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筆者第一次走進了這座位于寧海紫金花園的公寓,盡管已經欣賞過葛曉彪先生許多設計作品,卻依然感到驚艷和新鮮。時尚的色彩、妙趣橫生的擺件、精美的家居陳設以及精致的細節處理……絕對是國際范十足。
下載鏈接:http://pan.baidu.com/s/1jGmyLQA 密碼:ylmp
很多人驚嘆葛曉彪對于空間美感的把握和他的時尚觸覺,但也恰恰是這種印象,讓很多人只把注意力放在了他設計的視覺表現上,而忽視了他對于空間功能和居住舒適度上的把控,他就好比是一個演技出色的漂亮演員,卻因為長得太漂亮了,反而讓人忽視了他的演技。如果再加上這個演員還不是科班出身,那么這種思維慣性就更難以扭轉了。
事實上,葛曉彪是一個非常善于觀察生活的人,他十分注重空間的功能性和體驗感,甚至能把家做得很漂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審美本能和個人修養,其實他在設計中更多的是去追求一種空間的舒適度,這種舒適度,是包含了人的視覺需求、觸覺需求和功能需求的,往大里說,其實包含了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兩個層面。
或許恰恰因為非科班出身,他有更大的勇氣去做一些嘗試,去體會和分析國內外設計中的一些功能做法,從問題中嘗試,從嘗試中發現。比如“中式廚房的油煙問題真的不能解決嗎”、“木地板為什么不能進衛生間”、“如何解決大型機電的放置和美觀問題”等等,他所呈現的,其實是空間功能與美的統一,而非僅僅是某個方面。
在這套住宅中,葛曉彪先生最滿意的地方是通過對空間格局的調整和儲物空間的規劃,讓這個180平方的公寓,達到了有些200平方的房子也達不到的居住舒適度。而這種在空間使用價值上的提升,甚至可以成為設計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直觀表現。
空間的改變其實是從提高空間的置物能力開始的,他認為對于非豪宅而言,置物空間的設計對于其它空間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比如你在臥室中做一個步入式衣帽間,那么要不就減少臥室的數量,要不就要影響臥室功能區的面積,真正活動和休息的區域必然會減小。或者你單獨設計1個儲物室的話,也必然會影響整體的格局,但是往往家里對置物空間的需求又是相當大的,所以這個問題十分關鍵。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葛曉彪通過自己的實際測量和使用,發現傳統對于櫥柜深度的設計標準其實太過絕對,櫥柜的深度其實只要到40厘米基本就能滿足放置衣物的需求,也就是說有20厘米(1/3的面積)常常是浪費的。因此假如你打的是40厘米深的櫥柜,其實只要比常規的櫥柜增加20厘米的距離,就能夠多做1套櫥柜,讓置物空間的使用率提升1倍。而如果直接將這2個櫥柜用來當作房間的隔墻,取消常用的磚墻,那么你等于在沒有多用一點空間的情況下增加了1倍的置物空間。在這個空間中,他足足做了3處這樣的設計。
置物功能的改善,讓業主獲得了更高的空間使用率,而格局的調整,則給了業主更為舒適的空間的體驗。他像一個魔法師,僅僅是通過2面墻的移動和1面墻的構造,就改變了整個空間的格局。進門的玄關位置構建的這面墻,讓一眼望穿的客餐廳之間,有了趣味的遮擋,餐廳面的大口,客廳面的壁爐,讓一個原本可能單調的只剩下所謂大氣的空間,頓時有了生活的情趣和溫馨的氛圍。而將壁爐放置在這個位置,更解決了傳統西式格調會客廳中無法合理放置電視的煩惱。
而次臥東西2面墻都做了位置的移動,放大了臥室的面積,讓原本狹小的臥室空間得到了釋放,提升了居住的舒適感。西邊衛生間墻的調整是為了適應原設備陽臺改成洗衣房后的面積變化,滿足雙邊的功能需求;而東邊將原書房面積縮小,并互換它與原戶型中衛生間的位置,不但沒有造成面積變化帶來的功能問題,反而使得整個空間的動線、光線和環境關系變得更為協調:
第一、衛生間不再靠近臥室門,避免氣味和濕度影響;
第二、書房離開了環境嘈雜區域(原先書房的位置剛好靠公路邊);
第三、書房和臥室之間可以用櫥柜來代替墻體,增強空間使用率;第四、書房位置正面通道,公共部分光線不再因為衛生間需要常關而顯得不足。同時,衛生間、書房和主臥既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連成整體,一扇雙開門仿佛魔法師的手,讓這座空間充滿了變化的可能性。
另外一個讓設計師比較滿意的地方是這個公寓的健康環保性能和節能生態性能。設計師在這里幾乎沒有使用任何人造板,盡量減少甲醛等有害人體的物質排放,同時將近95%的光源采用LED燈,而且通過房間的區隔,比如客廳的隔墻,減少空調等大功率電器的使用量,實現能耗的降低,減少對環境資源的消耗。
分享推薦:I'm Home2015年3月刊
贊
0
謝謝分享