)
當然一旦收取,自己就要真正考慮這件嚴肅的話題(不要跟錢過不去)
經常我們苛責很多所謂大牌公司憑什么收取幾千/M2的,真得有這么大差距嗎?作品出來也一樣”擺爛“嘛
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可以肯定的是設計環節可能不夠這個值,但產生的額外價值是足夠的
舉例說 梁志天(抱歉又要黑老東家了)
論單純的設計價值,可能跟市面上800元/M2~1200元/M2的大同小異,可能還不一定有他們好,但為什么他們能收取2500元/M2這個高價?
相信房地產開發商不是傻子,否則怎么會騙取這么多人買房子,其實這類業主是最會算“性價比”的。
除了單純的設計服務,還有其他系列增值服務如成熟的配合、品牌影響力、產品安全指數。這三項絕對秒殺任何一個屌絲設計企業
品牌影響力大家應該都知道,配合市場廣告銷售、同級別的品牌配合、
高端樓盤是有一些基準線的,產品線衛浴龍頭潔具、櫥柜電器一線品牌:耳濡目染的勞芬、杜拉維特、唯寶、當代、高儀、漢斯格雅、博德寶、布托付、希曼帝克、柏麗、勞斯、美勒、加德納、
同樣設計顧問公司,也是有這條產品配套線的,這些都是標配
產品安全指數也是重要一環,這也是業主最為關心的,出來的產品不能出現產品問題,安全系數一定要穩定,這也是為什么覺得大公司、大品牌產品安全問題,這個大家生活中經常也會碰到的問題,如果對一個產品不是特別了解情況下,選擇一個大品牌絕對是沒問題的。
成熟配合,這個是很多設計公司不大關注的,很多只是重視設計過程,卻沒有考慮配合的重要性,這種配合不僅僅只是設計階段的天才創想,更多是體現在過程中的實現過程,這個過程大多是單調乏味的,但怎樣讓他有序進行,確實大企業重要關注的。
對于“設計”,很多人第一時間字面上理解大部分是風格、裝飾、時尚、美觀、造型等等
這些觀點大多是描述觀感,很少談及感受
這些年個人很喜歡通過體驗去感受設計,因此這幾年幾乎將上海一些有代表性的酒店、商場、樓盤都參觀過
當然不一定是消費,很多也只是單純在現場感受而已,這類場所好處就是觀賞是無償的
印象最為深刻的,也是非常打動我的就是柏悅酒店、四季匯、國金匯、半島酒店、連卡夫百貨等等
這些項目很多甚至在官方照片都很平淡,但現場展現的力量絕對讓你敬畏設計這件事


所以如果每個人都沉靜在傳統的設計理念中,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可能這些觀點太過陰謀論,當然絕對是需要警惕
話題貌似又成功偏離了
對于設計這件事,你準備怎么辦?涼拌還是被牽絆?
道心靈雞湯——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道理俗套,但真得有人思考明天的危機感這件事嗎?
做一個能坦然面對明天的人,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絕對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艱辛
經常喜歡做一些對未來的預測,這里也可以簡單和大家分享下:
預測一:
隨著房地產精裝修房的全國普及推廣,純家裝行業會倒閉一半以上
這個預測很危險,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危言聳聽
做一些假設,如果全國都是精裝修房,以裝修為主導的家裝公司業務肯定會減大半,想想中國有多少家裝公司是需要靠施工賺取利潤的?
當然個別人會說,精裝修房很多會重新整改,但如果你統計大數據,統計比例會讓你害怕的,尤其在北上廣這些城市,可怕已經正在發生。
尤其精裝修房的日益成熟,未來家裝公司發揮的余地更小,最后可能很多只是配套一些軟裝采購服務,極有可能
業務量的驟減,直接導致這個行業優勝劣汰,最后想想你拿那些優勢作為競爭力?
這個信號很危險,因為伴隨互聯網發展,”異地設計服務“是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輸的,有些人這個時候會跳起來說,設計服務必須面對面才能實現,尤其后期的各種材料、軟裝采購,我只能回答,你覺得馬云不能幫大家解決采購問題嗎?再說現在多少人都是本土采購的?當今最大便利就是資源全國共享(當然這條預測是在”預測一“成立基礎上,施工環節減少),經常我們能看到二三線城市高端項目都被一線會境外港臺設計公司包攬了,想想我們覺得”平民的項目“未來是不是也有這種危機感?怎樣保護本土業務未來也是重要課題之一。你想好了應對被外地神秘力量殖民的挑戰了嗎?
預測三:
室內設計行業的市場精細化、細分化。
這點行業其實已經正在發生了,舉例施工環節:多少環節是直接在現場完成的?大部分是可以通過外包組裝實現的,施工單位大多做完基礎的隱蔽水電工程就幾乎完工了,后面都是可以讓各環節獨立完成,甚至乳膠漆都有配套刷新服務,意想不到的太多,瓷磚單位甚至都有配套的廚房、衛生間設計~~
室內設計也是一樣,這個涉及細分專業眾多的行業,平面布局設計、概念設計、效果圖制作、燈光設計、櫥柜設計、衛生間設計、軟裝設計等等,更細分都任何可能,所以你想好你的核心競爭力了嗎?


掃一掃分享到朋友圈,和你的好友一起學習哦!!
贊
0
評論(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